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以人为本的英国医疗体系介绍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404 移动端

  英国的医疗制度和中国的完全不同。它基本上是公费医疗制度,其费用由英国政府所设立且资助的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承担。这个医疗制度包括两层医疗体系:“社区医疗”和“医院医疗”。

  “社区医疗”通常在“社区诊所”(英文叫“Surgery”)进行,这里有你注册的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简称“GP”)和护士。一旦你哪里不舒服,要先到社区诊所找自己的GP或其他医生也可以,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建议你是回家休息,还是吃点儿药,还是转至医院治疗。在一个城市或小镇里,“社区诊所”很多,分片儿的,你住哪儿你就选你附近的某一个诊所,在那里注册一位GP,然后有事儿就去那个诊所找自己的GP。

  而“医院医疗”是在“医院”进行,这里有各科的专科医师,他们负责接手由社区诊所的GP转过来的病人,或处理一些重大的意外事故及急诊者。我们可以想象,有“社区诊所”做截流,“医院”会减少很多工作量,他们只需把精力放在经过“筛选”的确实需要诊治的病人身上即可。在大城市里,医院可达几个;在小城市或大镇,可能只有一家医院;而在一些小镇里,根本就没有医院,居民只能看诊所,然后根据需要被转到相邻的城市的医院就医。像我们大镇的这家医院,它不仅仅是我们镇的唯一一家医院,而且是我们郡北部的唯一一家医院,所以,郡北部的大城小镇的病人若需要都会被转到这一家医院来。

  其实,我觉得这种两层医疗体系挺不错的,诊所和医院各司其职,精简了各自的工作量。把时间和资源力量都用在“刀刃”上。你想直接奔医院?对不起,如果病情不够严重,诊所是不会让你去的。另外,英国的诊所和医院都是“预约制度”,除了急诊之外,看病先约,当天当时就想看上肯定没戏。有人将这种“预约制度”和国内医疗比,抱怨英国医疗很拖沓、低效,其实我觉不然,他们只不过是根据病情“论资排辈”而已。如果他们把你排得很往后,那说明你的病情是真的可以等,他们是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更需要救治的人。如果你的病情真的很急很危,他们是不会给你耽搁的。

  当然,对享受这种公费医疗制度的人也有一些限制:其适用对象只限在英国居住半年以上的人。至于居住不满半年者,须自费就医或购买医疗保险,但在紧急情况下看急诊,则为免费。另外,有点儿气人的是,英国的牙科和英国的医疗体系是分离的,任何人看牙科都需要自费,而且价格不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出国前一定在国内把满口牙都修理好了的原因所在。还有,英国有很多私人医院、私家诊所和中医诊所,都是自费的,有些人不堪忍受公费医疗的低效率,那么自掏腰包看私诊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我们为例,按理说,我们2年半前刚到英国就应该去家附近的社区诊所注册一个GP(搬家就换诊所、换GP,很方便,都是免费的),但我们由于懒,没有注册。直到去年底怀孕了,才把这事儿提到议事日程。我先问了一下同事我家附近哪家诊所比较好,有人推荐我去“Hackwood”,于是我就去Hackwood诊所注册了一个GP,因为我怀孕了,当时又订了一个Midwife(助产士)。所以,我与诊所及医院的接触都是和怀孕有关的。

  孕期40周的例行检查(孕早期每4周孕检一次;孕中期每2周孕检一次;孕后期每1周孕检一次)只去诊所见助产士即可,每次去的时间都是上一次去时定好的,包括若干次“胎心监测”;孕期内还要接受两次B超检查,这两次B超检查是要去医院的,去的时间都是助产士帮着约好的,通知单还会发到家里,时间、地址、携带物品和人员都写得很详细,连“憋尿”有助于B超影像都写好了;孕期内还要看若干次GP,也是去诊所即可,时间也由助产士建议,然后自己到前台去预约;最后生孩子肯定就要去医院了,但接生的医生和助产士都不见得是自己的GP和照顾自己孕期的那位助产士。

  所以,这就是我眼中目前的英国医疗,感觉一切都在井然有序、悄无声息、平心静气中进行。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英国的诊所和医院里,闻不到中国医院里浓重的“医院味儿”,感觉哪里都很温馨舒适,谈不上像家,但真的很以人为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