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我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塞黑共和国访学。一年的时间,颇有一些见闻。考虑到这个国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我愿意把所见所感与大家共享。
国家概况
塞黑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简称,曾是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前南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成为主权国家。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即南联盟。2003年,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简称“塞黑”)。塞黑成为建立在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平等成员基础上的国家共同体。塞尔维亚共和国还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塞黑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北部,西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接壤,北部和东北部同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为邻,东部与保加利亚交界,南邻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南部部分地区濒临亚得里亚海,领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00公里。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多瑙河和萨瓦河是这片肥沃土地上的两条银带。
当地人口有1063万(2005年),包括塞尔维亚族(62.6%)、阿尔巴尼亚族(16.5%)、黑山族(5%)、匈牙利族(3.3%)和穆斯林族(3.2%)等。塞黑的官方语方为塞尔维亚语。人们信仰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在去塞黑之前,除了知道它的足篮排等球类运动比较强以外,我对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当得知前往的城市是首都贝尔格莱德后,模糊的记忆渐渐浮现。记得80年代中期,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少先报》(少年先锋队的队报)曾经同前南斯拉夫联合举办过一次征文比赛,奖品好像是上南斯拉夫旅游几天。当时我对着地图可真是好一阵研究,对这个遥远的国家着实好奇和向往。不知那次征文比赛的幸运儿是谁,他/她也曾让我羡慕不已。但我完全没有想到,20年后,我却能有机会和前南的首都有一次亲密的接触,而且一接触就是一年。
民风篇
记得一开始,很多朋友可能出于对波黑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印象,对于我这个目的地的安全性表示出怀疑。但实际上,除了在科索沃地区仍然有些种族冲突外,塞黑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相当的好,民风也可谓之淳朴。姑娘晚上12点钟后一个人坐公共汽车回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有一些朋友聚会,我和同寝室的朋友也曾有晚上一两点钟坐公共汽车回家的经历。经常能看见一些姑娘这个时候独自坐车或步行。开始也挺佩服她们的胆量,担心她们的安全。但是时间一长,也就不足为奇。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一些国际化的都市,贝尔格莱德的社会治安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人民的素质也比较高。虽然他们的官方语言是塞尔维亚语,但是英语的普及程度在中东欧地区据说是最高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可以用英语和你交流。少数不太会说的,至少都能听懂。很多年轻人告诉我他们的英语就是通过看电视听歌曲学习到的。贝尔格莱德的电视台播放的英文电影和电视剧,几乎都没有配音,只是有塞语的字幕。我想这的确是我们学习英语可以借鉴的方式吧。老年人会说英语的也不在少数,很多还会说俄语。所以,只会英语的我,在这个官方语言不是英语的国家,并没有碰到太多交流障碍也从未曾因为语言问题产生过苦恼。
在塞黑的一年期间,我从来没有见过当地人打架是什么样子。不管在菜市场还是商店,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各类办事场所,一次也没有碰到过,不能不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整体素质。
对当地人素质的认识,还体现在他们乐于助人的精神上。由于不太认路,我经常会在路上求助于过路人。有一次,我向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问路,他们说“跟我们走就行。”我想也许他们和我顺路,于是一路跟随。走了大约两三里路的样子,他们说“到了”,结果就折身往回走。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他们完全就是为了送我到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顺路。惊讶之余,我只能重复“Thank you”,完全不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还有一次问路,对方不仅一路把我送到需要坐车的公共汽车站,而且还上去嘱咐司机到了站告诉我下车。一路上司机也极尽关切,不停地告诉我还没有到站,不要着急。即使有的时候恰巧问到了也不知道如何走的过路人,他们也会帮着我打听其他的当地人。甚至当你站在路上露出茫然的神情的时候,会有人主动向你提供帮助。当地人这种友好、乐于助人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活篇
塞黑是一个能够让人体会到放松和闲适的地方。大街上鲜见行色匆匆的行人。有一次因为赶公共汽车,所以像在国内那样紧跑了几步,结果惹得众人驻足回头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路边的露天咖啡馆在春夏秋三季总是客人满座。路过的人欣赏着悠闲喝咖啡的人,喝咖啡的人欣赏着路人。不禁让我生起了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感觉。在步行街上消费相对较高的地方,一杯Cappucc-ino或者Espresso的价格大约在人民币10元左右,和一个汉堡包的价格差不多。一人一杯咖啡,两个朋友就可以坐上大半天的时间。咖啡本身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在咖啡馆和朋友喝咖啡也是消费得起的生活必需品。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虽然中国的茶的地位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重要,为什么茶馆就是相对高消费的地方,而一般的大众不敢涉足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茶馆和在茶馆和朋友聊天也大众化一些呢?
塞黑人讲究生活的情调。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个个收拾得光光鲜鲜。左手拎着几袋菜,右手常常是握着一束鲜花。相对于其它的物价,鲜花卖得非常便宜,摆在菜市场里和蔬菜一起卖。一把漂亮的不知名的花,常常是人民币两三元钱就能买到。花比菜还便宜,也使得生活能够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优雅起来。当然,专门的花店里的玫瑰、百合等花卖得也很贵。但是,居家过日子,又何必买这样的花呢?
当地人的家庭布置非常注重装饰。温馨的居家常常在很细微的地方能看出主人的用心。画是家里必不可少的装饰品。未必都是出自名师之手的昂贵油画,有时候甚至是主人自己的大作。这些画作无疑为居室增加了一些艺术和优雅的情调。
塞黑人讲究对生活的享受。虽然他们的收入也不高,很多大学教师也就三四百欧元(但是根据不同的学院情况不同);虽然他们的消费很高,蔬菜水果肉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是国内价格的两倍左右;虽然他们也抱怨,也失业(失业率比国内高),但这些仍然改变不了他们享受生活的态度。商店周六周日都关门,只有一些超市周六营业半天。因为开商店的人或者营业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