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在美国 我们为什么要创办中文学校?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592 移动端
十多年前,在美国拿到学位的邵建中,找到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的儿子找一所中文学校。休斯敦有好几所中文学校,用的是注音和繁体字教材。于是,邵建中萌生了办一所教简体字的中文学校的念头。

他找到刚读完博士后的好友傅庆农和我们的朋友李允晨女士,李又邀上我的先生杨家骅并请来李文彦先生 就这么,滚雪球似的,一班热心肠的人,办起了 华夏中文学校 ,时为1994年。

学好中文,要让孩子把 根 留住

我们为什么办学?孩子们刚从中国来美时,我们担心他们英文赶不上趟,现在英文不愁了,又怕他们把中文忘光。

所以,学校的生源不会有问题,家长王爱莲一个人就招来了30多位学生。这些学生的父母都是从大陆来的,大家一听说要办教简体字的中文学校都欣喜得很。许多家长主动联系要当义工,后来他们真的成立了 家长会 ,不但帮忙做注册、整理教室之类的琐事,还组织了许多课外的联谊活动。

师资问题也解决得非常圆满,质量很高。有一位上海黄浦区的优秀教师说她陪着先生到美国来,正感到在家里闷得慌,现在能派上用场,太高兴了。她面试的时候把自己获奖的证书和以前的备课笔记都带了来。

筹备中文学校那会儿,我的先生回国了一趟。他回母校的实验小学求助,3个星期后返美,他的旅行包里装了重要物品,那是我们母校实验小学送的大幅彩色汉语拼音字母表和一套语文教材。那个汉语拼音字母表后来派上了大用场,连续用了好几届。

那些日子真忙,从我先生踏上美国这块土地,7年的光阴,中文学校开学的那一天大概是他最快乐的一天。我有一种感觉,他把到美国这么久憋在内心深处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了。

校舍借用的是休市的一所公立小学,讲好每周六给我们用。那天,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的总领事特地前来祝贺,还带来了几十套教科书。周围的人真多,家长好像比学生还多,大家就像过节似地聚到了一起。

好事多磨,悉心呵护大家的 孩子

因为借的是别人的校舍,许多事情不能事先做。中文课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开了六个班,中文过后又在同样的这些教室开绘画、舞蹈、武术、剪纸等才艺课。为了不乱套,我先生事先做好了需要挂在教室门口的年级和才艺课的指示牌,早上先挂中文课年级的牌子,等学生们都开始上中文课的时候再换成后面接着要上的才艺课的牌子。

有些事是事先没有想到的。一是教室里的椅子和每个班的人数不匹配,需要调整、放学以后还要还原;第二虽说教室门口换了牌子,但用的是中文,许多学生看不懂。他们找不到自己下一堂课应该去的教室;还有一件更是半路上杀出来的事:人家学校的教室里配有很多的教具,学生们进去以后都当成自己上学时那样摆弄起来,建中发现了问题急坏了,赶紧招呼我们去叫停。

这个学开得很成功。大家高高兴兴地来,依依不舍地去,都巴不得下周早点儿到来。

兴奋了一个周末以后,星期一建中就带来了坏消息。他说那所小学告状告到市教育局去了,说是教室里的教具被搬动过,有些教室椅子被换过了。物理老师说教室的地上到处都是绘画的油彩。为了缓和矛盾,建中特地向公司请了半天假,到教育局和学校都去了一趟,作了检讨,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那一个学期,每到星期六,孩子们在教室里认认真真地上课,家长们在大厅中开开心心地聊天。放学以后,老师和义工们就开始小心翼翼地做善后。这所中文学校就好像是大家的 孩子 ,被所有热心人呵护着。

这个 孩子 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有时候也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烦恼。最伤感的是,有的老师或是家人被公司裁员。他们不得不离开休斯敦到其它地方去另谋出路。最烦恼的一件事还是校方的抱怨。尽管大家像小媳妇一样地努力,他们还是坚决不同意市教育局再跟我们续签租借合同。

大约5年以后,我们听说波士顿的中文学校得到当地学区支持的消息。我和先生都盼望着有一天,休斯敦的中文教育要是成为不单纯是华人移民自己的事就好了。没想到这个愿望居然在短短的10年里实现了。我工作的大学就增设了中文班,我的一位在休斯敦大学教中文的老师还得到了联邦政府为普及中文教育颁发的科研经费。

易地办学,中文学校发展壮大

中文学校被迫离开公立小学以后,一家教会将其教室租给了我们,一用就是好几年。而且教会尚有多余的教室,家长们在一块儿聊天时发现,互通有无能学到不少知识,于是家长会活跃起来了。大家办起各种各样的讲座,种菜、做饭、申请奖学金、报考学校,等等。

这么又过了几年,我们看着学校的发展,起初是喜悦,然后便伴随着校舍不够用的不安。于是新的校委会又进入了找校舍的奔波。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得到美籍华人刘先生的赞助和家长们齐心协力的集资。刘先生的祖父是一位教育家,从大陆去的台湾。为了纪念祖父的一生,欣然帮助学校买下了中国城里的一栋大楼,并以他祖父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教育中心。

中文学校创办至今,规模已是今非昔比。从最初的70多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1500人。最可喜的是学生的组成。除了人们可以想象到的基本队伍,还有美国人跟中国人结婚生的孩子、美国人在中国领养的孩子,不少高鼻子成年人也来了,他们是冲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或是对中国将来的前景看好来上学的。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