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芬兰“横着走”的教育改革其实是这样的

刚刚更新 编辑: 芬兰 浏览次数:264 移动端

在全球教育界,芬兰人俨然是令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近日,一篇宣称 芬兰课改将废除学校科目教学 的文章让备受追捧的芬兰教育再次收到教育行业的关注。于2016年11月开始施行核心课程改革的芬兰教育,是否真的彻底摒弃了学校科目教学呢?

答案是否定的。负责芬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官方机构发布信息称,芬兰官方并没有发布任何关于 废除学校科目教学 的声明。本次芬兰核心课程改革提出了 现象教学法 ,旨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对此新概念的歪曲和误解致使很多人误以为芬兰将彻底打破学科界限,废除学校科目教学。

而追溯本次传言的源头发现,废除学校科目教学只是芬兰个别地区和学校为了响应 现象教学法 进行的尝试,而非官方发布的教育改革决策。芬兰的教育制度下,具体的地方及学校课程是可以由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国家核心课程框架内制订。

那么,芬兰本次改革到底改了什么?风靡芬兰的 现象教学法 概念又是什么呢?本期《留学声》带你前往神秘的北欧境地去感受小而精的芬兰教育。

芬兰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横向跨学科能力 并非废除分科教学

2016芬兰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横向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在课程大纲中增加 基于现象(主题)的教学 ,即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某一现象或主题调配师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强调一度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与讨论,以致出现对其本义的歪曲和误解。

跨学科融合能力并不意味着对分学科教育的全面否定,而是鼓励学生在学科之间寻找、发现问题,并利用学科间的相互整合进行问题解决。

那么,本次课改的内容是什么呢?

首先,此次改革弱化了学科内容的界限,更加着重强调通识教育在中小学中的权重。在通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将越来越强调整合与主题(现象)性教学,7-9年级课程中收入了更多的选修课。

其次,改革更加强调了学习环境与策略、指导、个性化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评价作为学习辅助手段的重要性。与改革前的课程体系相比,新核心课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越(必要)能力

新核心课程引入了解决跨课程问题的新方法:横越能力。这项能力涵盖了从创新创业到日常生活技能的七项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会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文化能力、互动和表达能力;管理日常生活、照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和创业能力;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力。据悉,这七大能力将贯穿于1-2年级、3-6年级和7-9年级三个学习阶段的课程体系之中,所有学科都将涉及这七大能力。

2、多元识读能力

多元识读能力也是新引入的一部分,与改革前的核心课程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多元识读能力与横越能力贯穿在整个新核心课程改革之中。

比如,改革前的核心课程会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将信息能力细化为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在新核心课程改革中,信息能力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不再进行拆分,仅在三个学习阶段为适应学习者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内容,从而保障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3、多学科学习模式(基于现象的教学)

基于现象的教学在新核心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多学科的学习模式,或者准确地说,在英国《独立报》有失偏颇的文章发表后,主题教学的问题吸引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多学科的学习模式也被视为新核心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新核心课程改革指出,学生应该有机会每年参与至少一个基于现象的项目,并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研究同一主题。

4、校外资源利用能力

芬兰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大大增加了学生能够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了所谓的 第三空间 :把校外学习带入校园,以支持和激励学生。

教育改革成效:①推行现象教学法

现象教学 是芬兰新的国家课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即事先依据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的现象,确定一些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横向的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新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这些主题可以是 欧洲地理认知 、 古埃及的历史 、 生活中水的不同形态 等。如基于 欧洲地理认知 这一主题所编排的课程模块,将同时涉及地理、数学、历史、社会文化、语言、政治和经济制度等跨学科的知识。

依照国家课程规定, 现象教学 的具体开展,一般是从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在保留传统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在学年之中专门安排一个或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一般为几个周,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内集中开展学科融合式的 现象教学 ,至于在每学年中具体安排几个这样的学习阶段,由各地各学校自主决定。

以 古希腊历史 这个主题为例,传统的教育方法,给你几本书,了不起再拉学生去参观一下希腊,写篇文章,就结束了。

来看看 现象教学法 是怎么做的:

1.询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对以雅典城邦、斯巴达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另一组则是对以希腊神话、奥林匹斯等神话故事着迷的;

2.在两个组内,让孩子自由讨论产生组长,产生想要研究的话题;

3.汇报想要研究的话题,考虑具体的方法、路径和形成方案,制订学习时间表;

4.教师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按规定时间,学生交付学习的发现成果报告,并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互相评分,教师仅充当裁判,评分包括自评20%,他人评分80%。

现象教学法 的施行,一方面,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掌握各种技能;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是被动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各学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不仅开拓了知识的领域范畴,更在无形中进行了跨学科能力的训练。在实施 现象教学法 3年后,芬兰教育部对6万名学生进行了回访,是否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甚至希望更多的互动教学,彻底告别传统的知识灌输,而变成主动的学习能力提升。

教育改革成效:② 个别地区开始摆脱分科教学的尝试

跟随着8月课改的进程,芬兰各地也积极开始行使自主权进行教育变革。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地区个别学校正式下发通知,将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该学校的孩子们就不用再上单独的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地理课等等等等;他们的课程将是类似 多角度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或者 如何在咖啡馆进行日常工作 这样贴近现实,更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运作规律的主题式教学。

进行废除分科教育的尝试,也是对芬兰本次课改 跨学科融合 主题的呼应。其实,在人类认知世界和认识现象的过程中,最自然和本能的方式并不是将学科分离进行认知,而是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去发现和解答一个存在疑惑的现象。比如,孩子在好奇世界大战历史时,在他们的小脑袋里产生疑问的流程普遍是这样的:

1.先问起因,为什么会爆发世界大战

2.再问有哪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值得深入研究

3.再问有哪些地方,可以深入了解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

4.再联系现实,看结果,为什么今天的欧洲是这样,人口比例是这样,经济实力是这样,二战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发现了没有?这其中包括了史实研究、地缘政治、人物传记、地理变迁、国情、统计学、经济学、数据分析等等内容。这显然和仅从历史课本上读几十页文章,是截然不同的。

目前,废除学科教育的政策并没有在芬兰境内大范围的实施,毕竟分科教学有助于单一学科知识的集中学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因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人才的需要而逻辑使然的结果。但是,赫尔辛基学校对于废除分科教学的尝试无疑为世界教育行业开辟了学科融合的发展前景。因为不同学科所要传达的知识与能力不可避免地有交叉和重叠之处,学科整合或融合式课程有助于学习者将割裂的知识进行更好地关联,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融会贯通能力,使分科课程由分离、僵化、封闭,走向融合、灵活、开放。(文章转载自留学声)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