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的是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开始换他们卷着舌头练习平上去入啦。第一次他们拿着剪刀将一张张红彩纸变成窗花,第一次他们在田字格中连描带画写出了方块字,第一次他们赤脚将太极打得有模有样……从他们的双脚踏上文明古国的土地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他们将遇到太多的第一次。他们就是英国教育与技能部今年举办的“中国夏令营”活动选中的200个幸运儿。
平仄的独特魅力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参加第一批夏令营的大学生是从英国各高校选拔出来的学生,多数是大学三年级学生,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年龄。他们被分别安排在6个教室里,合着这首《中国话》拉开了此次汉语之旅的第一课。
这些英国大学生每天上午基本都要学习汉语,有时候会学习一整天,等到三周后的毕业典礼前夕,还要进行正规严格的汉语考试,可以说这40小时的汉语课已经成为此次中国之行的重头戏。就像孔子学院副院长、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吴方敏老师介绍的那样,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不会很深,而多数汉语零起点的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在学拼音时很快就能学会,只是汉字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上几堂课下来他们可能不会写汉字,但主要还是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是关键。比如教他们怎么买东西,也许下了课就能用到。对外汉语教师一般刚开始上头几节课时用英语多一些,但是到后来就越来越少,尽量用汉语或者手势替代。因为就现实情况来讲,除了英语国家的学生,还有大量日韩学生学习汉语,如果都用英语授课对他们来说不公平。
在这次夏令营汉语教学的6个班中,有5个都是零起点的,只有一个是高级班,其实差距也并不是很大。听他们跟读发现普遍语调发音都不准,无论是读词语还是句子,习惯用升调,而且语序搞不清楚,老师问:“你身体好吗?”他们回答:“我不身体好。”
上汉语课绝对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情况,学生上课有问题随时都会举手提问,气氛随意不拘谨,互动参与性很强。在学习中国话一大特色——儿话音时,说到“冰棍儿”这个词,底下有学生问和冰淇淋的区别,老师解释完后大家恍然大悟,脱口而出“冰工厂”这个冰棍品牌。老师告诉大家如何学好中文,首先要找到中英文之间的相似点,再找到二者的不同之处。教量词的时候讲到“三口人”,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嘴唇,告诉大家“口”就是嘴巴的意思,如果问你家有几口人,就是问你家有几张嘴巴。像类似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随处可见,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一个汉语老师对记者说,这些学生在学拼音的时候,心里并没有抵触情绪,因为汉语拼音中的很多字母发音与英文相似,但等到开始读中文时,学生们开始抓耳挠腮了。每个老师都从“b、p、m、f”教起,学生跟读,由于发音较简单,学生们声音洪亮,聚精会神。英国女孩Sarah手边是一袋薯片,她边吃边读,吃的读的都津津有味。同样来自英国的男孩Lewis也是美食家,课间他手捧一满盒冒尖的泡芙,邀请他身边的两个女孩一起分享,边吃边满意地点头,一副享受的模样:“It’s very Chinese!” Lewis是班上发音最准的,他也似乎察觉到自己的语言天赋,总是热心纠正身边同学的发音。Lewis告诉记者他的中文名字是李维斯,记者告诉他这是牛仔装的牌子,中国很多年轻人都买这个牌子的衣裤,他马上显得很兴奋,开玩笑说:“那我走在街上年轻人应该像迎接好莱坞明星那样对我夹道欢迎了,因为出名嘛!” Lewis虽然在发音方面表现了出众的才能,但偶尔也犯错,“领头羊”发音错误,很多人纷纷被带进沟里,这时Lewis也会不好意思地笑出声来。
每个班的代班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英文名字,起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名字,外国学生对他们刚刚得到的中文名字都很感兴趣,来自德国的Marjem的中文名字是米雪,记者和她说“雪”means snow,可她却突然哈哈大笑,原来她听成means no,她突然表情严肃地对她的朋友们说:“请不要拒绝我!”走廊里一个男孩兴奋地喊:“我有新名字啦!”他的朋友问他是什么,他说稍等,他开始翻书包,可见他并不很熟悉他的新名字,5分钟过去了,他还没有从书包里翻出他的名字,他的朋友无奈地摇摇头:“我们可以去吃饭了……”
吴方敏老师认为这次的夏令营项目对学生来说很有意义,对汉语推广更有深远影响。现在学汉语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但往往是刚开始人很多,学到后面逐渐减少。她在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晚上开设的一个汉语班上课,一开始有20多个人参加,上了四、五周之后剩十几个人,到了最后可能只剩七、八个人,这对汉语教学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上课时总是对学生说,汉语很难但是很有意思,任何一门外语学起来都很难,学汉语并不会比学其他语言更难。
选择对中国感兴趣的学生
这次夏令营活动的背景是怎样的呢?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孔子学院院长刘宏老师介绍,近几年来中国学生到
英国留学的有五、六万人,在中国学习的英国学生可能只有不到一千人,英国政府认为这样对国家科技、经济各方面发展不利,所以英国教育技能部推出这个计划,鼓励英国大学生到中国去待一段时间。今年3月他们向英国大学、
留学机构提出,可以申请夏令营计划,曼大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是所有申请者中惟一得到政府资助的机构。
刘宏老师回忆起当时总共收到1300个加入夏令营的申请,但是名额只有200个,审核最主要的标准是学生要对中国感兴趣,在面试官的选择过程中会问他们:“你们是否愿意做双边沟通的桥梁?”申请者要告诉校方他们来中国的目的,对今后学习工作有什么帮助。英国教育技能部希望他们在两国文化交流中起到民间文化大使的作用。学生要提交他们的计划报告,老师也会写推荐信,主要以这两个作为参考标准。
记者看到学生中除了白人还有非洲裔、中东裔、印度裔的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是在英国留学的法国、德国、奥地利、捷克等国的学生,这是英国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能够来到中国的学生都是有代表性的。北师大老师曾经说过,从前北师大接受的是美国华裔子弟,大部分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而这个夏令营最大的特点就是95%的学生都是非华裔。另一个特点是,以往的夏令营由中国政府支付费用或由中国政府部分出资,而这个夏令营完全由英国政府资助25万英镑,学生自己只承担来回机票的费用以及在中国的零用。另外英国也鼓励家境不够好的学生参加这次活动,由主办方负责一切费用,包括机票,这些学生大部分都非常想来中国,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来,而对他们来说,负担来中国的机票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这类家庭的孩子一般暑假都要勤工俭学,这次来中国就放弃了打工的机会,还有的学生宁愿全部自费,也要来中国学习参观。
说到夏令营的活动安排,刘宏老师非常看重汉语课的部分。“这三周时间很短,从语言方面讲只能学到非常浅的知识。开设汉语课的主要目的一个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日常简单对话,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中国文化。以往通过媒体宣传的中国比较片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使他们能够看到中国比较多的层面,这次会带学生参观各种类型的单位,有工厂、政府部门、学校,即使是很表面的了解都会对他们有帮助。”作为曼大与北师大联合创办的孔子学院院长,刘宏老师向记者做了有关孔子学院的详细介绍。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支持建立的,原则上是一所外国大学和一所中国大学合办,少数是以企业赞助的形式建立的。主要投入是外方,包括提供场地等。在前三年,汉办投入一定经费,北师大派一到两位老师到英国讲学,具体操作层面由双方一起做。英国目前有七、八所孔子学院,主要针对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士招生,他们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