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留学归国人数过半,真的是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吗?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191 移动端

  2016年度澳际留学共收获Offer40351例,奖学金3522万美元,58%学员进入美国TOP50名校;澳际学堂高分学员占比高达80%以上,86%的学员获得了托福100+的好成绩;澳际游学境内外出团达2300人次,项目涵盖全球知名企业和顶尖名校科研院所;澳际就业帮助800多位海内外大学生成功拿到理想Offer,85%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近来,一个重磅的消息在留学圈乃至整个教育界口口相传:中国人才流动的顺差时代来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据某网报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到了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

  有媒体报道称,这是有确切数字统计以来,留学归国人数首度过半。

  如果数据可靠,应当说,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一个重要转捩点。不过,这一趋势早就有迹象可循。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201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6.48万人。

  从1978年到201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51.84万人。截至2014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70.88万人,其中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在留学界乃至教育界,人才流动的逆差问题多年来广受关注。

  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实施,人才流动的逆差问题正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归国人数的“剪刀差”正在发生逆转。

  如今,这一预判终于成为现实,也印证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留学界人士在几年前作出的预测。

  有一些人认为,真正的高端人才很少回国,选择回国的都是在国外“混不下去的”。

  这种以偏概全的论调,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据笔者所作的一项不完全调查,在为学生提供留学规划建议前,征询学生是否有将来在国外就业或移民的打算,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及其家长明确表示,学成后计划回国就业或者创业。

  有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人才流动的方向,往往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经济的整体形势和发展速度,毫无疑问已经越来越具有吸引人才回流的实力。

  过去,一些留学人员之所以选择在国外发展,主要是看中了国外的收入水平、研究环境与条件、产业环境与政策配套、资本市场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甚至包括子女教育条件等。

  如今,随着国内在上述方面的情况不断得到改善,这些因素的吸引力在减弱。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发现,一些国家能够给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不理想。

  此外,从中国留学人员攻读学历和专业的构成情况看,多以硕士学位(含)以下和商科等社会人文学科为主,这也并不符合欧美一些国家的人才吸引计划。

  但是,这些留学生就不是精英人才吗?

  有媒体调查显示,留学回国就业的“海归”对于工作状况和薪酬的满意程度并不高,但是,留学归国创业的“海归”们普遍对于自身的状况较为满意。

  创业是当代“海归”最鲜明的特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从方方面面给予创业者便利。

  这吸引了不少高学历、有研究成果、有创业能力、有理想和抱负的留学人员,放弃了国外所谓的“舒适生活”,明智地选择了回国。

  创业者们不局限于来自硅谷,而是遍布北欧、德国、法国、英国乃至韩国,他们带来环保、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4.0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经验。

  国家空前重视人才竞争,把留学人员视为国家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形式的高端留学人才吸引计划。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各级政府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方针,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全国3万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数万入园企业,仅仅是留学人员回国浪潮的一个缩影。

  “留学归国人数过半”,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具有风向标意义。

  事实证明,只要能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就能有效避免人才流失,发展壮大自己。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必须看到,仍有不少人才甚至高端人才留在国外发展,这固然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但站在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高度,如何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回国,仍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