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移民后,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怎么变了味?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276 移动端

  人物:Jenny,女,32岁,来加拿大两年

  移民前,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工薪阶层,收入虽有节余,但日子也是过得紧张。那个时候,父母就常在我面前唉声叹气,说我现在不仅不能接济他们,还让他们操心。有时候,甚而会报怨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某某嫁了,人家现在可是风声水气,富甲一方了。我虽然不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将来的生活担心,但心里还是酸酸的,觉得自己没有本事,先生也是老实巴交的没有大的作为。

  既然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难于有什么起色,倒不如拼搏一次,到国外闯闯。当我把这个打算告诉父母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很忐忑的,面对国外的艰辛生活也有几分担心。父母听了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说,在国外日子一定好过吧,可以大把地挣外币,以后他们的日子还有我们的日子都不用发愁了。我倒是欣赏他们的乐观。

  据他们所知,他们那些老朋友的孩子出国的,都很是风光。“前几天,老钱说他儿子给他寄了2000美金回来,他过生日还送了一台挺高级的摄像机,说是在美国便宜的很,连街头乞丐都买的起。”我的确也好想自己手头宽裕,可以好好孝敬父母的。我也希望我们到加拿大之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也能寄外币回家。即便是数目不多,也能让老人心上有几许快慰。又或者,可以在那些老朋友面前有吹嘘的谈资了。我心中暗自使劲鼓励自己。

  临行前,爸妈和我说:“你们到加拿大之后,不说多,每月给我们寄300加币就行了。”我想,如果可能,我甚至愿意给他们更多。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们开始的并不顺利。我们只找到每小时工资不到9元的工作,除去各种的花销,稍稍有所节余,但要打算买车买房子等等,也没有给家里寄钱。爸妈有些不乐意了。说老钱的儿子又如何如何了。说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是的,我也觉得不高,但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周身的压力还是很大,我说:“爸妈,你们不是有退休金的吗?也还够用吧。”

  我还没有说完,他们就很是愤怒了。“我们自己的钱和你给我们的钱是两回事,即便是用不上,放在那里,也看得到是儿女的一片孝心。还有,我们那点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旺。”他们这样说,“就养了你这么一个女儿,说实话,以前是看不到指望,也只能发发牢骚罢了。现在,也知道你生活有些起色了,怎么说,多些钱是多些安全感。”

  我理解,可是,我如今的确没能力也没有勇气。别说老年人缺乏安全感,我人在中年也一样很少安全感。在中国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许还稍觉自己对生活有些把握,而初到异国的我们,买任何东西一换成人民币就不敢花了,每样东西都觉得贵,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我一直没有汇钱给他们。他们看我这样,也没有办法。但电话里的语气明显的有些生气和不甘。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不是孝顺的孩子,不能给年老的父母更多的安全感。而有的时候,我又会觉得父母有太多的要求,不管我的处境,以为钱会那么好挣,以为拿出个几百加币就那么不心疼?

  “养你那么多年,我们付出了多少?牺牲了那么多,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你花了多少钱,为你失去多少挣钱的机会和时间。”父母经常这么说。我觉得压力很大。和一些新认识的老外朋友聊天,他们在加拿大也是中层,生活虽然不愁,但压力多多少少都有。

  说到父母亲,他们倒也是坦然。说父母有退休金,吃饭不愁,虽然也不是大富大贵可以花钱连想也不想地潇洒。他们还说,父母认为孩子成人之后,大家都是独立的社会人。父母在付出,孩子也在付出,光是给父母带来的快乐都是无价的了。

  我不敢把这些和我的父母讲,他们一定会说这全是哪里的歪理。我也不是不想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但毕竟我现在为人妻子做人母亲,担当的责任很大,必须量入为出,尤其对父母,也没有必要做一些不需要的潇洒态度。这些,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理解。

  人物:张大妈,女,62岁,来加拿大探亲一年

  临回国前的一个礼拜,和女儿大吵了一架。来到加拿大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挺喜欢这里,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宁静的生活。和在国内的老头子一商量,就想问问女儿能不能给我们团聚过来。

  “我们想,过来之后,还能走的动,也能打打工,挣些钱。”我说。“你们过来之后的问题多着呢。要说那些体力活,我们干着都觉得累,你们更不用说了。还有,住处的问题。”“怎么,不和你们住一起吗?”“我们这供房子还是有压力的,这不,除了自己住,还都出租了,也没有地方给你们住。”女儿的脸色有些为难。我想反正办团聚也得个至少三四年,到时候女儿经济情况就更好了,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你们先申请吧,排上队,到时候这些问题都能解决的。”女儿还是有些不置可否,后来她说出的一句话把我激怒了。

  她说:“妈,你们在国内生活,我们觉得压力小一些。给你们寄些加币回去,很是顶个钱用,但你们要来这里,我们压力会更大。”

