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焦点:中国大学院长反思美国本科教育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89 移动端

编者语:哈佛大学的一位官员谈到,学习成绩为A+的学生今后在学术研究中成为杰出人才的概率更大,领袖型人才和商界人才则一般出自于学习成绩为B-或C+的学生。所以,学校应该容忍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

嘉宾:叶德磊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叶德磊:高等教育在美国,应该说已经很普及了。所以,他们的大学本科教育早已不是定位于精英教育,而是定位于面向现代人的基本知识与素养的培育。可能正是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美国高校普遍非常重视本科生通识课的开发、设计和教育实践。不管什么专业,在具体的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中,几乎都有通识课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实,这背后的理念并不复杂。首先,在一些包括美国在内的成熟的知识型社会,很多学生在本科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未必与自己的本科专业直接 对口 。这就决定了,本科教育必须重视通识教育框架的搭建以及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即使学生今后选择继续从事纯粹的学术研究,知识面的拓展也是有益无害的。其次,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要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独当一面,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而在其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也只有当他对众多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与体悟以后,才能确立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

叶德磊:据我观察,在美国大学的本科教学中,老师们好像不太注意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激发。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给他们一定的 创作 空间。至于对那些今后希望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讲,这样的教学也应该不会影响对他们学术能力的培养。毕竟,还有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呢。

叶德磊:在美国的大学里,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教师和学生。在斯坦福大学,我们遇到了几个来自上海、广东和香港的学习经济学的留学生。他们谈到,在准备课堂讨论的案例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大都喜欢选用来自本国的工商管理方面的案例。这样既可让别国的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来自自己国家的案例的背景、内容和自己对它们的剖析,又可以较为充分地了解来自其他国家的案例,从而既大大节省了案例搜集方面的学习成本,又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不少学生都提到,跨文化的学养积累,锻炼了自己对差异性与复杂性的识别与体认能力,这对增进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思考有很大帮助。

柳森:在学生们的课外生活中,您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吗?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中,产生了福特、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顿等多位美国总统,也产生了其他各领域的众多领袖人物。我们曾开玩笑般地问耶鲁大学的官员,在培养领袖人物方面有什么诀窍?他们回答说,学校很注意鼓励学生建立各种各样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