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英使馆官员解析“海归就业难”
在这个寒冬,金融危机将全球就业市场搅动得人心惶惶,不少闯荡海外多年后“打道回府”的海归在求职的过程中也连连碰壁,“洋文凭”终究没有成为他们的“保暖衣”。新一轮金融海啸袭来,海归求职该何去何从?
金融危机催生海归回流热潮
Ken在英国连留学加工作,已经呆了将近七年,但是不久前他不得不回国了。原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Ken所在的英国公司决定裁员,而外籍员工则首当其冲。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情况下,国内相对安全、稳健的经济环境颇具吸引力,一批在国外发展的高端人才和出国深造的留学生开始将求职目光转向国内,一股由金融危机催生的海归回流热潮勃然而兴。
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预测,今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2004年的2.5万人增加1倍。据悉,从1978年中国开放留学以来至去年,“海归”总人数近32万人,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1/6。
海归求职遭遇就业寒流
让Ken感到意外的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良好外语基础的他,在国内就业市场却连连碰壁。他锁定的一些国内知名的跨国企业,竟然都宣称没有招聘计划或者已经冻结了新员工的录用。
像Ken这样求职遇冷的海归并不在少数,中华英才网针对海归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30%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累计有57.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才能找到工作。
原因:外企减招,求职目标局限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官员姚威认为,海归就业遇冷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导致许多知名外企招聘计划收缩或取消,而这些外企恰恰是海归最为青睐的就业目标。
根据中华英才网针对海归就业形势的调查分析,海归回国就业机会实际上并不少,薪资增幅也令人满意,但就业路上最大障碍在于他们自己对目标企业的局限、对月薪的过高期望和对就业城市的挑剔。
调查显示,有四成以上的海归表示,他们在国内求职的期望月薪至少10000元,超过20%的海归期望在国内的月薪不低于6000-8000元。只有2%的海归表示,如果实在没有退路,可以勉强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职位。多数表示理想的就业城市只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高端人才仍受青睐,建议转变求职观念
金融危机下海归求职何去何从,已然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议题。姚威建议,海归求职过程中应理性分析就业形势,适当转变求职观念。
她建议,海归应放宽求职视野,不要只局限于知名外企,民营企业、国企、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等也可以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此外,抓住时机,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主创业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据姚威介绍,为给留英归国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将于近期举办系列活动。2009年1月10日,“2009留英校友小型专场招聘会”将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涵盖金融、咨询、互联网、设计、建筑、教育、法律、管理等各行业的众多知名企业机构,如毕马威、奥美、百度、壳牌、中国日报社、神舟数码等,将进行现场招聘。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