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英国留学生活之英国初印象
下面说说我的英国留学生活,说英国印象有点大了,我的学校在苏格兰,我更了解苏格兰,她太美了。大草原,成群的牛羊,深沉的古堡,明快的欧式小别墅,鲜艳的花朵,童话那般美丽。苏格兰的天空总是那么蓝,空气清亮亮的,云低低的、厚厚的,有时你都可以看见云被风吹着走动,云投射在草坪上的阴影也随着移动。下雨过后,天空中经常可以看见美丽的彩虹从小房子后面延伸出来。即使经常下雨,可是从来没有人打伞。
我的学校在Stirling镇,很少人知道这个小镇,但是大家都一定知道Brave Heart,《勇敢的心》,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的学校是世界上最美的大学之一。学校是国家森林公园,山环绕着水,树木成林,郁郁葱葱,经常有小鹿和其他小兽出没。这里有广阔的高尔夫球场和国际标准级的游泳馆。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大摇大摆的野鸭子过马路,草坪上灰色的野兔撅着小尾巴一蹦一跳的,屁股后面的一撮白毛时隐时现,可爱得让你想抱抱它们。湖面上,高贵的天鹅悠然地划着水,但是只要路人拿着面包走进,它们全然不顾形象,和水鸟、鸭子们抢着跑到你面前。走在小道上,冷不丁一只松鼠从你脚边窜过,有时可以看见它们坐在公共的椅子上,竖着大而蓬松的尾巴,两只小爪子抱着榛子,一点点专心地啃。我的宿舍窗户对着一棵大树,出门窗户一定要关好,松鼠经常会光临小舍,寻找食物,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真是对他们又爱又恨啊。学校各方面都非常人性化,道路、自动门、厕所都专门为残疾人设计,许多机构真正可以帮助到学生。学校很现代化,网络接口随处可见,电脑可以保证人人一台,一切都网络信息化。
小镇上人们的生活让我感觉很新鲜,他们看上去很清闲。人们心情好像都不错,特别是老人,他们时常对我微笑,这给一个异国人的感觉太温暖了。过马路时,那里的车都会让人先过,这让我受宠若惊,久了也知道要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唯一让我感觉糟糕的是苏格兰的口音,几乎听不懂,而且许多单词都和平时学习的英语不同。时间久了后,即便听不大懂,但也能大概理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当地人对外国人说话也会比较注意,语速会放慢,尽量说标准英文。
期间我也去了伦敦还有其他的许多景点和城市。呆了一年半,自己感觉英国的社会问题也很多。绅士和淑女可能只属于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青少年犯罪严重,性过于开放,大量未婚妈妈,城市贫民区犯罪率高,亲情冷淡。不过整个英国给我的感觉还是个很古典很传统的国家。但她又是那么国际化。走在街上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亚洲人、印巴人、黑人,英国本土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在国外。
生活篇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土豆泥、薯条、煮土豆、烤土豆,除了土豆还是土豆。那里土豆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最著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由于文化背景的极大差异,中国学生普遍和外国学生交流不深入。大家在一起会聊一些肤浅的东西,比如学习方面,或者介绍各自国家,但是在其他方面就不知道聊什么了。英语水平也有限,达不到想聊什么就聊什么的程度。这是很多中国学生的感受。不过我觉得很幸运,认识了几个非常好的朋友,Cliff,Sherry,Gayle,我们互相喜爱,真诚相待。中国学生在国外一定不要封闭自己只顾学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帮助国际学生的活动,多结识些朋友。我自己感觉跟老外打交道可能更简单更直接。中国学生圈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真正朋友间的感情确是非常深厚的。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什么避邪的。
英国的手机很便宜,签一年合同就可以免费得一部手机。有的offer很划算,我的包月大约20磅,每月送1000分钟,不管是打国内还是国际。我隔几天就会给爸妈和男友电话。在那个时候真是觉得网络和电话的发明太伟大了,没有它们,生活是多么悲伤。
许多人都说在国外很寂寞。我亲眼看见身边的朋友和国内的恋人分手,有的人因为寂寞走到一起,维持着这种脆弱并仅在英国才保持的关系。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寂寞。每天要学习,要打工,要跟朋友聚会,要在网络上和国内朋友联络,还要经常去参加一些活动,生活其实可以非常充实的。可是不得不承认,空间的距离比时间更可怕。不论我多么频繁给我男友电话,还是发现彼此之间都产生了距离,之后也有过小的波折,不过幸运的是我们都走过来了,现在一起为将来而努力。
学习篇
