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20 移动端
美国大学排名汇总 研究生申请截止时间 中、本、研学费 留美享乐汇
名校招生规则 研究生专业排名 申请奖学金 美国捷报榜
赴美签证指南 大三大四读研 申请本科 申请中学

  澳际美国留学小编向申请留学美国读法律专业的学生们推荐一部电影,既能满足你的娱乐需求,又可以了解美国的法律文化,值得一看!

  【原文】

  随便找一个律师聊聊,你都可能发现他是个电影爱好者。这种巧合其实并非偶然,因为电影摄制者的技艺,与律师——特别是法庭中的辩护人——擅用的首发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都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捕获到人性的蛛丝马迹,并引领旁观者(无论是陪审团还是电影观众)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一段事情的经过;他们都很清楚,那些事实应被涵盖于论述之中,同时又将其余问题忽略不计,什么时候该对观众动之以情,何时又当晓之以理;既要将某些东西灌输进人们的大脑,还要留些信息供他们咀嚼思考;有时候要让人以为在意料之中,有时又得让人觉得超乎想象;再有,就是哪些场合应该有板有眼、照本宣科,而时机一道就来个即兴发挥、思接千里。

  因此,对于律师和审判成为电影创作中的一类永恒的主题,人们并不应感到过分惊奇。法庭审判,就它的本质而言,浓缩了人类的种种冲突,它迫使哪些彼此对抗的力量进行正面的交锋。任何审判(尤其是电影中的审判)都有某种潜在的可能性,即他对构成我们社会文明的基石,诸如法律、正义、道德以及将我们聚合的习俗惯例,提出一系列艰难的质询。以此同时,审判还对有关人性的诸多命题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发出疑问:我们是否有能力,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作出客观而真是的评断?公正的审判展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可能性:小人物能够向大家发起挑战,并且最终战胜他们,因为头脑、才智以及争议远比金钱与权势有价值。而不公正的审判创造了绝佳的悲剧题材:正义遭叛卖的暴行,加上令人悲悯的结局,更能激起观看者感同身受的血性来。

  正式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索,才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当一名律师的想法。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那是1963年或1964年,我住在巴尔的摩的时候,我们家移民到美国刚刚一年多。每天,我都坐在起居室那台老式的电视机前,让没完没了的黑白图像流水般地灌进我们的大脑,借此恶补一番美国文化(当然还有英语)。我发现我所看过的电视节目要么还算有趣,要么刁钻古怪,其中有些还挺好玩,但大多是些转头就忘的东西。

  只有一个例外,让我至今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那场景是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一帮男人围坐在一个会议桌旁,讨论一个因为不在现场而没法给自己辩护的家伙的命运。当电影演到投票结果是以11票比1票裁决他有罪的时候,我已经忍不住要换台了。但那个孤独的反对者以他沉默的抉择,让我不知为何竟没有去扳动换台的旋钮(不妨告诉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想当年,改换电视频道需要走到电视机前去转动旋钮,而不是坐得远远地,按几下遥控器就完事了)。他也不能断言被告是无辜的,但这个不肯退让的人说,他希望能对这个问题再多做一些讨论。

  读者诸君此时应该知道了,我当时正在观看的影片是《十二怒汉》,那位坚持异议的陪审员由年轻的亨利·方达扮演。当我坐在那儿死盯着屏幕,时不时在语言上磕磕绊绊,并努力去琢磨陪审团在美国法律中的功用时(我寻思着,他们干吗不干脆以11比1的投票结果定下罪名,然后回家睡觉呢),我那因年少幼稚对事物的确信或对书本知识所怀有的信念全部都动摇了。这宗不利于被告的案件看起来简直无懈可击,11位陪审员所列举的理由几乎无可辩驳。我实在难以想象怎么可能,以及为什么会有人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然而,随着这些理由一个接一个土崩瓦解,随着证据的前后矛盾逐渐显现,随着陪审员们逐渐改变他们的投票倾向,我开始理解,真理并不总会十全十美地跳进法庭——就好像雅典娜从宙斯的脑袋里钻出来那样。实际上,所有的事实都需要经过仔仔细细、疑心重重的建言,就如同一块拼图板一样被颠来倒去、上翻下转,直到最终,才能呈现出一副完整的画面。我能否——或者说我有没有这份才智,去从事这种类型的工作呢?

  显然,在我搞清楚法律行业的实际情况之前,还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真正的审判、真正的陪审团是否像我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会深思熟虑呢?随着我对法律的兴趣与日俱增,当然也伴以对法律电影和电视剧的热衷,我产生了越来越多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历史上“斯科普斯猴子案(Scopes monkey trial)”是否同影片《风的传人》里所描绘的类似?真正的“战争法庭”与《纽伦堡审判》中的情形到底有几分相仿?我最终考进了法学院,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且当上了法官,但是这类问题仍不时涌入脑海。在电影《驯马手莫兰特》的背后,真实情况究竟怎样?托马斯·摩尔博士在法庭上发表的辩护词真像他在《四季之人》里说的那样吗?说老实话,真的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人之本性何其惰也!我很快便将这些事忘记了。

  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迈克尔·艾斯默教授(我所有的税法知识几乎都是他教给我的)告诉我说,他和保罗·伯格曼正在合著这本书时,我立刻认识到,他们做的兴许是一件相当有用的工作。背景材料将提供真实的故事(如果确有其事的话)和历史上与本案相关的前因后果。仔细研究得来的法律分析会帮助你辨别在真实的审判过程中,到底什么有可能发生(或真的发生过)。爱刨根问底的人用不着再疑虑影片《大审判》中主审法官蛮横的言行是否真实,或者《这究竟是谁的生命》与《我要求审判》中的审判程序到底有几分称得上真实。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早点想到写这么一本书。

  当然,本书绝不仅是为了回答人们在看法律影片时的疑问而编写的答案汇编。他是一部对那些最高明的——也是最糟糕的——设计司法程序的电影的深思之作。法律影片爱好者势必需要这样的一本指南。在大多数美国家庭里,家用录影设备和DVD已经成为主要的娱乐手段,这就是我们得以欣赏过去那些伟大的电影作品——当然也包括不少法律题材的影片。家用录影机和DVD的普及让我们摆脱了电视台节目表制作者的心血来潮,但是倘无导向指引,“自由”也可能暗含风险。当你闲逛到录像店的时候,既没有计划,又被亲朋好友不同的口味弄得莫衷一是,你兴许待了三个多小时,却挑回一部《阿尔巴尼亚狼人》之类的三流电视喜剧。在这样富于挑战性的场合里,《正义课》将给你一柄利刃,使你在挑选电影的游戏中游刃有余。它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信息,帮助你了解某部影片是否饶有趣味,它能让你选出一部你还没看过,或者虽曾看过却已记不清楚的好片子,也能引导你的朋友及家人达成共识,并在其后完全理解和欣赏一部影片。 

  更多美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美国留学频道:http://us.aoji.cn/
  美国留学咨询:010-65229780 转 美国事业部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留学国家

相关留学热词

留学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