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英国学生分层明显 只有最好的才去大学
今年暑假,英国BBC的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也因为其中中英教学的展现和碰撞,带来许多争议。作为国家级汉语推广基地,南京一中每年都会派老师到英国埃塞克斯郡参与相关教学工作,涉及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昨天记者邀请了谭海军、张佳地、孙晓蓉等6位曾经赴英教学的一中老师,谈谈他们眼中真实的英国教育,也许能为该事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博航特是一所什么样的英国中学?
招收学区生的普通公立学校
看了纪录片的人都会产生一个疑惑,英国高中都是这样的吗?昨天,一中的老师们也系统介绍了英国中学的分类情况。曾在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到英国参与汉语推广工作的一中历史老师谭海军介绍,在英国,中学首先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立中学,一种是私立中学,私立中学是精英教育,学费也非常昂贵,少则一两万英镑,多达四到六万。“这些学校里的学生,学习是很辛苦的,课业负担也很重,放学后会去补课或者找家教,试卷发下来同桌间会互相比较,当然他们考上名校的也多,比如伊顿公学每年有七八十人能考上牛津大学。”
而在公立中学中,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要招收学区生的普通学校,一种是在全郡(相当于中国的省)招生、带有选拔性的比较好的学校。博航特中学就属于前一种,是普通就近入学的中学,学生水平不高不低,差不多中上等。所以老师们都认为,BBC选择这所学校固然有其代表性,但绝对不能代表全部的英国教育,可能是希望引起全社会关注公立教育。
去年参与一年赴英汉语推广工作的一中英语老师赵叶丽介绍,英国好的公立中学,课堂内容也很多,和中国中学几乎接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很快,不过这样的学校一个较大的城市也只有一两所,一般是一所男校、一所女校,相对而建,一个郡差不多总共有八到十所。
中国老师眼中的英国学生什么样?
素质不错,但耐挫性相对较弱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上课时敲桌子、唱歌、吃东西,但是2011年曾赴英国参与汉语推广工作的一中英语老师熊晓玲介绍,她个人从没有碰到这么糟糕的学生,在她去过的大部分英国学校,学生素质都比较不错。赵叶丽老师也觉得,英国学生整体很有教养,见到老师会打招呼,哪怕是上课被批评了,他们下课时还是会跟老师说“谢谢”,很有礼貌。
“有的学校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班,我曾经带过一个30人的差班,还配一个助教老师,虽然也有说话的学生,但是没有那么出格,太闹腾的话,助教会把学生叫出去罚站。”熊晓玲老师还记得,她到一个小学,课堂乱了,班主任一声喊,孩子们马上就抱起手臂不说话。
2013年赴英国参与汉语推广的一中英语老师张佳地介绍,她曾经在一个中学看到,下午放学后,表现不好的学生被“留堂”,全校这样的学生挤满了楼道,都等着家长过来领。
不过2010年赴英国参与汉语推广的一中英语老师孙晓蓉介绍,她遇到过比较差的班,“那次助教不在,一个小时的课很痛苦,有学生离开座位,也有吃东西的,印象很深刻”。
老师们普遍认为,英国学生的层次差别很大,优秀的特别优秀,差的也有,不能一概而论,而他们也指出,因为英国更多的是赏识教育,老师习惯于夸奖学生,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因此学生的耐挫性相对就比较弱,“因为做不出来题,有初三的学生会哭得眼泪汪汪的”。
英国教育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
学生分流合理,课堂教学有趣
老师们都认为,英国教育有一些方面还是值得去学习的。“中国学生的学习任务在前面,但英国的是在后面,随着年级一点点递增的”,谭海军老师介绍,英国学生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深,但知识面很广,每一样都了解一点,到后来,适合的、想要承载相应学习任务的学生才去学,“我曾经看过英国高中数学科目的考试内容,难度不亚于中国高考的深度。”
据了解,英国学生的通过高考上大学的比率不像中国这么高,好一点的学校六七成,差一点的学校也就四成,高二有个会考,不上大学的就分流去职校,可以说,真正上大学的都是学习能力强的。正因为如此,虽然不像中国学生很会做题,但英国学生的后劲很大,越往后越明显。“我遇到一个国内学生,数学也很好,去牛津大学面试,但是最后没有被录取,因为和真正优秀的英国学生相比,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张佳地老师说。
此外,老师们对英国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很欣赏。“英国中小学的作息一般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半,午休时间比较短,只有一个小时,但是上课方式很有趣”,熊晓玲老师介绍,“我听过几节课,比如历史课讲到黑死病,作业是假设你是个医生,怎么诊治病人,还有写一个关于黑死病的小论文;生理课的作业是画出自己发育的过程,还有给一个14岁还没有例假的女患者来信,如何回信;语言学课上,学到莎士比亚戏剧的修辞方法,就要求学生用大量比喻写一封情书”。赵叶丽老师遇到过英国小学生去博物馆完成历史作业,是看几幅画。
究竟该如何看待BBC的这个节目?
追求戏剧化,冲突点未必符合实情
说起BBC这个节目,一中老师们并不是旁观者,因为他们就有老师进入候选名单。据介绍,当初全国共有70位老师参加选拔,一中有两位老师进入10人名单,最终郭兴华老师进入4人名单,可以说距离最终的入选只有一步之遥。不过现在看来,老师们甚至有些庆幸。
“BBC在全球影响力很大,没有通过官方渠道,而是民间的选拔,但是在具体的选拔上存在一些问题”,2009年赴英参与汉语推广工作的一中老师宫健认为,BBC很可能早就定好了节目的基调,选择什么老师心中有数,迟迟不公布结果实际上折腾了参加的老师。因此,对于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文化心态上没必要过于谦卑,不需要去仰视它,耗费太多精力也不一定值得。
老师们也一致认为,这个节目并不像一个纪录片那么深刻和严肃,为了戏剧化,特意制造了许多的冲突点,来引起关注和争议,但并不一定和实情相符。抛开英国学生是否具有代表性不谈,中国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比如早晨7点钟升国旗,南京的中学很少有这么早的,还有老师对学生说的一些话,也基本不会出现在南京的课堂上”。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