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从农村走出的“海归”博士后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13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曹永国,河北农业大学学士,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佐治亚州州立大学工作一年半后回国,于2003年7月参与创办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副教授,主持国家转基因专项,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我如约来到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主楼。按照曹先生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我才得知这是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电话。这使我不由得产生几分敬佩。
下午5:30。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411实验室。
见面后,我才清楚,曹永国不仅是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股东人之一、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研究员,而且是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副教授、“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一提到“教授”,我便不由自主地将它与“年近花甲”之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当年轻的曹永国站在我面前时,他早已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的教授形象。他的话一直不多,对于我的每一个提问,他总是认真地沉思几秒再回答,自始至终,他保持着不疾不缓的语速。

“我从农村走出来,就想着改变农村的状况”

曹永国于1966年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蔚县农村,是当时河北省的贫困县之一。他的家庭比较清苦。在他的记忆里,基本上每餐的食物都是粗粮,早上小米,中午发糕,晚上稀饭……周而复始地交替。他笑着说:“当时全国的形势基本都差不多,基本上能吃饱,能吃到白面就很不错了,吃饭时植物油都很少,更别提动物油或肉了。”
“我从农村走出来,当时就想着能够如何改变农村的情况。”
1982年,曹永国带着这样的理想填报了“河北农业大学昌黎分校”。1986年曹永国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研究一种适合张家口较冷气候的油料作物——胡麻的育种工作,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曹永国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陈旧、需要更新,深切地体会到补充知识的必要性。于是,1991年,曹永国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一口气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
1998年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的曹永国,抱着“出去看看,出去学学”的态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佐治亚州州立大学参与一些项目研究。在美国佐治亚州州立大学,虽然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是曹永国很快适应了异国的生活环境。在美国搞科研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参加必要的会议和学习外,他便一头扎进实验室中,翻阅、察看资料,按照实验的步骤来从事玉米抗旱性、遗传基因的研究,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
当时,美国实验室的条件比国内要澳际得多。“但是,现在国内重点实验室也按照国外的标准来建设,国内做分子实验的实验室的情况跟国外相比并不差。”曹永国笑着评价道。在美国佐治亚州州立大学的科研项目结束后,曹永国便踏上回国的路程。这一切的过程似乎来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就那样过来了”。

中关村的“另类”公司

学成回国后,曹永国投入到紧张的科学研究中来。首先是仿照国外方式成立育种公司。
在国外,育种业通常由几家权威的大公司来垄断并实行研究开发与产品推广“一条龙”模式:公司培养固定的研发队伍,并且提供相当雄厚的科研资金支持,产品研发后,公司将产品推广出去,获得利润,从而为科研继续提供研发的资金……形成良性循环。目前,中国的种子市场比较混乱,国内的种子公司规模不够大,甚至有些假种子充斥市场,坑害农民的利益,同时,科研成果转化成直接生产力之路相当漫长而又艰难。
2003年7月,由曹永国的博士导师戴景瑞院士牵头、由玉米改良研究中心的一部分成员组成股东的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目前在中国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很漫长,曹永国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发出来的种子应该通过市场来推广。”现在的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属于研发机构,和现在的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互动“双子”,中心为公司提供产品研发,而公司负责产品推广。为确保可以在全国各地设立种子实验点,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并已经在河南、辽宁建立试验站。新产品的开发是一个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公司坚定的后方,为公司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种子是风险性很高的商品。推广市场应该由懂经营、搞营销的人来进行。”因而,公司聘请总经理及员工来经营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目前由戴景瑞院士担任董事长。谈起公司现状,曹永国笑了:“我们的组织很复杂,与中关村的IT业相比,我们属于比较另类的组织。”
公司正处在起步时期,开始逐步创立销售渠道,以便以后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效益,一旦科研成果投放到市场,会对农业的发展、公司效益的增加、玉米改良中心科研能力提高,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三者的良性循环,组成“三赢”局面。
目前,公司主要推广中国农业大学老教授们研发的品种,除了十多人的股东外,公司员工维持在40人左右,虽然公司目前还没上市,但是他们一直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努力着。曹永国接着解释道,将公司做大做强不是单纯地扩大规模,而是要把业界、口碑打造出来,以后才能做大做强。重视自己的质量,让消费者认你的牌子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公司采用的推广方式是在各地设立了样本田,试种公司的种子,让农民前来参观产品的效果,“用事实说话”。用曹永国的话说:“如果种子的效果好,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到时候不是你去找客户,而是客户来找你。”

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玉米种

以前我国使用的玉米种子抗虫害能力很低,特别是对付玉米的天敌玉米螟。玉米螟会在玉米出穗的时候将玉米穗咬断,玉米穗被咬断之后就无法结出玉米粒,因此会大幅减产。以往对付虫害的解决方法只能播撒农药,而曹永国和他的工作伙伴将具有抗虫作用的芽孢杆菌和BT基因克隆,并转到玉米里,使玉米的抗虫性增强。
增产不增收,是长期困扰我国农业的一个难题。曹永国他们研制出的高油玉米种子,一方面可以节省防治虫害、播撒农药的费用,节省农业投入;另一方面一旦抗虫性增强,稳产性比较好,亩产会增加,从而提高玉米的亩产量。高油玉米与同等重量的玉米相比,热量比普通玉米高,作为动物饲料非常实惠;高油玉米含有非常高的维生素E,可以用于保健;高油玉米进行深加工榨出的玉米油,还可以作为食用油……为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公司在华南推广甜玉米——做玉米罐头的主要原料。
“种子比较特殊,新种子培育出来后要在不同的地点测试,才能推广,不像汽车生产出来后在什么地方都能跑。”曹永国笑着说。新品种不断地在研发,但是鉴于生物安全性以及作物的稳产性的问题,研发出来的新种子要经过国家的安全考察阶段,通过农业部的认证,方可进入推广阶段。但曹教授对新种子的前景很看好,他举了个例子,以往的“农大108”刚刚推出后,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推广几年后,市场反馈效果非常好。
曹教授说:“中国的育种之路是跟着外国人走的。但是我国有些研究资源比较好,比如说我国的云南野生稻为水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大豆也如此。玉米从国外传入中国,可能研究资源不太好,受环境影响比较多,但是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取万物精华,将劣势弥补起来。”
我明白了他工作的真谛:取其精华,培育中国人自己的优质种子。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