  “那,你是不想管我们了?”“管,当然管,但也得量力而为。你的女儿不是富豪!”她也生气了。

  女儿对我说,我们都应该独立生活。幸福生活在自己手上,不能依赖别人。她会尽力地赡养我们,但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还不至于走不动,也尚可以自食其力,就不应该依靠女儿。她总是比较欣赏外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说比较的独立自由。

  我不大理解,总觉得女儿是把我往外推似的。

  当初过来,还不是说给她照看新生孩子。难道我们这老太婆就应当给她照看,不知道找其他的乐子。她总说什么西方人父母和子女之间,彼此都不承担过多的责任。是啊,我看好像外国老太太很少给自己孩子看孩子吧,都是年轻人自己带。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来中国这一套,要老人帮忙,不仅仅是帮忙了,简直就是全职的保姆看护了。而在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就用老外的那一套了?自由,宽松。我没有那么多词,都是孩子给我说的。

  想用父母亲的时候,就喜欢上中国的传统了。用完了,就给我们讲什么独立自主?好叫我们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是啊,我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可人家老外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每个月的收入够够的,医疗也有政府管着,还有什么福利屋。我们在国内呢?含辛茹苦,好不容易供养孩子出来了,不依靠孩子依靠谁?靠她也不是说要钱什么的,就是一种责任吧。她现在好像要卸担子似的。我们要想卸担子,早就没有她了。

  她还说,现在离不开我,孩子还那么小呢!可我不乐意了。用得上的时候,是个人,用不上的时候,就成了增加人家压力的了。这也太自私了吧,一个萝卜两头都叫你给切了。中国老人帮着儿女带孩子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而转过头来,对父母,就讲什么独立自主?那我现在也讲讲独立自主,我回家去了!

  人物:赵大爷,男,65岁,来加拿大探亲一年

  “你们的收入怎么样啊,有多少钱?”我问儿子。儿子没说话,等我再问的时候,他说:“爸,你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我知道了就安心了,知道你们缺不缺钱。”“那我可以告诉你,我不缺钱。”“你就告诉我一个具体的数字又怎样呢?”“爸,你知不知道这是我们的隐私!”儿子有些不高兴了。

  我怎么就搞不懂,什么隐私。以前,我都是把我每月收入多少告诉他爷爷奶奶的。老人家听了也放心。我就觉得这孩子移民之后,和我们老两口越来越不交心了。好像把我们当外人似的。

  就说他们买房子付首期的时候吧。儿子说钱不够,我们从国内汇了一些给他们。这次来,儿子拿着钱要还我们。“别还了,爸知道你心意。我们的就是你们的,别算那么清楚。”我说。“不,还是还你。说过是借你的。”“父子俩还算的那么清干什么。”“这不是算,而是原则。其实,我也想说。前些日子你买的那台相机,我划了信用卡,你还是要把钱给我的。”

  “怎么?你还真算开了。那我在这里吃你的住你的,是不是还要给你交饭钱和房租?”我真的是火冒三丈。儿子却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两回事。因为,你买的那个相机很是昂贵,我若是要送你,断不会送这种不够实用的奢侈品。所以,你买是你自己要买的,自然你就要自己出钱。这是你自己的愿望。”他说的有道理吗?

  他把我们借给他的钱还我们,我们要为我们喜欢的相机付钱。

  我感到极其的难受。出国几年,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我借钱给他的时候,就从没有想过要他还,自己孩子,他花了还不是我花了。他买房子,我又不住!要真算清楚,是不是连利息也要算上?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好像是要划清界限似的,好像谁也别欠谁的。

  “西方人都是这样的,孩子成人之后,即便是父母的钱,也一样要还,也一样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并不是说父母的钱就理所应当的要借给你,父母也可以不借给你。同样,子女的钱对父母也是一样。”儿子和我解释。我觉得这样真的很没有感情,太理性太教条了。我不接受!

  我不想要孩子还我们借给他付首期的钱,更不想给那台相机的钱。觉得那么好的相机,是儿子花钱给我买的那种感觉,和我自己掏钱买的实在不同。虽然当时买的时候,儿子说有些太贵,如果我要买就得自己付钱了。我还没有在意,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谁知道他是来真的。那个别扭劲啊,让我老大的不舒服,亲人之间算钱真的是伤感情。

  最后,相机我也不要了,反正这边能退货,好在还没有过退货的有效期。他要还我的钱,我拿上了。但不舒服极了,好像这孩子要和我算清楚了,这关系就疏远了一样。儿子说他要给我买什么,我都不要,他硬要给我,我就说:“我不愿意的东西,你要买,反正我不会用,你自己要是也有用,你就买,没有用,你自己放着浪费,那也是自己要买的。”我的感情的确是伤感的。觉得孩子有些陌生,好像离的很远。

