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美国传播学博士的申请经验总结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24 移动端

  美国博士申请需要什么条件呢?当然想申请美国的博士要对与美国学校的要求有所了解,下面给大家分享美国传播学博士的申请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现在我的申请已经告一段落了。虽然最后去哪个学校还没定下来,但我手头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全奖offer。从09年申请的失败到10年的成功,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段往事,我总有种不可名状的感慨。我决定把我申请的经历写出来,不仅仅是要记录这段往事,更是想给有志于走这条路的人一点启发。因为去美国读传播学的中国人虽然这几年在不断增多,但总体仍然偏少,我们基本上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代人。我走过弯路,撞过南墙,但我希望我的同胞们能走得更平顺——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

  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07年本科毕业,英语专业,母校是一所在新中国光环逐渐褪去的重点大学。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出国读传播学,于是07年秋季我来到了这所现在可以称为我母校的大学。我的专业方向是网络与社会——一个近几年在美国传播学界颇为流行的方向。

  我决定读PhD是在08年夏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工作很不好找,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我很适合做个大学教授,我也喜欢在大学里做个老师,所以我就必须读PhD。岔开说一句,我记得百度的CEO李彦宏曾经说过,人应当学着欣赏自己。如果我们想在这个社会立足,就必须学会趋利避害,学会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限,并尽可能地将自己的劣势对自己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这非常困难,只有你自己能看清楚自己,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你。在美国读了文科和社会科学的PhD,将来基本上就是当老师了;如果你无意于做老师,千万不要把四年的青春耗在大量的阅读、写作、教课和研究上。

  美国的传播学博士一般只有秋季入学的program,所以08年秋季申请的是09年秋季入学。我记得08年的冬天特别寒冷,这情景似乎应了当时极端低迷的经济形势——用李清照的词来说,就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经济不好的直接后果是大批美国人选择进入graduate school。传播学及其相关专业(新闻、广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语言文化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当大量美国人涌入这些专业的PhD program之后,对留学生的申请就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另一个影响就是给留学生申请奖学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美国一般只有公立学校才开设传播学的PhD program,而经济低迷会影响到政府收入进而减少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拨款,所以很多传播学PhD program都因此减少了对博士生的资助。简单来说,这两年留学生申请传播学PhD program面临的问题就是:1、申请人数多,2、可录取的人数和提供的奖学金少,3、语言文化要求高。

  再说一下我08年的申请条件。说起来惭愧,几乎什么都没有。除了还说得过去的GT成绩和GPA,以及几个尚未做出结果的research project,我一无所有。美国的master program基本是2年完成,2年时间要求学生能拿出一些像样的研究成果来,是比较困难的——我这样说并不是因为我在为自己开脱,而是传播学绝大多数的master学生,特别是留学生,的确什么研究成果也没有。如果放在往年,也许我可以拿到一个一般学校的offer。但在08年的严冬面前,我只收到了一个一般学校的admission。

  当时申请失败,我很沮丧;特别是当我听说我老家有一些长舌妇看我的笑话、说我父母的难听话,我更是懊恼。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我的成功是与我的父母联系在一起的,尽管他们从来没给我施加过压力。我并不避讳这段失败的经历,是因为我认为那是我人生中一次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更加坚强、自信、乐观,更有主见和能力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击垮而一蹶不振。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延期毕业,再申请一次。一年之后,我的resume上有3个conference presentation、1篇conference paper。我已经拿到了一个学校的全奖offer和另一个学校的admission(他们现在还没发奖学金)。前一个学校的program director打电话告诉我,他们去年只给了2个人全奖,但他们对我非常满意,整个委员会给我的打分是最高的,所以他们决定给我全奖offer。能在一个美国人占据绝对优势的专业里取得这样的成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因为事实证明我们中国人只要经过努力,可以做得比美国人更好。在下面的篇章里,我将按照不同的主题,并联系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申请传播学PhD program的情况。

  一、申请传播学PhD program的基本条件

  我听说在有些学校的传播学PhD program,招生委员会会首先预审一遍你的材料,主要是你的GT成绩和GPA。如果你这两项达不到标准,有些program(比如USC)会直接扔掉你的材料。

  一般来说,对于传播学的PhD,GRE verbal至少要500分,写作4.5比较保险。USC要求GRE最低1450到1500(这可是内部消息哦,USC的网站上根本没有写出来,我是托了内部人士才打听出来的)。

  TOEFL一般学校都没有硬性要求,起码不要低于100。有些学校对口语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Purdue(27)、Ohio State(29)、USC(27)。至于说达不到这个要求是不是真的就一点希望都没有,至少Purdue的director给我的回答是“没有可能”。但是,美国也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家,传播学系更是一个讲人际关系的部门;如果你能获得program内部某个教授的青睐,他会去和招生委员会商量。

  GPA不要太低。这个一般学校都没有一个硬性标准,一般硕士的不要低于3.7就可以了。

  我自己的GT成绩和GPA都属于那种不太高的,在申请之初我还因为这个(特别是我的GRE verbal)捏了一把汗。所以,我的经验告诉我:1、GT成绩和GPA是为了筛掉一批水平过于低的学生,所以一般学校不会把这个看得太重(USC除外);2、如果可能,GRE尽量考到600分以上就能高枕无忧了,起码不用像我一样整天为此忧心忡忡。

