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关于“海归”的烦恼

2017/06/06 00:06:19 编辑: 浏览次数:407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记者:最近网上有个点击率过万的帖子,大意是某人到香港去购物一星期,回来就看内地哪个城市都不顺眼:飞机场挤满了到处出差的IT民工;内地所谓大都市的百货店跟农村杂货铺一样买不到东西;读GRE出身的小白领对粗鲁的美式英语趋之若鹜,完全不懂最高尚的伦敦音……
讲给一个朋友听,他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这算什么?我那两个‘海归’同事早就鄙视过帖主了---理由是,他们在国外待过4年,难道不比一个只去过香港购物的家伙更有发言权?”
朋友说,他认识的留学归来的中国人,比老外更挑剔。据说是因为习惯了国外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再回来面对某些同胞的劣行,只好深深震惊。
敬辉:网上的东西是很有趣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发贴的人是个什么样子,回帖的人是什么背景,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言论是概不负责。真的很难评说。
记者:那么,你们留学生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敬辉:我还是只能说自己,根本不好讲其他的留学生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个很私人的问题,这和个人的生活理念,出国前的工作生活状态联系很紧密。其实我作为一个留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出国前没有很大的改变,北京等一些大城市毕竟是国际化了。比如,在国内有时候和朋友去国贸的一层喝咖啡,觉得挺新潮的。但在美国我不喝咖啡,因为咖啡因的刺激会破坏一种身体自我的平衡,我希望困得时候就睡觉。长期靠咖啡的刺激超负荷劳动,也是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喝可乐,但在美国觉得和国内的不是一个味道。美国的可乐机到处都是,但我很少买可乐,基本是喝纯净水。美国的果汁挺便宜的,偶而买一些。美国的冰激凌和巧克力都很好吃也便宜,但我不喜欢吃这些东西。
记者:饮食结构会不会因为食品的不同而有变化?
敬辉:中国人都是到中国店去买东西,中国的油盐酱醋这里都有卖的,中粮进出口公司的食品有相当一部份是被中国的餐馆和海外的华人给消费了。早晨是牛奶和面包加一个苹果或香蕉。中午去食堂吃快餐,皮萨饼或小的牛排,有时候去麦当劳。晚上都是在家吃,自己作,我还是离不开大米饭,这是我的主食。感恩节的时候大家聚餐,也是中国菜,也去美国人家里吃美国菜。我都喜欢。
记者:这里有几段海归的故事,听起来很有意思,希望你能给点评一下。“在上海我不敢开车。行人、摩托、自行车从来不守规则,汽车都在频繁变道,插空档。稍微有点闪失,立即有车拿大光灯闪你,要么不耐烦地用大喇叭轰你……”“国内的汽车从来不在斑马线前避让行人”。
敬辉:这点在美国有感受,就是汽车让行人,有人过马路,汽车很远就停下了。但在繁华的芝加哥和纽约交通也很糟糕,在纽约的出租车眼里,只有红灯和绿灯---很多出租车都是闯黄灯。还有美国的交通灯没有负责指挥的交通警察。
记者:海归说“国内最好的餐厅、电影院,厕所里却没有手纸”。
敬辉:这个有些夸张了,国内的厕所不至于这样吧,因为我的记忆里,是有人在公厕卖手纸的。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手纸被顺手牵羊了。美国有些公共场所的手纸是同时放好几卷,但有的是加锁的,不能随意从轴里抽出来,有专门的人换纸。
记者:还有人抱怨”所有人在公共场合都扯着嗓门说话“。
敬辉:美国的正式餐厅的确没有高声喧哗的场面,人再多也是排队和较安静地进餐,交谈声音并不是很大。我感觉和国内的劝酒和大声招呼朋友有关,还有大声招呼服务员。还有一点是中国的餐馆都灯壁辉煌的,也刺激人的兴奋神经,美国的餐馆大部份灯光都较暗,甚至有的餐馆里边都是蜡烛。我们去北京的西餐馆也是这样,情调不同。
记者:还有一个做了小主管的海归的抱怨国外没有加班的习惯,一到6点,办公室就空了。但是我的下属永远在加班,因为上班8小时,效率实在太低。给他一件活,过了半天还没回音。跑去问他,他一脸迷茫:“还……还没做完……”我自己也是小白领做上来的,这点事情,两个钟头绝对能搞定。
敬辉:美国也有加班的习惯,有一家会计事务所的员工早上6点就工作了,特别是老板更辛勤,绝对辛苦。
记者:有个叫Nina的自称是助理金融分析师, 她说在澳洲大学毕业,回国找工作,在网上找了几家合适的公司,发email联系。一个多月,没有回信,没有回电。她忍不住,给一个公司去了电话。 电话那头HR(人事资源部门)冷冷地说:“简历收到了。” Nina问“那为什么不给我答复?”对方说“我们很忙。”还有个国内公司,居然反过来怪她:“我们没说要招人,你干吗寄简历过来?”
在国外,给求职者一个简单的答复,是HR份内的事,也是对求职者的劳动最起码的尊重。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变成奢求了呢?
敬辉:国外的公司在收到简历后的确是给求职的人一个答复的,确定收到相关材料,并对求职人给与感谢,感谢对公司有兴趣。但是人家公司没给答复,可以打电话查询一下,也没必要火冒三丈。
记者:你对海归们的评说有些什么总的印象?
敬辉: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记得在北京三环和平街北口,有家餐厅叫加州牛肉面大王。其实这个名字是一个很好的想象,就是把美国加州和面条联系到一起。美国加州没有很普及的牛肉面餐厅的,除了在唐人街。美国百姓连筷子都使不了,怎么可能吃什么中国的长长的面条?在美国有意大利面条,但都切得很短,美国人用插子吃。但都不是主餐,是配餐的一部份,一小碗而已。我说了,在网上发帖子的人,我们不知道是不是真海归的,是不是在美国生活过,不过我也很高兴回答一些问题。毕竟他们想象了,说了。就是真在国外生活过,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一个劲儿抱怨挺招人烦的。
记者:新年了,有什么和国内朋友聊聊的?
敬辉:我不知道国内到底变化多大。我在美国每天也几乎看到一堆有关国内的报道,但都比不上站在北京的街头的感受。我记得99年我从建国门的地铁站往下走,突然对面涌出一堆中国人(一部分是外企的白领)朝我走来,我很激动,仿佛认识他门每个人一样。可没有一个人和我讲话,我仿佛象在梦中(笑)。最近和一个在北京西门子公司工作过的读MBA的朋友聊天,我说了很多东西,比如亚运村的“东方一号”迪厅,肥牛火锅,朋友说现在年轻人都去"后海"玩了,现在都吃“水煮鱼”了。“你说的好些东西都拆了,好多玩的东西都没人玩了”。他说好象在和一个得了失忆症的朋友聊天一样。“别老说三环的事了,五环都快围上了”。如果夏天不选课的话,希望能够回国一睹北京的风采。我祝愿读者朋友新年愉快--- 我不曾谋面的朋友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