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18世纪英国美学开风气之先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208 移动端

  18世纪英国美学开风气之先:新的美学思潮在18世纪英国兴起并非偶然,不仅有哲学上的渊源,也是对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社会、政治、道德问题的回应。

  18世纪英国美学的哲学根源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知识始于感觉,从经验中获取,而非得自先天的思维。感觉为人们提供简单观念,继而在心灵中联合成复杂的观念,这是霍布斯、洛克、休谟大致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心中的观念虽来自外物,却不同于外物的性质。认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与此同时,人的认识和行动受欲望和情感的推动,而情感也随着认识和行动而波动和转化,且有其规律。

  然而,后来的美学恰恰是在反对霍布斯和洛克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夏夫兹博里率先发难。他说,男女之间互生爱意,爱护其后代,显然他们并不自私。更何况人本来是群居生物,离开群体就无法生存,所以善乃符合整体利益的行为和德性。人们对善恶的判断也并不完全计较个人利害,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必定获得我们的赞赏,即使我们自己并未得到过他的好处。还有一种情感也与利害无关,那就是对美的热爱。美既是规则的和谐的形式,也是创造这种形式的精神力量,是人的心灵、至高的神性。所以,爱美就是爱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与善是相通的。夏夫兹博里坚信审美和艺术鉴赏可以提升个人的情操,抵制政治专制和宗教迷信,淳化社会风俗。

  夏夫兹博里身后涌现出一大批美学家,留名后世者有艾迪生、哈奇生、荷加斯等。不过,夏夫兹博里的学说带有浓重的柏拉图主义色彩,对经验主义哲学深恶痛绝,其美学并不利于阐明美的本质和审美经验的规律。

  后来美学家们转而求助于洛克的哲学,改造后用以解释美学难题。哈奇生摘出洛克偶然提及的“内在感官”一词统领其美学体系。他观察到,美的形式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一种独特的关系,即“寓于多样的一致”。对于这种关系,外在感官无能为力,须凭借内在感官这种直觉能力;同时内在感官提供的快乐也与感官快乐不同,属于精神性的快乐。哈奇生断定,内在感官便是通常所谓“趣味”。这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将趣味规定为一种直觉能力,与理性认识无关;由趣味得到的美感发自人的天性,与利害无关。同时代的艾迪生则继承培根的“想象”理论,并援引洛克的观念论加以阐释,称美感是“想象的快感”。想象不同于感官,它面对内心观念,并能将其随意改变和组合;想象在观念之间的不同转移方式,生成不同的美感。艾迪生对“伟大”这种美感的解释尤具代表性:高耸辽阔之景之所以给人快乐,是因为想象突破了感官的局限,人在惊愕之余顿生自由之感;后来博克也大致借用这个观点。哈奇生依然坚持传统的比例说,而艾迪生则突出新奇和变化,代表了未来美学的方向。当然,艾迪生同样坚持想象的快感“既不像感官快感那么粗鄙,也不像悟性快感那样雅致”。

  此后的美学家们对内在感官和想象兼收并蓄,如杰拉德所说,美感从结果上说是内在感官的直觉,而其原因则是想象的运动。不过,因为想象能够描述美感的形成机制及其不同类型,因而更受欢迎。多数美学家都将趣味视为一种综合能力,而想象则是核心要素,例如博克将趣味定义为“心灵中被想象的作品和雅致艺术感动,或对其形成判断的那种或那些官能”,趣味由感觉、想象和判断力三种能力构成。

  18世纪英国美学在休谟那里达到巅峰,其人性哲学贯穿着美学的原则。休谟继承了洛克哲学的基本框架,但重视想象和情感的作用。想象再现、改变和组合观念,但在情感的推动和引导下,想象才有确定的方向,使观念构成一个连续的过程;想象本身也激发着情感,为情感的运行提供媒介,因为情感总是因某个对象而生,附着于对象。这就是休谟所谓印象和观念的双重作用。休谟不仅能够解释各种美感的形成机制,而且将这种美学思维推广到人类的所有活动:认识中的因果推断是想象将观念转化成生动的印象,而道德判断则依靠道德感以及想象和同情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英国美学自休谟才渐成系统,美学家在休谟的基础上加以细化或深化,并将审美经验的心理学贯彻到文艺批评当中。

  美学家们没有忘记夏夫兹博里倡导美学的初衷,在描述和解释审美现象的同时,其深层目的却在于政治和道德,即用高雅趣味去批判人们对物质和金钱的贪婪和炫耀,而后者无疑是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社会秩序,也破坏了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实际上,大部分美学家并不反对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但他们希望借审美之力重新塑造社会交往模式,以消解金钱和权欲在人们中间造成的隔膜。18世纪兴起的各种俱乐部、咖啡馆便体现了这种意图,艾迪生有意要将哲学从密室和图书馆带到茶座和咖啡馆,在那里“赋予道德以机智的生气,使机智得到道德上的锻炼”;休谟则认为高雅的趣味可以使人在与大多数人的交往中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美学家都同意,崇高感是由惊惧而生的一种快乐。从夏夫兹博里到博克,代表的是使一个民族和国家凝为一体的悠久传统。对崇高之物的畏惧之所以让人欣喜,是因为它们奠定和维持的秩序保证了个体的安全,也赋予个体以超越自我的精神。美用来调整世俗世界的交往,而崇高则用以树立超越的整体精神。

  以上就是关于18世纪英国美学开风气之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留学英国的学子们有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890-6000,澳际留学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推荐阅读:

  英国中学历史题因“太简单”可轻松得分遭骂

  您还可能关注:

  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男性因精神疾病自杀数增长30%

  英国最高在校生,21岁身高2米2走红网络

  英美澳是海外房地产购置首先国家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