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到加拿大找工作的困难不仅仅是面试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161 移动端

  来加拿大多伦多后,就听许多从中国过来的移民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关键问题是没有加拿大的工作经验,其实这里的活路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一旦有机会让我去干,很快就可以上手了,中国人都学得快,没有干不了的”。(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请咨询澳际免费在线咨询顾问)

相关资料:如何在加拿大找到合适的工作?留学生在加拿大需小心打工骗子

  我出国前在一个机械设备修理公司工作,开始主要处理一些索赔方面的事,基本上是些文字工作。不过索赔是向厂家要钱,好些损坏要清楚说明损坏的前因后果,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而不是用户的问题,所以也常能接触到机电设备技术与修理有关的事。后来因为要出国,为了更容易在加拿大找到一些相关的工作,我有意向维修方面靠,熟练地掌握了一些维修的方法,常和维修工一起到工地修理,最后发展到独立进行全面的修理,驾着公司的车跑上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路,到满是稀泥的工地为客户修理设备。业余时间也有客户找我去作些故障诊断、修理方面的私活。由于接触的是进口设备(或外资在其中国分厂生产的设备),平时都是使用英文的维修手册、零件手册,所以在维修保养(MAINTENANCE)、故障查找(TROUBLESHOOTING)、测试与调整(TESTING AND ADJUSTING)、拆装(ASSEMBLY AND DISASSEMBLY)等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绝无问题的。

  我去年11月来加拿大以后,就将自己定位在维修工的层面上,一门心思就想找到这样一个位置。因为我知道要找工程师的工作需要时间太长,难度太大,况且维修工的工资收入也不差,我又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认为我这样的打算是非常现实的。

  我开始上了个针对新移民找工作的WORKSHOP的班,以了解加拿大找工作的方式、习惯以及简历的格式。在这个WORKSHOP里,老师也说过不止一次,我想找的这种工作只要用心去做还是好找的,还告诉我在什么地方这种工作会容易找。

  改好经过精心包装的简历后,已经是2004年元月份中旬了。我开始发简历,不管是传真、电子邮件、还是网上填写,我都不懈的发出,甚至为了早日找到一个工作,我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修改简历,然后发出,这些职位包括清洁工、大楼管理工、值班人等等,前前后后总共发出了四五十份吧。开始没有一点反馈的消息,经过近一个月,我对这种方式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加拿大对于我们外来人太排斥?

  就在从希望转向失望之时,也就是大约在距第一份简历发出一个月半后,我接到了第一个面试,不是维修工,但对方也要求有一定的维修基本功。不过这已经不是我发出的第一份简历了。对方要求我于某天的下午面试。因为这个地方公共交通不方便,又有个朋友正好在这家公司上早班,那天清晨五点不到,我带上西装、棉被、水和食品,搭朋友的车过去。等了一整天。我一会儿在车里睡觉(带上棉被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车里睡觉)、一会儿看一下有关面试的资料,累了就在外面的超市转一下,终于等到了下午。在面试前一小时我换上西装,又用带的水作了简单的洗漱、对镜整理好后才进入公司接待的大门。

  正式面试时有两位考试官,一个是人事部的人力资源顾问、一个是生产部的主管,问了一些我过去工作的情况、对于安省安全规范的了解程度,又问我对这个工厂的产品了解多少。问题不算难,但是对于我这个从中国西部山区初到加国的人说来,他们提问时的说话速度太快了,我好几次都不得不请求再说一次。

  面试大约持续了半小时,如果对这次面试进行总结,我觉得我有两个地方表现不好:1. 对话不好,可能是对方语速太快的原因。2. 对工厂的产品了解不多,主要是没对这家厂的网站内容作更多、更仔细、更深入地研究,所以当被问到对公司的产品知道多少时,我基本上答不出来,只能说出机器的名字。

