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西方教育 为社会培育创造性的人才
面对中西方教育方式这个问题,谦卑非常重要。
一些号称被掌握的规律和走向,只是短期的,更多是钟摆之间的来回摆动。记得一个教授曾说过:“大家不过是在避免走向极端的过程中来回摇摆,寻求最佳平衡。”美国如今增加标准化测试、增加核心课程标准这些做法,和中国增加素质教育给应试教育减负的做法貌似背道而驰,其实其共同之处,是大家都在寻求适当平衡。教育方式只是实现特定社会目的的一种工具。这就意味着不能直接拿中西方的教育方式相比,而同时要考虑到他们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这样才能确保比较的等值性。
跨文化研究专家认为,中西方教学文化的差异早已存在:西方的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及其兴趣和差异、强调师生平等和课堂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中国的大班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向统一标准看齐、强调教师权威和课堂纪律、注重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遵守纪律、准确性等。在很长一个时期,国内外大多数人恐怕都认为西方教育优于中国,不过随着中国教育的崛起、特别是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中历年来的优异表现,西方政府、学校和社会公众开始变得不那么确定了。英国教育大臣到中国“取经”以及中国教师赴英国支教的报道,甚至让人们一度有种形势逆转的感觉。
其实,中国教育方式更适合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强调教师权威和学生服从,考试注重测试学生准确无误的能力,而西方学校所培养的具有创造力、批判性、勇于提出自己见解、善于为自己的利益辩护的人,正是高度依赖创新的西方社会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同样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都有助于培养所在社会“欣赏”的人才。可以看到,当前本地中小学教育也在积极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避免为取得好分数而付出过高的代价,这才是国际比较与交流的应有之义。
因为最理想的教育方式肯定既非中式教育,也非西式教育,而应该是不同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