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一位在国内较有名气的“海归”对我说:“你一定要采访胡力中,他做得很好啊!”
胡力中,北京英智眼科医院——一家民营医院的院长。
胡力中很忙,但他还是在两个大手术的间隙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个子很高,不到50岁,头发已经花白,胡子茬也挺长,一副沧桑的样子。
胡力中不愿意讲他的故事,更愿意讲他的理念,无论你如何引导,他总会回到他的思路上,显示出有话要对人们说的一种愿望。
他说医生是有思想的匠人
印象中我对好医生的评价标准,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对白求恩的评价,说他这位战地医生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这个近于完美的评价在我眼中一度就是送给好医生的。还有一个故事是从书本看来的,说的是美国一家著名医院的教授一连几年问他的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好医生?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直到有一天,这个学生回答:当医生首先要有爱心。
采访胡力中,我单刀直入,问:“你眼中的好医生是什么样的?”他回答:“做一个医生,首先是一个胸怀宽阔的人,是一个把为别人服务当作乐趣的人。”
我一下子认定,眼前这位院长起码是个有强烈责任心的医生。
忽然,他补充说道:“仅有爱心是不够的,医生还是一个匠人。”
胡力中的父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著名眼科大夫胡铮,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大夫一直到80多岁临终前还在出门诊。有人看见在一次出诊中,这位老大夫搀扶着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去取药,胡力中说这就是他父亲的为人。他说:“老一代医学家把和病人交往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不难想象,同样做眼科大夫的儿子得到的是怎样的家传。
今年47岁的胡力中当年毕业于北京景山学校。毕业后,他在一家工厂做铣工,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胡力中报考了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他至今记得当年得知他考上大学时的情景。在工厂的操场上,厂领导按照分数高低依次念出被大学录取的名单,第一个念出的名字就是胡力中。他一直坚持到报到前的一天还在车间里做工,在总结这段经历时,他说:“是工厂让他知道该如何认真地对待工作。”
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做住院大夫。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生活历程。
1984年,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中有一位是胡力中父亲的朋友,他们相识了。会议结束后,这位美国专家问胡力中愿不愿意到美国去?胡力中说:当然愿意。嘴上虽这样说,但胡力中心里没有太认真,没有想到,这位专家后来还真的给他办成了。就这样他到了美国,先是上
斯坦福大学,后来上了
哈佛大学,由于这位专家的力荐,他还上了手术台,要知道在美国外国人很难有做手术的机会,而胡力中不仅有做手术的机会,而且做得很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很多同龄的美国人强多了”,他因此而倍受赏识。在一些国人的眼中,做到这样的程度,胡力中可以留在美国,但是他回到了中国。对这段在美国的经历,胡力中说:“三年只是学做手术,让我增强了信心,我们的手术水平可以很高的。”
从工厂到大学,再到美国,再到今天办医院,胡力中对医生的职业意识越来越明确,他说当工人学会了什么事情都要做精,在美国学做手术更让他有一种把事情做精的理念,他说:“做眼科手术,精度要求很高,没有做精的精神,是不行的。”
胡力中对他关于医生就是匠人有一种情感上甚至是理性上的认同,他以日本为例说:日本经济发达,和日本人具有匠人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出了一本巨著,在日本很有影响,其中这样写道:“以匠人的精神追求事业的完美。”胡力中说“不能说匠人就没有思想,有思想的匠人会做得更好”。
他认为医院是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场所,院长是高级仆人
在美国时,胡力中就萌生了办医院的想法。1989年回国到原单位,他很快就发现在当时的体制下,办医院是天方夜谭,同时他也感受到在传统体制下的种种不适应。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辞职下海。
胡力中下海经营的是眼科医疗器械,在“海”中一“漂”就是5年。谈起这段经历,他说:“积累了很好的人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策宽了,胡力中终于可以办医院了。
