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平民富豪巴菲特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39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今年,股票市场迎来了10年难得一见的最高点,让很多投机者一夜之间翻身,股市这种巨变让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他——股神巴菲特,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奇才。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靠亲朋凑来的10万美元白手起家,48年后的今天,福布斯最新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巴菲特的身家已达到了429亿美元。以至于现在华尔街的投资者时刻都在注意研读着巴菲特的言谈话语,其用心程度不亚于解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森斯潘的讲话。今天看来,巴菲特的故事无异于神话。但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成长历程,巴菲特并非那种擅于制造轰动效应的人,他更像一个脚踏实地的平凡人。

11岁出手买股票

小巴菲特出生的时候,正赶上股票市场崩溃。而小巴菲特的父亲当时是一位股票经纪人,1929年秋天股票市场崩溃之后,他不敢给那些遭受损失的人打电话。所以,每天下午不得不呆在家里。
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小巴菲特的第一个玩具、也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金属货币兑换器。就像一个心情愉快的卖冰激凌的人一样,巴菲特喜欢四处走动兑换零钱,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做数学计算题,特别是涉及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从儿童时期就非常喜欢且全心投入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到11岁的时候,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当时,这是他的全部资产。随后,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几年后,该股的价格飞涨到每股200美元。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专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毕业后找工作曾多次碰壁

巴菲特21岁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然而,毕业后他却多次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56年他回到家乡,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自己一试身手。有一次,他在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差不多,其中有他的100美元,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他已拥有了5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整天躲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7个百分点,而巴菲特本人也在当年的《奥马哈先驱报》上获得“成功的投资业经营人”的名头。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

买进股票屡创奇迹

1962年,巴菲特及其合伙人开始收购马萨诸塞州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品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并于3年后接管了该公司。将其作为自己转移剩余奖金和未来庞大财富集团的工具,这家小企业成为他未来事业的第一块基石。后来,这家小企业在巴菲特手中成了最负盛名的控股公司,30多年间股价奇迹般上升了几千倍。
70年代初,美国股市一片萧条。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他先是描准了自家门口的《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不料碰了一鼻子灰。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这使得两家报纸的总裁如坐针毡,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入侵者”究竟姓甚名谁,意图如何。第二年,《华盛顿邮报》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终于见到了这个名叫巴菲特的陌生人,直到那时,对于华盛顿来讲,“巴菲特”仍是个陌生的名字。她请他手下留情,不要再买《邮报》的股票。巴菲特答应了,但作为交换条件,他从《邮报》董事会里得到了一个位子,他们的合作很快达到了相互依赖的程度。凯瑟琳专注于巴菲特所不擅长的报业业务管理,而巴菲特从金融角度提供经营建议,并和格雷厄姆成了好搭档。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巴菲特的另一杰作是认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虽然,如今这种滋滋冒泡的甜美饮料已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但在70年代,该公司的业绩却十分清淡。可口可乐公司有几年曾因资金分散和管理不善而败走麦城,目光敏锐的巴菲特见此机会,立即投下巨资。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沃伦·巴菲特以辉煌的业绩和高超的业务技术著称于世。他的全部财富都来自于对各种行业和股票的投资。尽管他的忘年交比尔·盖茨已代替他成为新的世界首富,但这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光辉。

投资回报——纯正的投资理念

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巴菲特曾说,“我11岁时就对股票非常感兴趣,我父亲是当地的股票经纪人。我帮他看行情做资料,当做完这一切后,我就拿起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来读,阅读这本书就好像是在茫茫黑夜看到了来自远处的灯光。”
那么,是什么力量帮助巴菲特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奇迹呢?这首先归功于他从师傅格雷厄姆那里学来,又经自己在实践中锤炼的投资哲学。换句话说,他专拣便宜货,然后以后股制胜。目前他所拥有的喜诗糖果、可口可乐、运通银行、吉列刀片、《华盛顿邮报》、迪斯尼等公司的股票,无一不是这样拣来和成长起来的。在他的办公室里,人们找不到计算机、股票终端以及计算器,他本身就是个电脑。他将主要精力用于辨认市场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在投资任何一种股票之前都慎之又慎,一旦拥有,便轻易不再易手。他相信即使错买了傻瓜的股票,这个傻瓜总有一天也会明白的。他一向坚持采用以价值为导向的长期策略,他说:“如果你没有持股10年以上准备,那就连10分钟也不要持有它。”
与别人不同,他专找熊市股票,就像个股票收容队员似的。到了1966年春,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他暗中东抓一把,西捞一把,四处寻购。正是这一时期,巴菲特收罗了许多富有潜质而价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而这些股票后来为巴菲特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最终将巴菲特推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当他已是亿万富翁的时候,谁也不会相信,他那刚刚当上了妈妈的宝贝女儿卧床在家,只能看自己的小黑白电视。对于儿子也是如此,在妻子的请求下,他答应出资为儿子买个农场,但同时声明,必须每年按合同规定按时交费,否则立刻收回。作为亿万豪翁的巴菲特对财富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财富来自于社会,早晚它还应当回报于社会。对任何一项投资,他总要求有相应的回报,即便是纯粹的公益事业也应如此。出于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事业──积累财富的虔诚,他不能容忍挥霍和浪费。
沃伦·巴菲特来自于平民,活得也更像个平民,这就是沃伦·巴菲特,一个见解独到的“平民”富豪。

相关留学热词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