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BBC幕后的故事 中国老师在英国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书,但中国人看到的还是中国教育。在等待中国老师虐外国熊孩子的幸灾乐祸的心理下,这部BBC2台的纪录片引起了热议。为此,BBC面向中国招收双语学科教师,赴英短期授课并参与节目录制。
当大幕落下时,五名中式教育的老师最终获胜。他们仅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向英国汉普郡顶级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证明,中式教育比英式教育更能显著提高成绩。
A
特级教师
博航特中学的学生对中国的教育是什么印象?学生Connor说:“我听说他们每天要在学校学习12小时,回家还要写5小时作业。”
接着,雄壮的配乐响起,画面里出现了中国学校的操场,站满穿校服的整齐的学生,踢正步升旗的仪仗队。“中国式教育靠的是权威、管教和残酷的竞争,这跟英国学校里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是两个极端。”这是BBC在这部纪录片开头做的定调。
五名中国老师中,李爱云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在校教授语文英语两门课程,也是学校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在纪录片里,她说的第一句是:“我们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九成的学生能拿到A甚至A+。”
在学校官网对她的介绍中,李爱云被赞美之词围绕。她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出版了14万字的学术专著,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及教辅用书24本。简而言之,她是中国教育制度里拥有超高业务能力的老师。
邹海连是五位老师中唯一的男性,杭州外国语学校剑桥高中的数学老师。在浙大数理统计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他来到学校任教已经有9个年头。
“我是教数学的,只不过平时是用英语上数学课。”邹海连用英语上数学课,是从在杭外任教的第3年,被调去剑桥高中部开始的。
研究生时,他为了看文献写论文,练好了书面英语。为了能全英文上课,他又硬着头皮磨练口语。第一次用英语上数学课,邹海连花费了比平时多几倍的时间来备课。先是梳理等边三角形之类的数学专用名词,再把原来的教案统统翻译成英文。担心讲到一半卡壳,或者遇到突发状况,他还将课堂上可能会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他的讲课方式借鉴了不少西方的教学方法,每节课上,他都会拿出一部分时间和学生互动,甚至提问后就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一对一讨论。
被BBC选入录制,邹海连觉得是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帮了很大忙,毕竟国内能全英文授课的数学中学老师并不多。
不过他也深知,自己的教学虽然借鉴了西方的教学方法,但是和真正的英国式教育相比,还是有很多中国教育的痕迹。拿备课来说,他事无巨细,会预估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状况,并想好应对解决方案。哪怕是选几道例题,也要想好前后顺序,和题目对应的知识点。
另外三位老师都有海外教学经验,这次是为了这个项目,只能用中式教学法。
B
面壁罚站
博航特中学9年级的学生,正等待自己的中国老师。
一切都要按中国的规矩来。教学从调整教室开始,50人的大班被重新组合出来,而在英国,一个班最多30人。
事实上,现在中国的少数中学,也开始采用了小班教学,李爱云与邹海连所在的学校,班级人数是20多人。人数突然放大一倍,这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校服由原本的西装被换成了运动服,同学们被带到了操场做广播体操。
领操的是科学老师杨君,来自西安,曾在英国做过老师,却是中式教育的拥护者。做广播体操让她觉得,感到集体的力量,所有人都相互关联。
真正回到教室,开始上课的时候,是中英教育直接对话的时候。
在被精心布置的教室里,用中英文书写的中式名人名言被装裱在墙上,杨君告诉同学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很深刻的哲理。”
杨君的科学课也与英式教育不同。在此之前,博航特中学的科学课更注重动手能力,学生们被要求操作各种仪器,老师不会手把手地教,要让学生自主探索。中学理科主任Vick Gough认为:“对于科学家来说,靠自己来发现方法至关重要。”
而杨君本人并不经常使用实验设备,像绝大多数中国的老师一样,她习惯将知识写在黑板上,让知识在书本、试卷与随堂笔记中完成传递。
不过问题来了,这类教学法最关键的就是学生必须要集中注意力,配合老师所说的一切,该记则记,该听则听。但是对于习惯了自由的英国学生来说,一动不动地坐着实在是困难。
第一节课,学生Sophie被杨君揪了出来,安排到了讲台旁的一张椅子上。另一名学生也被罚面壁。
