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国际教育中 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
BBC纪录片中英国学生在学习好体育却欠佳,达不到全面发展的平衡,令学生深受打击,一度想要放弃。英国人也因此开始思考,是各科兼顾平衡,还是专注于一个领域而放弃在不擅长的科目上努力,更适合将来人才的发展。对孩子的评价标准,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关于评价标准
学会努力工作的学生,比不努力的人更成功,哪怕后者更聪明
新快报:在评价学生时,究竟什么样的学生评价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取长补短式“全面发展”,和鼓励型的“扬长避短”,哪种更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
Dick Moore:
我在国际教育领域有17年的经验。在美国,并没有要求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变得越来越全面,但我们想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希望学生能做到平衡。
我们学校的中国家长,尤其是7年级的家长,提出的最多诉求是希望孩子接受完整的、全面的教育,学习数学、科学的同时也要学习音乐、艺术、体育,尤其对我们的体育课包含了健身、保健等知识非常赞同,因为这些教育是终身受用的。我不确定我们的中国家长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美式教育”,他们想要的只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我认为,全面发展以及专注于某领域的提升,这两者其实是可以兼顾的。我们有学生对艺术非常专注,但同时也很想了解商业知识;有些数学尖子同时也是音乐尖子,并且想在大学时继续学习音乐。
他们在音乐艺术上的学习,其实也帮助他们在申请美国大学时的简历上增色。美国大学申请过程比较复杂,看重很多因素,其中一项关键因素就是你是否参加过体育运动、艺术活动,以及其他学术以外的活动。他们不喜欢只会学科学、数学的学生,他们更想要更加全面、涉足领域更丰富的学生。
新快报:因为自己做不好就放弃努力,逃避挑战,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到底是心理脆弱还是值得鼓励?
David Roderick:
有研究证明,有时候,最聪明的学生会倾向于优先选择最容易做的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把它做得非常好,让自己显得更聪明。但如果发现一件事不那么容易做好,这些孩子反而会逃避挑战,放弃不做,因为这些事会让他们显得没那么聪明。
这样一来,他们总也不知道的是,当遇到一些难事时,做什么样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目标的。反而一些不那么聪明,但一直在尝试的学生,反而会知道在遇到困难时,我总能有办法做到。
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能学会努力工作的学生,比那些不努力的人更成功,哪怕后者更聪明。因为努力的人会持续进步。
所以作为教师更要注意,不要轻易说一个学生很聪明,这很容易关上让他继续努力的大门。
关于国际与本土的融合
利用学生的母语和母国文化 去教学构建他们自己的学习系统
像ULC和NCPA这样开设在中国土地上的国际化学校越来越多,教育专家认为,未来人才的竞争,将打破国界,要想获取更优秀的资源和机会,必须和全世界的同龄人竞争。这一点,不仅拍摄纪录片的英国媒体意识到了,被拍摄的英国教育界意识到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既有国际的视野,懂国际的规则和语言,又能保有自己的文化优势,并能合理发挥利用,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这一切,还须从基础教育的培养中来。
新快报:以NCPA为例,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学生是中国学生,但老师基本是外籍教师,怎样做到国际教育与本土教育的融合?怎样在保有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做到平衡?
Dick Moore:
我来自美国西雅图,事实上在当地,如果你走进一间典型的美国学校,会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亚裔。
作为一个美国的教育家,我的观察是,过去的10-15年,我们的课堂就是多元文化构成的,我们实施的绝大多数教学方法,都经过了多元文化课堂的检验。
其次,我们教学大纲的结构性框架是斯坦福大学研发的“6大学习原理”,主要用于那些英语授课的国际化学校。其中第二大原理就是:利用学生的母语和母国文化去教学,它是最有效的英语语言掌握方法。
我更愿意把我们的老师称为“社会构成主义者”,从哲学上来解释,这种人相信,从之前的经验和知识中,学生可以构建他们自己的学习系统。如果我们做国际教育,不相信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那我们其实就是在把一个有利的条件变为障碍,相当于切断了一切让学生可以依赖的过往经验和知识,使他们无法构建自己的学习。
举个例子,在我们的英语课上,可能教的是英国或美国作家的作品,但可能围绕的正是当今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展开讨论。我们老师的做法就是,利用学生以前已有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经验和知识,来构建英语语言的文本和内容。
我很了解我们中国家长的诉求和愿望,就是孩子要接受国际教育,但绝不能失去他们的身份认同。其实在很多情况下,NCPA正是一场身份认同的试验。这所学校的环境与美国的高中非常类似,但它却是独特的——全是中国学生,但社群却非常广泛:有中国老师、中国助教以及大量外教。我们其实是在构建学生的“第三种身份”,这种身份是美国的,也明显是中国的。这是我们学校的文化和理念,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对,我们也不会成功。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