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国际学生未来留学英国真的难吗?
2016年度澳际留学共收获Offer40351例,奖学金3522万美元,58%学员进入美国TOP50名校;澳际学堂高分学员占比高达80%以上,86%的学员获得了托福100+的好成绩;澳际游学境内外出团达2300人次,项目涵盖全球知名企业和顶尖名校科研院所;澳际就业帮助800多位海内外大学生成功拿到理想Offer,85%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国际学生未来留学英国真的难吗?出国留学,去往英国留学,前不久,一位朋友向我咨询她女儿应该去哪里读大学本科,英国还是美国。
为了有利于以后出国留学,夫妻俩已经把女儿送到国际高中,用的都是英国高中的教材,女儿也对去英国留学十分神往。
这对夫妻眼下最大的顾虑就是,如果女儿选择去英国读大学而不是美国,英国会不会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在等待着她。
不管什么专家,除非你有水晶球,否则谁也不能断定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个人感觉今年的就业市场会很严峻,但是,和往年不同,这种严峻形势不是针对新毕业的大学生,而是雇主。
2月份,英国市调公司Trendence UK 针对2300名学生做了市场调查,发现近1/3在英国的国际学生改变了他们毕业后的志向,这其中以一些欧盟其它国家的学生为主。
他们本来计划毕业后在英国找工作,现在却宁可毕业后在欧洲其他国家寻找工作机会,还有些计划毕业后直接回到祖国找工作。
这些欧盟学生主要有两个担心:要么是懒得以后为签证而挣扎,要么就是怕日后就业机会减少。
这些顾虑其实都是不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英国经济一直就很依赖于国际人才。
不要看媒体上反移民情绪高昂,可英国国内基础建设的稀缺人才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外国人”。
没有“外国人”,英国很多产业—从航空航天到生物科技—都无以为继。
再说英国高校,学者中有近三成都来自英国以外,在类似工程以及技术领域,非英国的学者数量占到员工数的42%。
数学,物理以及生物领域,38%的员工都不是英国人;人文科学领域,35%的外国员工。
这就说得通为什么在脱欧公投之前,英国大学基本都是坚决的留欧派。
英国大学一直都以自由的思考,学生和教员的高度国际化为竞争力,他们自然在“脱欧”这件事上有些“文化敏感”。
“保欧”失利了之后,这些高校十分懊恼。
还有很多国际公司也很沮丧,因为很多公司就是靠技术型人才搞创新,没有鸡哪来的蛋?
已经有人发出预警,称2017年的毕业生招聘就将初尝人才供不应求的苦果,到明年和后年,招聘优秀海外毕业生的难度还将加大。
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就业机会不是没有,而可能恰恰相反,会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的价码也会提高。
其次,国际化程度高低直接关系英国高校的口碑和国际地位。
即使历史悠久如剑桥牛津,他们国际声望的迅速积累和提升也主要是在加入欧盟之后这几十年。
其他的英国大学也是如此。
根据泰晤士高级教育(THE)今年初刚公布的“榜单”,全球排名前十的“最国际化大学”中,有五名都来自英国,分别是帝国理工;牛津;剑桥;伦敦大学学院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这个排名的编辑曾说过:这些全球顶尖的大学学院的生死存亡直接取决于他们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无论是学生,学者,研究人员,还是经理人员。
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澳大利亚,有一点大家都可以达成共识,就是没有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网络,以及国际化的人才,一所高校是不能被看作“世界水准”的。
如果英国的国际学生缩水,首先受损的就是学校自身的口碑和说服力。
来自瑞士,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的高校都在国际化程度上走在前面,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的高校更是不遗余力抢夺国际人才。
英国高校国际学生的比例为38%,在22个国家中排名第一,他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第三,即使“公投”时没能扭转大势,英国高校还是积极在想办法,他们的态度十分积极。
英国的高等教育数据机构(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统计显示,几乎英国高校学者中的1/3都是“外国人”。
英国高校还想继续从欧盟以及全球其他国家聘用员工和学者,并保证留住旧员工。
可是,作为“未来员工”的资源库,海外学生数量已经出现缩水,欧盟区申请到英国入学的生源数量明显缩水;欧盟以外的海外长期生源数目也降低。
上个月,英国议会教育事务专责委员会在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听证会,讨论有关英国脱欧给英国高等教育板块可能带来的后果。
结果,这家基业长青的百年名校对英国脱欧可能带来的冲击波十分担忧,他们甚至说没有哪个经济板块可能比英国教育产业承压更大。
剑桥大学今年秋天接到来自欧盟的申请跌落了14%。
这所大学十分担心,他们想不通自己这么牛,怎么会还是有很多申请人最终放弃了上学的机会,结果发现不外乎两个理由:
第一,英国国内的反移民情绪;以及英国可能在国际研究中地位降低。
这让很多有才华的国际生望而生怯,甚至不惜放弃进入剑桥的机会。
牛津大学甚至已经任命了自己的“脱欧策略总监”。
由此可见,英国高校一定会坚定其对国际生包容又欢迎的态度,这不仅是学费这点额外收入的问题,还牵扯到学校今后的国际地位、国际威望和未来数十年后的竞争力。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