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圈养VS放养,我在英国的读博体会
相比去大部分发达国家读博要四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英国读博士绝对具有不小的诱惑和吸引力。原因何在?因为通常在英国读博士学位只要花三年时间。
英国许多学校都规定在学校注册并学习九个学期后就可以申请博士答辩。九个学期正好是三年。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人是在三年内攻下了博士学位。但是“三年读博士”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研究的课题进展如何对博士学位能否顺利到手有着巨大影响。虽然在英国大多没有明文规定对于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是各个导师可能会对学生有不同的期望。一般而言,理科学生可能会花两年半到三年左右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工科的学生在学期间隙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听说过提前毕业的例子。对于文科学生不太了解,但似乎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
圈养 VS 放养
英国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一些刚从国内过来的朋友觉得一开始不太适应,我刚开始读博时也是这样。有的文章总结说中国的教育是圈养式,西方的教育是放养式。虽然觉得不是特别贴切,但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就在这里借用了。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对所谓放养式的理解就是:导师把课题给你大概讲一下,然后推荐一些参考文献,接下来就得自己对项目完全负责了。博士课题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几乎完全得看学生自己。而且时不时会听到有人勉励些诸如在课题方面别人都不懂,你才是专家之类的话。当时课题做得一头雾水,听到这些勉励还要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两声,以示谦虚。
现在想来,除了觉得有趣之外,到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研究组里面人虽然不少,但是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面,重叠的不会太多。导师虽然是课题的总负责人,但不太可能对诸多具体问题面面俱到,甚至导师很可能根本没有涉足到这么具体的细节。所以很多东西还得靠自己 ― 这也正是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一个特点。
体会和建议
现在在拿到博士学位后,想想自己三年多的学习生活,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可以和将要来英国攻读研究类课程或对这类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首先是对自己博士课题的规划,这个规划可能一直伴随着这几年的博士学习。极少会有人代为安排每天的研习内容,就算有,一般也只是在开始阶段。把几年的时间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安排。这一点讲起来容易,一实践却发现很多困难。对于一个长达三四年的研究课题,站在起点,是很难看清过程和终点的。所以这种“big picture” 的观念得时时有,而且随着课题的进程和工作的开展调整自己的规划安排。这样做至少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减少迷路或者绕圈子的几率。
其次是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来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这是我感受颇深的一点。要积极主动地和导师交流,特别是导师的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自己更得主动进攻。
一般而言,除了导师之外,系里还会在入学时另外指派一位“internal examiner”。 他会负责考核学生能否在博士预备期后顺利转为博士学生,而且一般情况下在博士论文递交后,他会和另外一位“external examiner” 审阅论文,然后和蔼可亲地参加你的答辩。所以和“internal examiner” 保持定期交流也是值得推荐的。
除此之外,自己的朋友圈子,甚至不认识的,但也在从事类似研究项目的朋友都可能对博士课程有所促进。
来英国读书一定要经得起挫折。和朋友交流后发现许多博士生在一年半到两年左右会有一段时期为了课题的突破和文章的发表头痛不已。但现在想起来这段时间确也是最值的回味的一段时光。
讲了这么多学习,那么学习之外呢?总的说来,在英国读博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真的很枯燥,大家可以利用在英国的这几年好好游览一下欧洲,给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不一样的经历和色彩。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