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家长须知:用怎样的心态看留学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61 移动端

  2016年度澳际留学共收获Offer40351例,奖学金3522万美元,58%学员进入美国TOP50名校;澳际学堂高分学员占比高达80%以上,86%的学员获得了托福100+的好成绩;澳际游学境内外出团达2300人次,项目涵盖全球知名企业和顶尖名校科研院所;澳际就业帮助800多位海内外大学生成功拿到理想Offer,85%进入全球500强企业。

  今年一季度,笔者接连两次设宴,为朋友的孩子到日本和新西兰留学饯行。也就在这期间,几起接连发生的中国留学生遇害案,正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消息特别集中,自然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有人感到国外不是天堂是地狱,对到国外留学产生了惧怕心理;更有人把这几起事件与中国人的民族尊严联到一起,大发“中国人你应该愤怒!”的感慨,甚至联想到中国国力不强盛,因此才导致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

  其实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遇害的原因,与对中国人的歧视不太沾边。因为没有人介绍过,在这些中国留学生遇害的城市里,杀人的事件共有多少起,被杀的人中,本地人和外国(不仅是中国)留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因此,一听说中国人在国外被人杀,就得出中国人在海外正在受欺负的结论,实在有些冒失。

  比如笔者曾去过一名中国女留学生遇害的巴黎,那里的治安的确不怎么样。有一天与朋友一起游塞纳河,上岸后只见不少大游览车的司机,正在气哼哼地用大宽胶带糊他们的车窗,因为常有游客不小心把包放在了车上,被“绿林好汉”们砸开车窗自行取用。当然,这些司机骂的是游客,因为游客的粗心,才导致了车的遭殃——但别误会,司机并不是单骂中国人,因为巴黎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

  但在巴黎的外国游客中,中国人遭抢最多又是事实。这与歧不歧视中国人毫无关系,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外出带的现金多,而且是出人意外的多。到了外国,平时连买条毛巾都要犹豫半天的人,也会像疯了一样,简直就像洋货是白给的一般,疯狂地抢购(其中不乏买回来才发现是“中国制造”的笑话),令外国佬大为瞠目。因此,那些“好汉”就是再尊重你东方文明古国,也禁不住要下手了。

  实际上,中国人遭抢、遇害事件的增多,与中国人支付能力增强,出国旅游、留学人员增多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出国留学,现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方面不少家长出得起这份钱(尽管不少家庭也要节衣缩食),另一方面,国家也放宽了自费出国留学的限制。而一些发达国家,便把日益富裕的中国,看作他们“教育出口”的大市场。对中国学生来说,出国留学变得越来越容易。

  与此同时,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包括多了些留学生遭抢、遇害等令人不安的消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可能还是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对待。要明白国外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关键是在出国以前,应当有一种怎样看待出国留学的心态,到了国外以后,又有一种怎样适当地与人交往和防范的意识。

  近几年令人忧虑的是,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小龄化的趋势。笔者年初饯行的两个朋友的孩子,一个是高中刚毕业,就远赴新西兰;一个是初中毕业不久,甚至连普通话说起来都困难,就要到日本。国门开放,少年有志,是令人欣赏的事。但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到了国外,语言不通,处世经验尚少,又怎能让人放心?

  前不久在爱尔兰遇害的两名来自沈阳的中国留学生余峰和刘清,都只有19岁,到爱尔兰已近一年。这么小的年龄,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讲,令人担心。从孩子的成长来讲,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学到一定火候,另一方面,外国的文化也很难透彻了解,不仅不会“学贯中西”,只怕最后会变成“邯郸学步”,除了能会点语言,找个饭碗外,很难指望他们会学有大成。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责任不在孩子们本身。目前,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非常迷信“洋教育”,仿佛只要沾上了洋味儿就可以一步登天,而且越早出去越好。实际上效果又如何呢?国外的学校之所以热衷于海外招生,主要是看中了留学生的学费。不论哪个国家,除了有些私立学校对所有学生收取同等学费外,其他学校收取学费都是“内外有别”,对外国学生收取的学费几乎是本国学生的2至4倍。对那些在本国招生情况不好的学校来说,国外学生是它们的“救命稻草”,到国外招生是它们摆脱困境的好办法。在今年2月北京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中,参展的绝大多数都是二三流的学校和社区学院。如此一来,国内不少家长倾入巨资,甚至勒紧裤带、近乎倾家荡产,将孩子送出去,梦想受到比国内要好的教育,最后“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效果未必理想。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几起遇害案就否定学生出国留学这样一件有利于对外开放的大好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很多事情不可能有100%的正面影响,对待出国热也要客观分析。越来越多的自费留学生带回了工商、经贸、科技等先进知识和技术,大大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对出国留学热的确也要正确引导。尤其不少把很小的孩子送到国外的家长,有的并不是想让孩子学点真才实学回来,只不过是想混个洋文凭,回来好找工作,因为国内对有洋文凭的人,不论才识高低,一般都是青眼有加的,这也片面刺激了出国留学热的升温。对这种普遍的“迷洋”心态,国内各界都应该做一点认真的思考。(《时代潮》2001年第8期)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