  面试之后,我及时礼节性地给对方回了一封TAHNKS LETTER,不过一周后我再打电话询问时被告知,我在加国的第一次面试以失败告终。

  一周之后我又接到了第二个面试,是在距多伦多近百公里的一个小城市。面试前我仔细问了对方面试所需的时间、还需提供的资料等。对方也干脆,告诉我如果有什么证书、我认为有用的资料都带来,并说面试大约要用半小时,要用维修手册上的一些电路图、液压图来问一些问题,最后还给了我工厂的网址。这次我作了认真的准备,不仅对过去自己的经历、所从事过的工作以英语进行叙述练习,还从网上仔细的了解了工厂的历史、产品、技术等有关内容。

  到了面试的那天,我换上西装、打好领带,坐GO BUS准时到了那个小城,提前步行到公司。负责面试的是维修经理、就是与我通电话的人,一个本地白人、大胡子、穿着油腻的工作服、操纯正的加国口音,他的办公室堆满了零件、图纸、说明书。

  首先,他说,我比他原先想招的人的条件要高一些(他原先只想找一个学徒)。然后他问了我一些写在简历上的内容。谈了几分钟后,我拿出装在一个很职业的文件夹里的资料,包括过去写的两篇有关维修的文章(中文但附有机械图,这两篇文章都发表在中国全国性的刊物上)、工作时的照片(贴在白纸上并附当时情况的简要说明)递给他,从他脸上我感到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接下来就进入面试的技术部分,他先给了我一本有许多电路图、液压图的说明书,让我阅读后解释一下。我大致看了几分钟,基本了解后,就给他解释其中的内容。他对我的解释表示了肯定的态度,并问我是否知道其中的一些图形是起什么作用的。我告诉他其中的一些符号所代表零件的名称及作用,如电路上的二极管是单向通电、继电器是通断电执行器、液压上的先导阀是控制阀、限压阀是限制系统的压力等等。他接下来又给我解释说明书中一些更详细的、我没有说到的内容。

  然后他又给我另一本新一点的维修,要我进行解释。这一下我是更感到容易了,一来这与我过去所接触的资料更接近(我更熟悉新一些的设备),二来经过刚才的热身,我从心理上更加放松、语言上更加熟练,发挥就更好一些。对整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动作控制进行了解释,并对每张图都作了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有关手册的解释结束后,他带我到厂里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去走了一圈,当时积雪正在开始融化,室外的地面上到处是冰水和烂泥,我穿着西装跟着他在这种环境下转,实在有些不相称。他指给我看各种设备,并告诉我工作的基本任务:维修本厂使用的设备与销售出的设备,并改装一些设备。

  看完之后,他主动告诉我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工厂负责医药费、百分之八十的牙医费、百分五十的工作鞋,自己负责工具、工作服。并问到我对工资的要求。我说,我的工资NEGOTIABLE。他问我现在做什么工作,多少工钱,我说在做LABOR,一小时11块。他抬起头想了一阵,告诉我还有几个人选,要下周才能答复。出了厂门,我一看时间,用了一个半小时。

  第二个星期,维修经理来电话,说可以让我试用,为期三个月,小时工资是16块。这个工资差不多是我打LABOR的一倍了(我做了好几个LABOR,从8块到11块都做过),而且还是进到了一个相对高一些的位置,我当然会接受。

  为便于上下班,我专程又再次跑了一次这个小城,先找定了一个距工厂4公里的地方。然后从多伦多搬到了这个城市。我来加拿大后考了G2,但还没有买车,一来有车后开销较大,二来如果每天长距离开车比较辛苦、同时也危险。

  按电话的约定我到了工厂,开始正式工作,工作的第一个项目是安全培训。哈哈,原先都是给中介打工,安全培训是在中介填表时做的。而现在的培训是在工作时间,是带薪学习。说是培训,实际上是在电脑上读安省有关安全的光盘内容后,完成其中的测试,电脑就可以打出一个证书。我作了一天的培训,连续拿到了几个有我名字的CERTIFICATE。工厂管安全的培训人把每个证书过塑,然后发还给我。

