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我们学马哲时,他们在学什么?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25 移动端

在国内读本科时,一半公共必修课是政治课,几乎毫无用处,却又无法摆脱。而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公共课程。这个学期我教的一堂公共演讲课上,有一个学生选择的演讲题目是 通识教育纯粹是浪费 。我饶有兴趣地观察他准备并演讲的整个过程,包括发展自己的主要观点,做研究找支持材料,准备视觉辅助,以及向同学慷慨激昂地演讲等步骤。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在抒发观点的同时,他也锻炼了自己的口头交流能力,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的。

初来美国读传播学研究生的时候,我有幸获得学院的助教职位。我本科不是传播学的背景,即使是,国内传播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传媒领域,跟美国本科生要选的人际交流或者公共演讲课关系也不大。经过两天匆促的培训,拿着一本陌生的教材,我被推上了讲台,面对二十几个美国本科生,承担起培养他们口头交流能力的责任。第一个学期战战兢兢教课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到现在已经在两所大学教过六个学期,十二个班的学生,对于这门全部本科生必修的课理解渐渐深入。

通识教育关注这些核心能力,比如我现在就读的(George Mason University),本科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的核心能力包括口头交流能力、书面交流能力、数学推理能力和信息科技能力等。不过,通识教育并不等于核心能力教育,因此除了这些核心能力要求,这所学校还要求学生学习涉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西方文明史/世界史、世界概况、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各领域的通识课程,通常每个领域会要求学生选修一门相关课程。可供选择的课程数量繁多,比如文学方面,有23门课程可选,包括中国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以及中国主要作家等课程。

对于美国本科通识教育有所了解之后,我会和自己在国内本科的经历做比较。跟通识教育相比,国内大学相类似的是公共必修课,通常是几百人一起上的大课。在我教人际交流课或者公共演讲课的时候,最开始我都会提到我自己的经历。我会很坦诚地跟我的美国学生说,我在中国读本科的时候没有学过任何口语交流能力的课程,反而被要求上各种政治课。接着我会告诉他们,大学毕业工作的时候,尽管我在一所国际学校做中文教师,我感觉最缺乏的不是教学法,而是人际交流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读研的时候,我没有选择教育而选择交流传播专业的原因。

在教授口头交流能力课程的同时,我也在补齐自己在该方面的教育缺失。人际交流课让我对自己的人际交流、关系维持、冲突处理、以及团体合作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公共演讲课更是让我获益匪浅,比如在做演讲展示的时候,我会用一个笑话开场来吸引注意力,然后给我的听众预览主要观点,在观点之间加入过渡句,在结束的时候对自己的观点再加以总结,并且有效地运用一些视觉辅助。中国古语 教学相长 在我这三年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因为我的经历,我可以补齐缺失的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其他能力以及视野的培养呢?或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况且还有很多人没有的机会,或许都不知道自己缺失了这些能力和视野的教育。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