我到英国没几天,生活还没有适应,环境也没有熟悉,就开始上课了,几乎都听不懂,懵懵的,那心里可是急啊,把学费除以学期,再除以课时,想想我浪费了多少钱。每门课老师都列了一串课外要看的书单。回到家看到厚厚一沓书觉得气都喘不过来。平时考英文,阅读什么的都不在话下,可是真正对着密密麻麻的专业书本,那阅读的速度就很慢了,经常是看到很晚都没有把当天学的内容看完。
大约几个星期后,各方面都稳定了,也能够听懂老师的课了。上课的形式很活跃,老师很放松,他讲课时你随便提问,老师非常高兴学生在课堂上问问题,就像聊天一样,感觉很好。
英国是一年制的学习,所以课程非常紧张,老师经常会布置小论文形式的作业,这样需要我们在课外查阅很多相关的书籍。放学后基本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熬夜对我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变成了夜猫子,早上整个宿舍楼都是很安静的,可是晚上11点楼里是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都出来煮点夜宵补充能量,可能晚上安静,更容易写东西。
我认为在国外学习只要用心,一般都能通过考试的。国外的老师比较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程度,不会向国内老师那么无聊,考你如何推导公式或者一个题转几道弯才想出来。所以国外考试很多公式都会提供给你,题目也比较一目了然,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工作篇
学生打工在国外是件很寻常的事情,学校里也有专门为学生提供打工信息的部门。
时间久了,对周围环境都很熟悉了以后,我们很多学生就不在学校的工作中心找工作了。城市里也有专门的机构job center,我没有去过国内的劳务市场,但是感觉英国的这些机构都很先进,很人性化。机构内都配有很多电脑触摸屏幕,工作都按不同的性质分类汇总了,你可以在上面点击,寻找合适的工作,然后详细信息会被打印出来。机构还提供用来联系雇主的免费电话。
我的打工经历算是非常丰富的了。可能是觉得经济压力很大,我经常到工作中心去逛逛,看看墙上满满的招聘信息。一个多月后我就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是在学校里面的一个三星级饭店里做厨房小杂工,打扫啊,洗碗啊,偶尔还会帮厨师配配菜。刚开始工作非常兴奋和好奇,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更重要的是感觉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保障,特别踏实。
可是干了段时间却极度郁闷。自己就像个机器人一样不停地洗碗洗碗,我下半辈子的碗都洗完了。老外吃饭也讲究,头道,开胃,主菜,甜点什么的,所以一个人的杯子、碟子、碗盘就会特别多。这可苦了我,一到周末或者过节的时候,碗盘就像没有止境一样,让你洗着洗着就绝望了。特别是一个圣诞节的晚上,外面的客人在狂欢,本土的员工都放假了,就我一个人在厨房里不停地把碗盘摆好,推进大机器里,拿出来,用尽全身力气把高高的一沓盘子抱到碗柜。那时都累得想哭,能弯弯腰都觉得是休息。
生活很现实,白天你还在美丽的校园里,接受着高等教育,晚上就要在厨房里忙碌着,机器人一般为生存而奔命。在国外,不管有多高的学历,经济上我就是社会的最底层。在英国打工的这段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以前在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体验。清洁阿姨也好,还是打工的小妹,我都会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只有当你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他们的渴望,才会知道生活的不易,才知道每一分钱都是汗水换来的。
后来我又换过工作,陆续当过酒店的housekeeper、清洁工、超市的货架员、邮局的分信员等。最辛苦的时候是圣诞节前后的一个月。皇家邮局招夜工,工资比白天要高出好多,分包裹,早上再赶到一家酒吧做清洁,9点下班后回家睡4到5个小时,匆匆吃口饭,就坐车到超市卖糖果。晚上9点下班后,10点准时赶到邮局,如此周而复始地熬一个月。身体觉得非常不舒服,整个生物钟就错乱了。不过那个月,我挣到了回国的来回机票,给爸妈、男友还有家人买了好多礼物。最让我难忘的是Glenagles Hotel, 那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大酒店之一,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公开赛经常会在那里举行。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在那里工作。酒店每个周末都会派车来学校接送我们。我是做房间整理员housekeeper,就是在客人不在的时候把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五星级酒店的要求非常严格。现在我做家务活的时候也时常自夸,我可是五星级标准的哦!工作不久后,八国首脑会议就在那里召开了,我们都还通过了安全检查,不过很遗憾的是,会议召开的那几天我们都不允许进入酒店。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