  有一次,我问:“如果以后我们老两口有个病啊什么的,没有钱,是不是还得向你们借?借了,还得还?要是我们不幸去了,还怎么还你?”儿子有些急了,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爸,你怎么钻牛角尖!”我想,怎么不是一回事,说起来都让人心寒。我心甘情愿借给他们的钱,他就一定要还,说是父母的就是父母的。我买个相机稍稍超了他的预算,我得自己负责,说是孩子的就是孩子的。经济上,要像人家老外一样清清楚楚。老外怎么想,我不知道,真的不会觉得不舒服吗?在孩子成人之后,就真的独立到和父母没有干系?我这也准备回国了。以后,也不想再来了。

  或许,西方福利制度的健全,使得老人们普遍有比较好的安全感,自然能够独立自主生活,减少儿女的责任和压力。或许,中国激烈的竞争环境,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使得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更把老年的幸福生活托寄在一两个子女身上,心态不稳难免要求众多。体会到西方家庭关系的移民,会不会觉得自己年老父母诸多麻烦颇为负累?而那些对儿女寄寓厚望的老人,又会不会在儿女的观念改变面前感到愤怒和心寒?或许,让父母儿女彼此体恤理解,让两种文化家庭观念彼此交融和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使不得偏激和执着。

移民后,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怎么变了味?移民后,父母子女间的亲情怎么变了味?

  人物:Jenny,女,32岁,来加拿大两年

  移民前,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工薪阶层,收入虽有节余,但日子也是过得紧张。那个时候,父母就常在我面前唉声叹气,说我现在不仅不能接济他们,还让他们操心。有时候,甚而会报怨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某某嫁了,人家现在可是风声水气,富甲一方了。我虽然不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将来的生活担心,但心里还是酸酸的,觉得自己没有本事,先生也是老实巴交的没有大的作为。

  既然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难于有什么起色,倒不如拼搏一次,到国外闯闯。当我把这个打算告诉父母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很忐忑的,面对国外的艰辛生活也有几分担心。父母听了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说,在国外日子一定好过吧,可以大把地挣外币,以后他们的日子还有我们的日子都不用发愁了。我倒是欣赏他们的乐观。

  据他们所知,他们那些老朋友的孩子出国的,都很是风光。“前几天,老钱说他儿子给他寄了2000美金回来,他过生日还送了一台挺高级的摄像机,说是在美国便宜的很,连街头乞丐都买的起。”我的确也好想自己手头宽裕,可以好好孝敬父母的。我也希望我们到加拿大之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也能寄外币回家。即便是数目不多,也能让老人心上有几许快慰。又或者,可以在那些老朋友面前有吹嘘的谈资了。我心中暗自使劲鼓励自己。

  临行前,爸妈和我说:“你们到加拿大之后,不说多,每月给我们寄300加币就行了。”我想,如果可能,我甚至愿意给他们更多。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们开始的并不顺利。我们只找到每小时工资不到9元的工作,除去各种的花销,稍稍有所节余,但要打算买车买房子等等,也没有给家里寄钱。爸妈有些不乐意了。说老钱的儿子又如何如何了。说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是的,我也觉得不高,但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周身的压力还是很大,我说:“爸妈,你们不是有退休金的吗?也还够用吧。”

  我还没有说完,他们就很是愤怒了。“我们自己的钱和你给我们的钱是两回事,即便是用不上,放在那里,也看得到是儿女的一片孝心。还有,我们那点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旺。”他们这样说,“就养了你这么一个女儿,说实话,以前是看不到指望,也只能发发牢骚罢了。现在,也知道你生活有些起色了,怎么说,多些钱是多些安全感。”

  我理解,可是,我如今的确没能力也没有勇气。别说老年人缺乏安全感,我人在中年也一样很少安全感。在中国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许还稍觉自己对生活有些把握,而初到异国的我们,买任何东西一换成人民币就不敢花了,每样东西都觉得贵,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我一直没有汇钱给他们。他们看我这样,也没有办法。但电话里的语气明显的有些生气和不甘。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不是孝顺的孩子,不能给年老的父母更多的安全感。而有的时候,我又会觉得父母有太多的要求,不管我的处境,以为钱会那么好挣,以为拿出个几百加币就那么不心疼?

  “养你那么多年,我们付出了多少?牺牲了那么多,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你花了多少钱,为你失去多少挣钱的机会和时间。”父母经常这么说。我觉得压力很大。和一些新认识的老外朋友聊天,他们在加拿大也是中层,生活虽然不愁,但压力多多少少都有。

  说到父母亲,他们倒也是坦然。说父母有退休金,吃饭不愁,虽然也不是大富大贵可以花钱连想也不想地潇洒。他们还说,父母认为孩子成人之后,大家都是独立的社会人。父母在付出,孩子也在付出,光是给父母带来的快乐都是无价的了。

  我不敢把这些和我的父母讲,他们一定会说这全是哪里的歪理。我也不是不想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但毕竟我现在为人妻子做人母亲,担当的责任很大,必须量入为出,尤其对父母,也没有必要做一些不需要的潇洒态度。这些,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理解。

上12下

共2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