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留学生如何适应英国的课堂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278 移动端

  很多初次前往英国留学的同学对英国的教学和生活不太能适应,这是很正常的同学们不用担心,只需要做一些调整就可以了。这篇文章是专门写给要远赴英国读书的同学,希望它对你们未来的求学生涯有所帮助。

  远离父母和朋友,在异乡独自面对和解决各种生活问题,这已经是不小的挑战。更何况,同学们还要从零开始,适应和接受不同于中国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很多中国学生,刚到英国大学报到,就吃惊于英国大学教育的不同,不少因此手足无措。

  作为一个曾在英国读书,如今在北京工作的“学长”,我想说说我亲身感受到的英国大学课堂,让学弟学妹们出国前对未来的老师和同学有个大致了解,做到“知己知彼”,最终顺利完成学业。

  如何和英国的老师相处?

  中国社会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代表着权威和尊严。在中国大学校园,师生关系有点“长辈”和“晚辈”的味道,老师会被看成榜样,受到学生的敬畏。

  英国的大学老师也不乏“职业范儿”,他们同样尊重和维护师生的地位区别。英国人本来就以“刻板”和“严肃”著称,何况,在一些世界名校,不少教授都是某个学术领域的权威,因此,大家比别指望遇到“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

  但是,英国的老师比较热衷于开放式的师生相处模式。英国大学的课程有“大课”(lecture)和“小课”(tutorial)之分。大课上,多数时候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疑问。小课通常只有十几个学生,主要以老师和学生讨论为主。这个时候,老师特别喜欢爱发问的学生,哪怕你的质疑幼稚可笑,只要是你认真思考的结果,老师都会对你青眼有加。我接触过的多数老师都相当随和,就算是一板一眼的公事公办,他们也是公事公办的真心帮你。

  和老师多沟通是与老师相处的关键。不要害羞和害怕,老师在课堂上表现无论多么威严,他们在课下都非常随和。你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英文,无论你的英文多烂,老师基本都能听懂,他们还会夸你英文说得好。

  大龄同学

  中国大学生大多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清一色的孩子模样,个个脸上都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梦想的光芒。虽然近年来偶有老人高考的新闻,但绝对是少数。英国大学课堂有点不同,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看到。

  我在英国的同学里,就有好几个40多岁“大叔”辈的人物,甚至还有两个奶奶辈的。我问一个“老奶奶”为什么和我们这些20来岁的孩子一起攻读计算机学位。她告诉我说,她第一个本科学位是化学专业,工作十年之后,又读了一个数学学位。退休之后,想学点新东西,就和我们这群孩子一起学习计算机算法和程序设计来。

  还有一位“大叔”同学,他年轻的时候没用功读书,中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40岁之后,作为一名有着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突然觉得教育和知识的重要,然后他就决定攻读人生的第一个学士学位。

  对于这样的大龄学生,英国社会视之普通大学生。这些人读大学,有的为了换工作,有的为了加薪升职,有些单纯就是为了寻找点乐趣,反正都怀着各自的原因。无论怎样,他们都是英国大学生群体中非常常见的一部分。

  大龄同学(mature student),多数人生阅历丰富,学习能力和沟通经验远远超过二十来岁的半大孩子。他们更珍惜时间,更注重学习的效率和方法,因此,多多和这些同学交流,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融入,交流,不要害羞!

  中国学生普遍“内向”和“害羞”,他们在英国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较少。这虽然有语言还不够流利的原因,但更深处的原因还是中国学生深受中国教育的影响,喜欢独自“钻研”。

  英国的大学生恰恰相反。英国的课堂上,学生随时可能抛出各种问题。当老师有了什么漏洞或错误,他们更是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对课堂作业有不同意见或更好的见解时,他们的声音会更响亮。

  英国大学生在学习上更为积极主动,课堂参与度更高。因此,课堂内容也不局限于教科书,老师和学生把更多的目光转到课外资源上。此外,相对于独立学习,学生更喜欢组建小组、以团队形式去完成任务。

  融入课堂,多多和老师与同学交流,这是中国学生在英国课堂上突破自我局限,迅速获得自信和学业上成功的重要一步。如果你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你更需要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不怕“丢脸”,努力练就自己的“大胆”和“自信”。

  学习方法

  在我看来,中国学生学习普遍比较被动,不喜欢提问和质疑。长期下来,大多学生习惯闷头苦读,学习缺乏创造性,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习成绩的唯一指标。

  中国学生作业如山,对知识死记硬背。记忆虽然本身可以算作一项技能,但“死记硬背”却限制了人的“创造性”,也影响了人的批评思维。在全球化的今天,创造性和批判思维才现代人最重要的两项技能。

  记忆能力虽然重要,但过分执着于死记硬背,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却是十分危险的,其代价就是对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忽视。“创造力”通常很难被衡量,更不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出来。

  英国学生看起来没中国学生那么“用功”。他们没事聚在一起,不是“party”就是“teatime”,但考试下来,成绩却一点不差。英国学生在学习上更讲究“学以致用”的方法。

  英国学生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强,这和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所形成的学习习惯有关。我在英国上学的时候,看到不少同学一边学着“软件工程”,一边开公司创业或到公司实习。看似不务正业,可考试下来,人家的编程能力让我“羡慕嫉妒恨”。

  有学习社会学的英国室友,他整天参加NGO(非政府组织)的各种志愿活动。一年下来,这位老兄不仅社会活动能力十分了得,若谈起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研究方法,他总能立即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让我刮目相看。

  如何看待竞争

  中国大学生竞争意识很强,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关。想在亿万人中脱颖而出,就要努力超过身边所有的人。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谁家孩子总能在班里拿第一名是很让人自豪的,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在与比人比,与同龄人竞争。竞争意识当然有其优势所在,起码中国的学生都很上进、渴望成功。

  相比而言,西方大学生竞争意识就没那么强了。他们做事的驱动力更多来自自身,而非外在。这并不是说他们努力会少,而是说他们的动力大多来自于自我,而非社会压力、别人的看法等外界压力。

  中国学生努力学习时,潜意识里总认为“越努力,越优秀”。但英国学生会全面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资质,在努力与天资间寻找平衡。

  中国学生在英国读书要克服的困难很多,考试成绩“脱颖而出”的只是少数。反思自己在英国几年的读书生涯,我认为,对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在英国读书所获得的“国际视野”要比“成绩第一”更重要。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广交朋友,增加自己的见闻和阅历,这会让你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的英国留学问题需要了解,欢迎拨打澳际留学的免费咨询热线400-019-0038进行咨询,或者点击页面的“在线咨询”与顾问老师直接对话。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