  安全培训完成之后,就开始干活了。我没有工具,就先借用其他维修工的工具。我的第一个工作是进行一台焊机的保养。维修经理只是告诉我要进行发动机的保养和电焊线的检查与处理,并指给我所需零件的所在地。其它就是我的事了。发动机的保养对我来说不成问题,与过去做过的最简单的工作一样。但对于电焊线的修理我就不行了。电焊线如果相距不长的一段有连续的两个破口,就要把这一段剪去,用线鼻子接上,再以专用夹钳将线鼻子夹扁以连接牢固,最后还要用热缩管套上,使用氧乙炔气体火焰加热热缩管使其收缩以达到密封的目的。我过去没有用过氧乙炔枪,经过其他维修工的指导,我学会了它的使用。这是我在出国后初次干带技术的活,比做LABOR是舒服得多了。这里我指的不是工作上的轻松,而是工作对于人心理上产生的感觉:由于工作变化、还有一定难度,你就会感到新奇与兴奋。上班开始工作,做了一些事,等你还没想到看手表的时候,就已经下班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维修一些工具、设备,包括手动液压枪、泥浆输送泵、空压机等,还处理过几次吊车的故障。

  虽然说这些活逐渐都可以干、也极少有不知道的。但因为过去不是专业的维修工,在干活时始终存在着诊断故障容易、拆装动作不熟练的问题(有时根本不用判断,只是拆装、清洁、更换零件),速度也就比别人慢了一些。

  还有其它几个问题也是我在工作中遇到,并感到与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

  1. 力气不够:与中国人相比,我的力量应算是平均以上吧,但和西人相比,我的力气就只能算小的了。30公斤、40公斤的东西可以拿,再重一点就不方便了,要摆好姿势才能挪动。而西人可以自如的搬动80到100公斤的东西。虽然加拿大有安全规定,重于50磅的物体就应借助机械设备来搬动,但实际上还是有些需要一些人力(或有人称之为蛮力)的地方:如使用设备(如叉车、吊车)会增加不少的准备时间,并且有一些缺点,如不易对准中心、不能夹紧等,在外场也没有这方面的辅助机械。加拿大又不像中国,在工作现场总可以找到民工来帮忙,此时唯一可能用的也就只有人力了。好些西方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小型的吊车。

  2. 对工具不熟:除国内接触过的工具,如扳手、梅花开口扳手、榔头等外,这里还有好些工具和设备我都不熟悉,如果在本地的店(如CANADIAN TIRE和SEARS)转一下就会发现好些陌生的工具与设备。

  3. 交流有问题:如果就工作有关的事进行交流我很自信,可以说是没有问题,基本上对讨论的内容都可以自如应答,并且对于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也不存在任何问题,有时甚至超过其中的一些维修工。但在工休时间大家自由交谈时我就无法插进西人的谈话里了。他们之间说得很快,而且多是些口语(不是我们中国人平常所自认的标准,而是真正的日常交谈)。我不仅不能插入他们的交谈,而且还不能完全听懂他们之间的对话,所以语言关还没有过,而且距离过关还有相当长的路。

  相比之下,仅就具体动手的工作而言,西人就比我们熟练得多。他们的维修工生涯往往是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当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反复不断的实践。这里的学徒不像中国的学徒,中国的学徒多是农村来的,文化较低,每月的工资只有100元左右。这里的学徒工资起薪就有正常工资的百分之四十(比给中介干LABOR活还高些),而且多是一些技术爱好者、或是受到父辈影响较深的学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又经过一到两年的COLLEGE以后,他们的工作已十分娴熟,也有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这些维修工真正地成长起来了。不少维修工不仅在工厂里有一套完整的工具,在家还有一整套,业余时间接一些工作来做,自己的车也是自己修。中国的技术移民在过来前多是有学位、有英语基础的,在中国拥有这两样条件大多可以在公司、工厂里找到比较轻的、不用亲自动手的活,要干也只是与别人协助一起干,不会成天的动手。相比之下就和西人相差不少。另外,中国也很少有家庭能够有宽大的HOUSE,还专门有个工具房(至少一部分车库)来摆放精良的工具和设备,更不要说使用这些工具了。我想到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就是修自行车的,他们的作坊肯定宽大得能放得下飞机!我们中国有多少人有这种条件?我们中国人有多少从小就在自家的车床、钻床、焊机上实践的?

