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5中国国际教育展预热:看各国留学新风向
即将于3月21日拉开帷幕的2015中国国际教育展为国内留学生带来了与各国高校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不约而同的是,此次不少国家都将中学教育作为了卖点。2015中国国际教育展预热,看各国留学新风向。
英国
寄宿中学
数据统计,目前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人数已达到13.5万人,仅2014年一年内赴英就读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便有6.4万人,在各国排行中名列第二。而2015年对于英国留学的意义则更有不同。
作为中英两国间的首个文化交流年,2015年是中英两国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刚刚结束的威廉王子访华之行也成为了今年两国文化创意交流的第一步。为呼应今年交流年的主题,包括影视音乐、产品设计、时尚设计、建筑学等文化创意专业成为了英国今年力推的对象,这对国内一直较为冷门的艺术留学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除此之外,英国今年还将继续大力推进英国寄宿中学在国内的推广。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教育推广主任助理刘静表示:“英国在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广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年,所以希望接下来能够让英国寄宿中学的贵族式私立教育为更多的学生家长所认识。”
澳新
综合教育
在过去的十年间,国内赴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新的简化签证政策也将惠及更多人群。2014年7月1日-12月31日,澳大利亚移民和边境保卫部共向澳大利亚境外的中国内地公民核准签发超过2.1万份学生签证,比2013年同期增长25.5%。
今年澳大利亚将主推医学及健康科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安全三个专业,而此次参展团还将包括中学和职业教育院校。去年向中国开放的初中留学为澳大利亚留学拓展出一片新的市场,而此次展团也意味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再度复苏。
作为与澳大利亚一衣带水的邻邦,新西兰今年则将高端、小众、个性化作为留学发展的关键词。此次新西兰的展团不仅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同样也容纳了中小学甚至早期教育。
“新西兰是一个只有450万人口的国家,无法成为大众留学地,但它环境安全、文化多元、地处亚太地区,吸引了许多寻求全球认可的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将新西兰视为提供高端小众、个性化教育体验的海外留学地。”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葛佑兰说道。
加拿大
多元体系
在美国向中国开放十年签证之后,加拿大也紧随其后。近日,加拿大也向中国开放了最长可达十年的多次往返访问签证,对两国普通人民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留学方面,中国学生是加拿大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占国际学生总数的1/3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加拿大进行学习的国际学生达到近 30万,比上年增长了11%。2014年仅1-9月,加拿大就签发了超过10万份留学签证,比2013年同期又增长了11%。
据介绍,加拿大国际教育战略的目标是到2024年吸收45万国际学生到加拿大学习和科研。尽管中国赴加拿大留学的人数正逐年增加,但加拿大的亚洲留学生比例比其他英语国家要低许多。在此背景下,加拿大瞄准了中国留学市场。
加拿大驻华使馆一秘司马天明介绍道:“加拿大向中国提供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机构,而且加拿大大多数公立基础教育和中学教育机构都向国际学生开放,这也是加拿大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小语种国家
艺术为主
尽管德国一直以其工业著称,但艺术类专业同样也是留学的特色之一。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以及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将为国内小语种留学带来更多选择。
今年不仅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还是法语活动节在中国开展的20周年。今年法国推广的重点不仅包括强项艺术,还将包括广告、公关、数学等专业。“现在法国在欧洲是最大的留学生接纳国之一,而在高校学习期间允许学生实习为日后工作生涯积累经验也是法国教育的特点之一。”法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合作专员罗苇表示。
目前,意大利已成为继英国、法国和德国之后中国学生赴欧洲留学的第四大目的国,每年仅申请赴意大利就读公立大学学位课程的中国学生就已超过4000人。作为欧洲另一艺术大国,艺术留学依然是今年意大利推广的重点。
以上就是关于2015中国国际教育展预热看各国留学新风向的相关介绍,希望对留学英国的学子们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890-6000,澳际留学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推荐阅读:
教育部统计:2014出国留学人员超45万增长11.09%
您还可能关注:
留英签证新规建议在英结束学业后必须离境
聚焦2015年留学发展趋势
海归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人数多专业单一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