  顺便说一句,在美国申请传播学博士,必须要有硕士学位。这和绝大多数PhD program都不同。

  过了这一关,你就可以开始选校了,这是申请正式开始前最重要也最繁杂的部分。

  二、选校

  1、选校前要做的工作

  在选校之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申请原则大家必须要掌握。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奉行的一个原则是,一般只录取和自己program研究领域一致的学生。这其实是个对双方都有好处的规则。从招生委员会的角度来讲,如果他们能招到一批符合这个program特点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就会促进program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只有进入一个符合自身研究方向的program,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授和学校的资源,提高自身的水平。试想如果你去了一个没有哪个教授和你的研究领域一致的program,有谁会指导你写论文,有谁会愿意跟你合作呢?这其实就跟谈恋爱一样,彼此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只会相互折磨。切记一点,千万别只盯在top school或top program上面,因为那不一定适合你。

  确定了这个原则,大家就要做两件事了。首先你得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你本科是学这个专业的,找到自己的方向比较容易;但对于转专业的同学来说,你必须抓紧时间在第一年确定你的研究兴趣。因为master program只有2年,时间有限;只有先确定了方向,才能做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如果等到第二年才拖拖拉拉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你根本没时间做相关研究,申请时没有研究成果就会非常被动。这也是我去年申请失败的一个教训。

  第二,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后,选学校也就相对容易了。和自己研究方向没有关系的program千万不要申请,因为你不可能拿到admission只会浪费钱(这是我们系主任的原话)。因此,在申请开始前,你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找到适合自己的program。

  2、选校的过程

  美国有传播学PhD program的学校并不是很多,但要是一个一个看下来也能把你累死。所以,借助NCA的专业排名去找学校是个捷径。NCA是美国全国传播协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的缩写,是传播学研究的权威组织之一。它把全美的传播学PhD program按研究领域进行排名。目前能找到的最新的PhD program排名是04年的,很老、有些地方的确不靠谱,但能提供一定的索引依据。

  找到具体的program之后,怎样确定这个program是否适合自己?我的经验是,program网站上有几个内容是一定要看的: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最近的research project、program的简介。第一项最重要,如果找不到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教授,就放弃这个program。第二项内容有助于帮你了解这个program近期的发展方向以及某些教授近期的动态。这个也很重要,因为有的教授可能虽然对A很感兴趣,但近期的工作集中在B上面;如果是这种情况,有可能这个教授自己在调整方向。因此了解这些信息对全面把握教授的研究领域很有帮助。至于program的简介,不少学校都是敷衍了事的官方行文。但有些学校的还是可以看一看的,比如Cornell、UCSB、Michigan State,都介绍了自己program的研究领域和特点。

  除了专业之外,地域也很重要。经济发达的地区机会多,将来找工作容易(即使是找大学教授的职位也是如此)。而且,经济发达的地区接触新事物也多,对你的思维也有帮助。一般来说,东西海岸和德州是最佳选择。在这些区域内,有一些很不错的传播学program,比如Cornell(新媒体)、Rutgers(新媒体、组织传播)、NYU(大众传媒)、U Buffalo(新媒体)、USC(新媒体)、UCSB(人际传播)、U Penn(政治传播、大众传媒)、Penn State(健康传播、大众传媒、新媒体)、North Carolina(文化研究)、Stanford(政治传播、新闻、大众传媒)、UCSD(批判研究)、UT-Austin(人际传播、大众传播)、Texas A&M(修辞、组织传播、批判研究)。

  中西部要差一些,但中西部有很多非常好的传播学PhD program。比如Michigan State(健康传播、人际传播、新媒体)、Wisconsin-Madison(大众传媒)、Northwest(修辞、文化研究)、UIUC(什么都很牛)、Ohio State(新媒体)、IU Bloomington(大众传媒)、Purdue(健康传播、组织传播)。

  选校时除了把握研究领域一致的原则,还应当公正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水准。硬性标准无非是你的GT成绩、GPA、研究成果,软性标准就是你的思维水平和理论基础了。你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这是任何人也没法替你回答的,具体怎样评估也说不清。我的经验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现在的program在全美传播学系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然后搞清楚自己在这个program里面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只要不是低于平均水平,申请同等档次的program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Q&A

  美国不是随便你什么时候毕业吗,那我为什么不能master读长一点这样准备研究的时间更充分?

