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牛津大学学子:难忘牛津学堂晚餐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449 移动端

  在进入牛津大学读书之前,我向往有一天能在像哈利波特里魔法学校的宏伟食堂里用餐,来到牛津之后,我的这一愿望竟然成真了。

  在牛津,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学堂晚餐(formal dinner)至今仍是牛津学人生活和社交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初到牛津时,一次和同学们聊起在牛津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最“无厘头”的答案莫过于——吃遍所有学院的学堂晚餐。大家一笑而过。而经过近一年的牛津生活才意识到,在短暂而紧张的硕士学习中,想要吃遍38所学院的学堂晚餐,是多么的“野心勃勃”。

  牛津大学里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独立学院。学院除了为成员提供导师制,同时为学生提供食宿安排。学堂晚餐则是和学院文化的重头戏。根据学院的规模、历史、财力等,学堂晚餐有着截然不同不同的习俗。在一些师生众多的大学院,学堂晚餐是每天的“必修”,而在只招收研究生的学院,学堂晚餐则只一学期寥寥几次。历史悠久的学院通常对学堂晚餐的着装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小礼服(black tie)外加学术袍(gown),而一些学院则相对随意,只求着穿讲究(smart)即可。另外,不同的学院也对菜品和酒类供应有着不同的标准。

  我所在的“泰迪”学院(St Edmund Hall,又称Teddy Hall)有着悠久的历史,学堂晚餐的传统也是中规中矩的。我第一次参加学堂晚餐是入学后不久,学院宴请新生们与导师见面。7点左右,着穿成绅士、淑女模样的新生们陆继来到大厅,一边享用餐前酒,一边与导师聊天。7点半大家按照座次表入席。待大厅(main hall)入座完毕,全体起立,院长再率贵宾们鱼贯而入,入座高餐桌(high table)。一切就绪后,院长用拉丁文致辞,随后法槌定音,宣布晚餐正式开始。典型的学堂晚餐包括四道菜:即头汤或者沙拉、开胃菜、主菜和甜点。各学院宴请的规格不同,最大的区别体现在酒供应上。有的学院如贝利奥(Balliol)不提供红酒,需要自备;而泰迪学院则有贴本学院标签的“专用酒”,可以无限量畅饮。因此大受推祟。用餐结束后,高餐桌的宾客再由院长领入旧图书馆享用第二道甜品、咖啡和数种美酒,一直畅谈至深夜。而大厅里意犹未尽的客人们则前往学生活动室MRC(middle Common Room),同样把酒言欢, 不醉不归。

  如果以为牛津的学堂晚餐只是为了联络师生感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品尝美食和美酒之余,学堂晚餐更在于沿袭和传承了英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和礼仪。这和中华文化中,孔子所强调的“礼”和“乐”有着某种默契。除了着装、就餐礼仪以外,与身边的新朋友交谈也是一门艺术。好在不知是酒精催化,还是牛津人广为称道好口才,冷场的状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大家经常是从自我介绍直接转向英国大选,从经融危机跳到气候变化,越聊越酣,不亦乐乎。时常是,忽略了食物,多了“相见恨晚” 。

  另外,学堂晚餐也通常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压轴戏,或者同学间加深感情的好契机。大部分学院会开放部分学堂晚餐,以便本学院会员邀请家人朋友前来参加。同时,学院之间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交换晚餐(exchange dinner),向联谊学院的会员开放,以促进两学院的交情。除了学院官方的交换晚餐,同班同学或者中国同学圈也互邀参加不同学院的学堂晚餐。“今天你参加学堂晚餐了吗?”一度成为热门的问候语。

  我在牛津最疯狂的记录是一周参加了四个学堂晚餐。经验证明,想要参加众多的学堂晚餐,除了良好的人脉,还需要健康的胃、充沛的精力和充裕的时间。看似无比惬意,实际上,参加学堂晚餐的代价往往是一个晚上的学习时间。面对争分夺的紧张课业,我不由得对“吃遍所有学院学堂晚餐”的朋友肃然起敬。一年的牛津生活即将结束,细数起来我参加了只不到一半学院的学堂晚餐。或许,这将是我回忆牛津生活的一个不小的遗憾。

  在牛津参加学堂晚餐的经历我将永生难忘,而即将跨入牛津大学的朋友们,你们准备好参加学堂晚餐了吗?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