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英国留学感悟:中国人来了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408 移动端

  对于想要前往英国留学的同学来说,过来人的经验也是最值得参考的一方面。想要了解英国留学生活的现状,前辈们的感受是最为直观的。下面本文就带大家跟随一位往届英国留学生一同感受一下他眼中的英国留学生活。

  2013年12月12日,在我乘坐的CA937(北京-伦敦)航班上,300来人中,大多数是中国人。到伦敦后才发现,处处有中国的痕迹。比如我的房东家里不少东西都是中国造。一台东芝多合一电视机,带DVD光驱,是中国1999年制造的,在中国却很罕见。又比如家居用品不少都是中国生产的。在大超市,淘大酱油、李锦记老抽并不鲜见。

  这都不算,在伦敦街头,有不少旅游纪念品在卖,比如大本钟、电话亭和皇家警卫的小摆件都产自中国。在服饰与食品零售品牌Marks&Spencer店里,连女王像的小胸章也是中国造!

  更典型的例子是:在伦敦的最高建筑“碎片大厦”(The Shard)亦是欧洲最高建筑,在楼下的导览图上,“胡同”两字格外显眼:它是位于33层的餐厅,由Aqua Restaurant Group打造,共设130个座位,供应新派中国北方地区佳肴。

  其官网上的菜单显示,有贵菜名曰:“圣旨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包青天”。亦有便宜的龙抄手、胡同担担面。

  除了产品、文字和餐馆等无声的中国印迹之外,在伦敦,流动并居的中国人则是这座城市不可或缺少的风景。

  如果你去逛街,会发现中餐馆“红满天”的老板说得真对:“这几年,华人太多了。在伦敦每个角落都能看到”。

  我认识的Claus夫妇,普通话水平高。她们的大女儿普通话水平堪称一甲。她说,“学了七八年中文。这儿有很多少台湾人。我要和他们分享教义,用中文当然更好”。

  在我访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中至少四分之一以上来自中国,在英国其它大学,求学的中国学子亦不少。一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参观,中国游客的密度让人咋舌。更传奇的是,我居然遇到今年7月刚到纽卡斯尔读研的学生琦。没有预约就突然遭遇,这极小概率事件只能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了!

  英国《华商报》去年报道的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在中国的各使领馆共签发491,130个签证(2011年,459,000个)。其中旅游签证(包括商务旅游)达到216,240个。在英读书的学生则从2011年的239,000跌到197,000人。

  中国的货物来了,中国的人们来了――前者走进了英国的千家万户,后者则有意无意与当地人进行了交集,在伦敦则成为33%外来人中的一部份。可问题来了,中国人来了,他们留下了什么?

  在圣诞节那天,房东Wini请我们三位中国租客吃饭。我说我们读书时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然后问他们中小学时是否学过中国相关的历史。Wini说,“我们学世界历史时,主要是欧洲史;印度史和朝鲜史也会有一些”。

  事实上,就Wini家来看,电视的频道里是没有CCTV(央视)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伦敦家庭,但或是一个典型的缩影。在超市和书店售卖的图书里,你会发现中国题材的书要么没有,要么在极不重要的楼层。

  在短暂的观察中,我发现伦敦媒体多持批评中国或防范中国的论调。最典型的是去年12月16日《每日邮报》封面头条《Why Are We Giving China £27m In Aid?》(我们为何要给予中国2700万英镑援助?),批评英国首相卡梅伦向中国示好,理由是中国刚把火箭发射到月球,而且是一个经济强国。另一个例子是SKY TV 12月17日的头条新闻是关于中国宗教信仰的报道。

  所以,我们不要一看到贝克汉姆在身上的纹身居然有中国古谚“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以为中国文化怎样怎样大英帝国了。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曾在著作写道:“中国文化影响近乎零,亦不会增加”。一个佐证是在各大音像店,中国电影人的碟很少:在FOPP音像店,我看到的只有:李安的《色戒》、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王家卫的个人合集,贾樟柯的三部曲和娄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还是王洛宾唱得好: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中国与英国之间,何止一江水,现代化的飞机直飞,也得11个小时,从格林尼治时间到北京时间,整整8个时区。

  相信在每个英国留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留英体验,或许轻松或许劳累,但都是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的馈赠。希望即将前往英国留学生活的同学可以调整好心态,全身心地体验属于自己的英国留学生活。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