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耶鲁MBA第一课:文化冲击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431 移动端

  夏日的纽黑文(New Haven)宁静而清爽。据说,这是个平均气温创下历史新低的夏天。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开始艰苦的MBA课程,应该算是件幸运的事。在到达耶鲁的第二天,尚无暇仔细看看这座培养过无数美国、甚至是世界领袖的顶级学府,我就拖着生物钟依然紊乱的疲惫身躯开始了学前培训(Orientation)。

  首先隆重登场的是耶鲁管理学院著名的Audubon Street商业企划竞赛。这是每年MBA新生都必须经历的案例教学热身课程。2011届的223名同学被随机分为28个小组,任务只有一个:为位于市中心的Audubon Street上一个1000平米临街商铺设计一个商业企划案。要求具有可行性及一定的盈利性,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能体现出耶鲁管理学院独特的教学导向及社会使命,即为该商铺所在的社区带来积极有益的社会影响。

  客观地说,这个商业企划本身难度并不大,因为没有行业及预算的限制。而且评判的标准基本是看商业概念本身,而非盈利率高低。但是不曾料到,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美国的我,却在这第一次团队合作中遭遇到生平最大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我们组共八人,国际学生只有一个印度人和我,其中六个均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组员的工作背景迥然不同:金融、咨询、媒体、创业者外加海军陆战队,可谓是一应俱全。但众所周知,印度的官方及工作语言是英语,且这位兄弟是在美国读的本科,如此一来,真正“国际”的仅我一人而已。

  美国人在团队协作中畅所欲言是他们标志性的工作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正是这个头脑风暴着实让我领教了文化冲击的威力。

  先是语言交流。本人自认为是北外科班出身,且有近两年海外工作经验,英语也算得上是炉火纯青。但当我真正参与到纯美国环境的讨论中时,仍经常被他们带着浓重本土风格及复杂文化背景的幽默及俏皮搞得莫名其妙。常常是我在深思熟虑许久后,终于鼓足勇气插上话,说出一点想法,美国哥们听过先是礼貌地赞同,然后用我听不太明白的语言调侃一番便一笑而过。可怜的我还没缓过劲儿来,意见就已经默默地消散在了这友善的笑声中。当然,这无关尊重或歧视这些严重的字眼,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是如此,可是无奈我还是有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尴尬感觉。

  二是团队协作的方式。通常我们认为,所谓的团队协作,其精髓便在于分工与合作,以提高效率达到最佳资源配置效果。但我们组的实际情况是,在头脑风暴到三个小时,终于确定核心业务定位之后,大部分组员仍然坚持继续用“群策群力”的方式来做每一项具体工作,包括财务分析模型的建立,幻灯片演示稿的制作,甚至是演示中表达用的措辞选择。

  于是,奇妙的一幕出现了──一个打字速度极快,且能熟练用Excel及PowePoint的有咨询业背景的女生充当操作员,另外七个人“七嘴八舌”的提出五花八门的要求和指令。如此又折腾了近三个小时之后,这位神奇的女生竟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期间,我曾怯怯地问,难道我们不应该再分成3个小组,大家分头行动吗?得到的答案,竟是一句口号式的“我们是个团队!”顿时令我无言以对。

  最后的演示由5个组员合作完成。我有幸成为了做开头介绍部分的那位。我们的计划是做一家提供环保产品及全面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因为切中时下最热门的环保概念且整体计划完整可行,我们最终杀入了周一的决赛。真不知这是否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因为进入决赛就意味着这个周末又得和这几位兄弟姐妹一起边吃三明治,一边继续头脑风暴了……

  无论如何,我的MBA生活就从这精疲力尽的一天开始了。今天起的两年时间里,我相信将会有无数的故事发生,太多的体会要和你们分享,让我们一起期待。

  我们把太多的期待装进未来,才使未来如此值得期待──Let’s start from here.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