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常春藤绵羊”引爆教育界 你怎么看?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185 移动端

  前段时间疯转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再度引发大家对藤校教育的激烈讨论,很多已经申请到常春藤学校的学生激动的跳出来反驳,认为这是对常春藤的误解甚至污蔑。不仅学生如此,哈佛教授、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谴责该文。而圈外的朋友则自然以为这是所谓留美精英群体遮羞布被撕下来之后恼羞成怒。那么,究竟作者写了什么?是哗众取宠还是有所依据?点击看详情→万维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作者观点:历数藤校“数宗罪”,主要有三

  威廉·德雷谢维奇毕业于哥伦比亚、任教于耶鲁,在自己《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历数常春藤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在德雷谢维奇看来,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

  1、好得像绵羊一样的学生

  面对无数跟自己一样聪明一样勤奋的人,他们的情绪经常波动,充满焦虑。他们选课非常小心谨慎,专门挑自己擅长的选,根本不敢选那些有可能证明自己不行的课程。事实是,在追求安全不敢冒险的氛围下,学生们互相模仿,生怕跟别人不一样。

  2、假装贵族,藤校可能让人变得负债累累

  精英大学本来就是精英阶层自己玩的东西,是确保他们保持统治地位的手段。自己花钱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到自己公司接管领导职位,这件事外人几乎无法指责。

  3、名校的商业模式

  美国名校找到了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排名、科研、录取和校友捐款,教学根本不在此列。

  批评者声音:没有证明藤校学生比非藤校同龄人差,事实上刚好相反

  教授:哈佛大学名教授如何看待“常春藤绵羊”这个说法?

  “我一直以和这些学生相处为职业,但是这篇大字报里写的东西倒是少有碰到。更何况Deresiewicz也没能证明如今的常青藤学生比过去的常青藤学生、过去的非常青藤学生甚至美国其他的同龄人更空虚浮躁。”

  学生:告别文化疟疾症——也说常春藤的绵羊

  “万先生通过挂一漏万的“论证”,强行将耶鲁与清华“拉平”,这种论述完全违背事实而且十分得不负责任。而一味强调耶鲁校方的功利性而竭力抹杀任何理想主义的因素,这更是万先生的主观想象。”

  家长:“常春藤”绵羊不是想当就能当

  “说美国的孩子,即便考上了常春藤大学,也和中国的孩子一样,是盲目跟从某种考试体制前进的“绵羊”。这话从某个角度说没有错——每个人都必须适应自己所处的体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问题是,我们所遵循的体制能不能让自己受益终身?”

  赞同者声音:不必过于激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此书出版之前,质疑藤校价值高估的声音也常有,比如《赫芬顿邮报》上,还曾登出一个高中毕业生列出没被藤校录取是因祸得福,她“很高兴没有被常春藤录取”。她说学费太贵,没人管你本科在哪里念,换了几个工作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去理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等等。这些说法虽有道理,但藤校外的人说出来,人们总怀疑是“酸葡萄”心理。

  康奈尔毕业生撰写了一篇题为“不要让常青藤学历成为此生唯一的成就”的文章,希望藤校生或准藤校的学生读完万先生的文章后不要过于激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是合理的应对方式。

  “作者读书工作的地方都是名校,作为阅人无数的“圈内人”,他的说法更有可信度。当然此书观点也比较极端,没有多说名校尤其是藤校给人带来的众多好处,他的观点负面了一些。可能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看到的多为不足的地方。我们也能通过此书看到,假如一个学生有学习和经济能力上藤校,而又不沾染藤校生的那些习气,那最好不过。”

  有数据,有故事,懂留学,更热爱梦想。

  扫一扫,留学资讯一手掌握!澳际教育微信订阅号:jiaoyu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