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从去年圣诞节回国,到最后确定工作的5个月间,每与家人亲戚同学朋友见面聊天,无一例外,大家都会问我一些关于美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问题。所有的问题中,其实专注的都是:“你从美国学到了什么?留学美国值不值?”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心中百感交集。出国5年是我人生中最精华的5年,我到底从美国学到了什么?我就从我自己的角度说说我自己认为的收获,而把是否值得的判断留给未来。
世界观的改变。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和妈妈生活在乡下,而爸爸和姐姐弟弟在城里。由于当时交通极不发达,从乡下回县城的长途汽车一路晃晃荡荡,唯一的感觉就是路途是如此的遥远。18岁时坐火车去省城,6个小时的火车,我突然感觉原来从乡下到县城的路很短。再后来,随着我从省城上学到北京读研,最后坐飞机到洛杉矶学习,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越来越开阔,也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最后的习以为常。特别是在洛杉矶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慢慢开始享受美国的大熔炉生活。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不同口音的英语,品尝到不同风味的食物,体会不同风情的文化,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
曾有人抱怨过,美国的文化太杂了,中国人怎么都无法融入其中。但我的理解是,美国的文化是很包容的文化,她尊重和吸纳所有的文化,在遵守当地法律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的文化未尝不好。就像我在洛杉矶时,有些地区虽然没有官方定义,但在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就知道哪是黑人区,哪是墨西哥人区。每一个新来的人都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圈子和自己熟悉的文化。
在这,我想强调地是,保留自己的文化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到了固守的地步,那就不可取了。我的建议是,在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的同时,学会观察和了解其他的文化,学会文化共存。因为世界本没有对与错,文化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随着网络的普遍,学会包容和尊重,从而在多文化环境中也能游刃有余才是大智慧。
读书永不过时。在出国前我并没有读书的习惯,除了上学必须要看的教科书外,就是偶尔翻翻杂志和报纸。刚到美国,因为学习压力大,有限的时间也都用在集中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感觉自己阅读速度无法提高外,无法将读到的东西很好地归纳和总结也一直困惑我。毕业后,很幸运地找到了留校做研究人员的工作,相比上学,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于是开始了我痛并快乐着的阅读之旅。
当然,刚开始是非常痛苦的,长期阅读中文的我,看中文小说那是一目十行,可现在看英文经常一小时能看完5页就非常地有成就感了。为了不打消自己的积极性,我从简单、熟悉的英文小说看起(比如《傲慢与偏见》),一字一句,一页一页,随着时间地推移,我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英文和其他方面都有了提高,不仅能更顺畅地与同事沟通和交流,而且自己的自信也开始回升。在坚持中,我越来越能自如地运用英语与人沟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工作上也越来越得到上级和同事认可和尊重。
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与作者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平时与人交流,是沟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由于面对面,因此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很短,需要马上构思并表达出来。而读书,一般是自己独处的时间,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是被动沟通,但却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反思和思考,看到有趣的地方,可以反复琢磨,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所以,我很怀念在美国的那段睡前阅读的美好时光,回国以后我也在努力做到每天能有15分钟的阅读时间,不管是在嘈杂的公车里,还是拥挤的地铁里。可能有些过时,但我还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老话。
英语只是工具。就我个人而言,因为读的是文科专业,课堂形式大部分都是课堂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写短文等等,因此对英语听、说、读、写的要求非常高。尽管在国内接受了十多年的英语教育,也有不错的GRE和托福成绩,出国前对自己的英语也是自信满满,但到了国外,那种冲击是刻骨铭心的。上讨论课时,所有的同学都在畅所欲言,自己首先要努力听懂,在心中用中文构思,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准备表达出来,但等到这个时候,或者已经有其他同学说了你的观点,或者大家已经结束这个话题,换了另一个了。尤其是当有一位同学讲了一个笑话,所有的人都在笑,但由于自己的语言跟不上,你只有跟着傻笑,完全不明白大家在笑什么,由此被同学和老师所忽略和轻视也无可厚非。那种有口无言的尴尬给我极大的打击,因此这也造成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进入了过分看重语言的误区。
在美国的中国人,给人的印象一向都是踏实能干,沉默寡言。虽然自己的专业知识很丰富,但由于语言总是表现地不自信,由此也无法让人信服自己的专业能力。其实,表达不地道没有问题,口语有口音也没有关系,重点是敢于表达,学会沟通。但是语言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自己口语不行,那就多写,多用图表等其他形式辅助表达。拥有专业技能的人不应该因为语言而自怨自艾,也不应该被埋没。沟通的途径有很多种,语言虽然重要,但也只是方式之一。在国外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也无法将口语说得和本土居民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优秀的成绩。
在美国,“沉默是金”并不是什么优良品质,只有敢于、善于表现自己的人,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试想,如果你总是默默地站在人堆里,谁会知道你心知天下事?你再抱怨怀才不遇、慧眼不识珠也是无可奈何了。
总而言之,我想表达和强调是,留学中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起点低没有关系,过程慢也可以,但自己一定要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仅是在原地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等着天上掉馅饼,只能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悲惨,最后在自怨自艾中老去。“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对于积极的人,处处都是机会,对于被动的人,处处都是陷阱。如何努力让自己成为积极的人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你说呢?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