不光是文化课,体育课也成了对英国学生的折磨。按照中国的中考政策,体育课会被记录到总成绩当中,所以体育课并不意味着身体的放松,相反,对于很多学习很好体育却不行的人来说,体育成绩简直是灾难。
学生Joe是一位聪明的孩子,胖胖的身材,头发打卷。邹海连送给过全班同学一套中国益智玩具,Joe是班上最快熟悉玩法的,同学中相传他有玩魔方的本事。但是体育课的1000米跑,他成了全班最后一个,几乎是走完全程。沮丧的他来到终点后流下了眼泪。
C
公立与私立
对于现在已经回到国内的李爱云和邹海连来说,话题还有很多。
预告片出来之后,关于纪录片的真实性与娱乐性的讨论出现。虽然素材绝对真实,但是有人质疑,BBC有选择性的剪辑方式,使得矛盾看起来极为突出。
最权威的质疑声来自英国,英国校长联合会候任主席、英国莱斯特文法中学校长克里斯托弗·金认为,片中描述的英国学生的状态是非常反常的,显然是一个为了取得某种特定效果而进行了专门剪辑的电视娱乐节目。
在纪录片中,李爱云老师曾用英文说“现在不要讲话,不要问问题,听我讲。”预告片里的这句话,可谓是对中国老师印象的一条注解。
事实上,李爱云解释道:“这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在节目中我确实因为纪律问题生气了。我正在授课,有学生讲话不听讲,我请他不要说话,而这时有另外的学生说那我来问个问题吧,我当时请他先不要提问。其实这并不是不让学生提问,而是这个时候不要提问。”
但是,对于纪律的管理确实耗费了中国老师大量时间。虽然中国绝大多数中学都是大班制,但是被BBC选中的李爱云与邹海连所在学校,是为数不多的采取小班制的中学,他们本身并不擅长大班教学。
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关于纪录片的立意。
由于这次选择的仅仅是英国公立学校的学生,这能否代表英国教育水平是个疑问。在英国,中产阶层以上家庭的孩子,多数就读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学费贵,有更好的师资和设备,因此考上牛津、剑桥的几率更高。
在英国的私立教育体系中,著名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采取的是精英化教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中国学生低。曾担任伊顿公学教务长的Oliver Kramer认为:“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那他们肯定会很开心。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
D
驯服熊孩子
遗憾的是中国老师去的学校毕竟不是伊顿公学。因此在邹海连看来,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比中国学生差太多。
他的中国学生成绩出色,数学是成绩基本都是A或A+,但是在英国,他用了最慢的方法教学,学生们还是跟不上。
邹海连当初得知这个项目,还是从自己的学生口中知道的。BBC选人要求,一是教龄满5年;二是老师从事英语语法、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工作;三是用全英文教育。在经过了三四轮面试,BBC又专门找了一家独立机构,评估他的心理状况,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等。
可以说,经过了层层选拔,邹海连才来到了博航特中学,他代表的中国教师。
离一个月的期限越来越近了,邹海连决定给一些数学成绩难以跟上的学生单独补课。大眼睛的Luca是引起邹海连注意的一位学生,他好动,坐不住,上课时总是说个不停。不过第一次补课,Luca就逃课了。
邹海连使用了中国老师最常用的杀手锏——打电话通知家长Luca逃课了。对于把学生劣迹告知家长这件事,效果显得很实用,邹海连打电话的时候,Luca紧张,坐在那儿,终于安静不动了。
另一方面,邹海连似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生气,他鼓励Luca是个聪明的孩子,很有潜力,但是“你要通过学习,让自己更聪明”。
事实证明,方法很管用,邹海连最终驯服了这个熊孩子。
几位中国老师坐在办公室的时候,讨论中英教育的差别,说起了一个观点:英国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即便不努力学习,长大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但是在中国,人口稠密,资源紧张,每个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要竞争、要努力学习的意识。
不管怎样,中国老师的努力让英国学生逐渐进入正轨,最终的考试结果令博航特中学师生有点意外。仅仅是一个月的学习,学生在数学、汉语、自然三门学科上的平均成绩都高出其他班,中式教育班级有着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临别之际,师生间的关系已经融洽,调皮的学生们也得到了老师的礼物。
当然,成绩不能决定一切。英国人看到的是公立教育的问题,中国人看到的则是中式教育的问题。
“中国的孩子太规范,从小就被训练讲纪律,整齐划一地进行培养。”李爱云说。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