  第一,虽然你的确可以延期毕业,但你的I20上有明确的年限。比如,我的I20上写明了是4年,所以我再慢也得在4年内拿到master学位。第二,传播学的master program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奖学金的,比如现在给我offer的学校就明确说他们的master是不给钱的。所以你多拖一年你就要多花一年的钱。而且,作为留学生,为了保持我们的F1签证有效,每学期必须选一定数量的学分(一般是9个),这又要花掉很多钱。第三,因为一般人都是2年拿到master,如果你读得时间太长,申请的时候你就要对此做出解释,否则对方招生委员会就会怀疑你的能力。因此,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能2年毕业就2年毕业,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推迟毕业。

  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自己的兴趣,以迎合一些很好的program?我是选择一个好学校还是好program?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因人而异。以我的例子来说,我是个很难委屈自己的人,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所以我不可能为了一些很好的program(例如Stanford)放弃自己的研究兴趣。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去改变自己那又另当别论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自己想学点东西,不想毕业以后只拿个名校的文凭,所以我选择了好的program。当然如果你觉得你只想拿个牛校的文凭装装门面骗骗无知的普罗大众,那也无所谓。

  传播学PhD program的排名在哪里能找到?

  NCA网站上有一个PDF文件,署名为A study of the reputations of doctoral programs in communication 2004,直接搜就能找到。

  申请本校是不是容易点?

  Absolutely no! 去年我就被本校拒了,今年估计也够呛。我的一个朋友的教授跟她说,我们学校一般不鼓励master学生留本校读PhD。当然是否每个学校都是这样我不好说,但是起码申请本校不是绝对保险的。

  三、研究经历

  本来是不想写这一部分的,但是考虑到现在的申请形势,我觉得如果想申请传播学PhD program,还是有一些研究经历的比较好。我不敢说当经济形势好转了申请是否会变得容易,但是既然生不逢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千万不要拿文化背景作为懒惰和逃避的借口,因为你申请的时候,你是在和美国人竞争;招生委员会不会因为你是留学生就降低对你的要求。如果说美国人做到80分就行了,我们要做到85分90分;如果说美国人付出80%的努力就行了,我们要付出90%甚至100%的努力。去年当我为申请准备论文、套辞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我就是这么对自己说的。

  做研究对硕士生来说是额外任务,因为硕士生的任务就是修满学分毕业走人,教授也不会主动去找硕士生帮他们做research project。所以,如果想积累一点研究经历,你必须变得主动、积极。这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并不鼓励我们这样做;再加上文化差异和沟通的困难,很多中国硕士生与教授几乎没什么联系。但是美国的文化恰恰要求你积极进取,主动争取。我觉得很多中国学生有能力,缺乏的只是意识和行动力。有时候胆子大一点,脸皮厚一点,手脚利落一点,生活反而会容易许多。

  想做出点研究成果来,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前面已经说过了,最好在第一年就能定下来方向,并着手开始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找一个愿意指导你的教授。所谓“愿意指导你”,不仅要求你和他的研究领域一致,还需要让他觉得你的研究有价值,值得让他花时间和精力。我们好像总觉得老师的职责就是要指导学生,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应该的事;所谓的职责,也只是在有利可图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投资。所以,你的research project一定要符合教授的研究方向,要是他现在也想做的东西。另一个能吸引他们与你合作的筹码就是论文发表之后的署名,这招对assistant professor更有用(因为他们还没拿到tenure,所以急于发表尽可能多的论文)。有的教授可能只要挂个名,第几作者他们无所谓;有的则要求必须是第一作者。

  另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入教授现在的research project。传播学不像理工科program有很多project,所以一般来说教授的research team里是只有博士生的。那么作为一个硕士生怎么能挤进去呢?你要不断地跟他联系,一开始不要提project的事,跟他讨论学术问题。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你觉得他应该认可你的能力了,再跟他提加入他的research team的事。硕士阶段跟教授做project就权当是积累经验好了,运气好能拿点钱,但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加入他的research team后,要表现得更加积极。这样将来project做出点成绩来的时候,你也能混上个第n作者了。

  除了发论文,参加会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一般来说,论文被会议采纳比起被学术期刊采纳要容易得多,所以对硕士生而言,把论文投到会议上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美国传播学有两大学术机构:全国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NCA)和国际传播学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还有一个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EJMC)。一般来说,想要进入这三大协会的年会必须得是完整的论文,也就是说要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这样一来,加上IRB评审的时间,没有大半年是完不成的。所以master学生想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就得采取曲线救国的办法。比如,NCA有一个division叫Research in Progress: Roundtable Discussion,参加者只需提供proposal;AEJMC有一个midwinter conference,标准也不高。Master学生可以去参加这些要求相对比较低的会议或division,门槛很低。

  另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就是去参加一些级别比较低的会议。这种方法我并不推荐,因为去开会积累研究经验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多认识一些知名教授,多交一些朋友,建立自己的职业关系网。没来过美国的人可能都以为美国人铁面无私不讲关系,其实人际关系在美国也非常重要(只是美国人一般把法律和规则看得更重,不像中国人为了某种“关系”可以无视法律和政策)。在传播学系,人际关系更加重要,因为我们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研究人际关系的。所以,去级别较低的会议不容易遇到知名教授和优秀的学生,也就没多大意思了。

  通过上面对美国传播学博士的申请经验总结,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博士的学生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申请美国博士的准备和规划。

  经典内容回顾:

  1.美国一个月生活费清单

  2.美国教育真的糊涂吗

  3.美国MBA留学费用统计与分析

  查找更多新鲜资讯>请点击

有问题?澳际留学在线专家帮您解决!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