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土豪”进化论:贵族院校的苦行僧生活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464 移动端

  一部电影名为《最后一站》,描写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信念,值得看的传记电影。

  中国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的精神,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富与贵不是同一回事

  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有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需要从小培养。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是住别墅、买高级名车、打高尔夫,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而是暴发户的精神。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同样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社会与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学习,接受严格训练。毕业后,哈利王子还自愿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利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认为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表现了对底层人们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王路易十六和皇后

  1793 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法王路易十六皇后,正要上断头台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话:“对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的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

  1910 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着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的说:“这种没有光彩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角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

  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

  着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留学教育者辣评:

  在国内,学校和家长都对学校学术排名趋之若鹜,但在英国,当孩子处在学校排名第一的时候家长却会纷纷感到不安——他们担心学校成为纯粹的高分制造工厂。

  在英国的贵族学校,“没有专门的礼仪课”,而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礼仪课”,受整个环境的熏陶,学生们自然而言便成为了一名绅士。

  此外,学术成绩只被认为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要求。学校也会安排相应的考核,但仅仅是学生的一部分生活内容。通过额外且丰富的协会、社会活动,学生们还需要培养包括艺术修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据说某次学术评比伊顿排名第一,反而引起了大量家长对学校沦为培养考试机器工厂的恐慌。比起学术的高分,家长们更希望孩子在贵族学校获得全方位的锻炼和潜力挖掘,成为一个拥有自我价值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快乐人。

  更多英国留学最新动态,敬请关注澳际英国留学频道

  英国留学咨询:010-65229780 转 英国部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