办医院不是办诊所,要有规模和资金投入。让胡力中感到幸运的是,有人看中了这个项目,于是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投资,有的是来自朋友,有的是来自对项目有兴趣的人,有的就是做慈善事业。医院就这样有了资金的保证,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聘任胡力中作了院长。医院的名字人文色彩挺浓,叫英智眼科医院。就这样,胡力中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写字楼里租用了三层楼,英智眼科医院挂牌开业了。这是全国第一家办在写字楼里的医院,这一年是1995年。
英智医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9年了,有了一些名气,来看病的人也多了,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驻华使馆的官员,有企业家,也有下岗的工人。我在等候胡力中时,观察了这家医院,在细微之处能看到一些不同于公立医院的地方,没有挂号排队现象。后来胡力中告诉我,看病不用挂号,先去检查诊治,最后结算交费,一次交清。看病全过程由护士小姐引导,无需打听各科室的位置,以后预约只要打电话就行了。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里很安静,与一些公立医院充满嘈杂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能让医院安静下来是管理的力量。
能在细小处体现“以人为本”,和作为医院院长的胡力中的经营管理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眼中的医生是爱心+匠人,他心中医院又是什么呢?词典中对医院的解释是:治疗病人的机构。而胡力中给我的解释是医院就是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场所,医院的院长是高级仆人,而不是皇帝,更不是统治病人的官员。撇开实际状况,这种解释让人感到温馨。
怎样的理念就会有怎样的服务和管理。喜欢把医生比喻为匠人的胡力中,对医院的管理也讲究“精雕细刻”,他说:管理不能忽视细节,让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对病人的服务。曾经有一度医院卫生很差,胡力中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不明显。后来他请教了在大饭店做前厅经理的朋友,朋友对他说:“你用文字把搞卫生每一个环节规定得清清楚楚,比如从7点到7点30分,工作人员做什么,擦多少遍,质量标准是什么。”胡力中把这管理办法引进来,结果医院卫生情况大为改观。“胡力中说:“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但是,你只要你坚持做,结果就不一样。”胡力中甚至认为手术也可以有细节上的划分,他说:“很多复杂的手术都可以分拆,每个细节严格规定,经过这样的点拨,做出漂亮的手术也不难。”
据胡力中介绍,创办医院以来,没有发生过医疗纠纷,他把原因归结为:一是服务意识强,二是讲求规范,一个是服务规范,一个是技术规范。
谈到管理,胡力中说:我们实行的是聘任制,办医院求的是志同道合,愿意一同干就干,不愿干就走。医院实行年薪制,员工的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存,再高一点。我反对按劳分配的提法,事实证明做的最好的企业是实行年薪制。
我问:你如何看待送红包?
胡答:患者送红包,就相当于不法商人贿赂税务官。在我们这里没有人送红包。
我问:对医生的激励主要靠什么?
胡答:靠企业文化。一个医生的成长就像运动员一样,必须融入一个团队。对于一个人来说,快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他说民营医院需要良性竞争的环境
胡力中办的是医院,也是企业。我自然关心他的收费标准,他说:“我的收费标准主要有三个,一个VIP,需要我们提供特殊的服务,有相应的服务标准,一个是按照国家制定三甲医院的标准,一个是进入医保的标准。”
按照这种标准,民智医院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样的呢?他说:“主要是靠成本控制,我这里所有的医疗器械都是最便宜的,我做过生意,知道什么最便宜。我们还有一个很强的市场部。”
一个医院的发展,靠自身管理和服务很重要,但是外部环境同样重要。在公立医院林立的今天,民营医院面临的是什么?
与我以前采访的“海归”学者不同,胡力中很直爽,不掩饰对医院成长外部环境的不满,也坦言作为民智医院比公立医院所表现出的种种优点。
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民营医院,胡力中认为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没有处在同一个发展环境之中,民营医院要向国家交纳30%的税,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是不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的。但是。胡力中又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不抱怨,抱怨是没有能耐的表现,但是我们可以以积极的方式去改变它。他又说:现在民营医院的比例很低,如果一个地方能够有30%的民营医院,就会形成一种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
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困难,胡力中属于那种自信的人,否则医院不会办得这样有特色。英智医院最大的特色是强调服务,采访结束后,他这样对我说:“如果你的亲戚朋友中,有需要服务,我愿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