  不过,我作为维修工的工作并没有长期进行下去,经过努力找到并力图保住的这个第一份工作经过一个月就给LAY OFF了,这个消息是维修经理在最后一天的下班时告诉我的,理由是我不能承担重负荷的工作,也就是说拿不起重零件,而对于要常跑外场的维修工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之前,维修经理、工厂厂长也曾作不止一次的暗示,要我多吃牛肉、少吃米粉,还要经常上健身房。但我心里面十分清楚,力量的增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练来的力气也只是一些局部的力量,并不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维修经理对我说,他认可我的长处:有KNOWLEDGE,并说如果今后需要他可以做我的REFERENCE。

  当然,我认为他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我在工作中操作不熟练也是导致失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我到加拿大后不到三个月就拿到的OFFER,也是在第二次面试后得到的工作,而且与我过去干的活又相当的接近,应该说是轻车熟路了,想来与许多同胞相比应是相当的幸运了。但我却失去了它。其实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心里就一直都清楚,要说原理我知道,但真干起来就不一定了。国内干活时几个人一起,对速度要求不高。我在进厂之前也预感到在试用期间,尤其是第一个月是最艰难的,因为第一个月最不熟悉工作。虽然我作了最大的努力,结果还是失败了:我无法达到工厂的要求。

  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的收获非常大,因为我不仅了解了加拿大的维修工是如何工作的,也得到了一些原先在中国所欠缺或不熟悉的技能和经历:如使用氧乙炔枪、压管机,吊车的修理、电焊技术等。而经过这一次的经历后,我知道去如何面对自己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工具、设备与故障。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经过这一次的经历后,今后就会知道如何去寻找工作、如何尽快地进入角色。同时我还体会到,不只是缺少加拿大的经历限制了我们的就业,我们自己的能力也使我们的就业无法达到自己预想的目的。就业的困难不仅存在于面试阶段,面试之后的工作也还有许多困难。看来我们移民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认真地做下去,才有可能获得中意的工作。

到加拿大找工作的困难不仅仅是面试到加拿大找工作到加拿大找工作到加拿大找工作到加拿大找工作

  来加拿大多伦多后,就听许多从中国过来的移民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关键问题是没有加拿大的工作经验,其实这里的活路都是很容易的。如果一旦有机会让我去干,很快就可以上手了,中国人都学得快,没有干不了的”。(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请咨询澳际免费在线咨询顾问)

相关资料:如何在加拿大找到合适的工作?留学生在加拿大需小心打工骗子

  我出国前在一个机械设备修理公司工作,开始主要处理一些索赔方面的事,基本上是些文字工作。不过索赔是向厂家要钱,好些损坏要清楚说明损坏的前因后果,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而不是用户的问题,所以也常能接触到机电设备技术与修理有关的事。后来因为要出国,为了更容易在加拿大找到一些相关的工作,我有意向维修方面靠,熟练地掌握了一些维修的方法,常和维修工一起到工地修理,最后发展到独立进行全面的修理,驾着公司的车跑上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路,到满是稀泥的工地为客户修理设备。业余时间也有客户找我去作些故障诊断、修理方面的私活。由于接触的是进口设备(或外资在其中国分厂生产的设备),平时都是使用英文的维修手册、零件手册,所以在维修保养(MAINTENANCE)、故障查找(TROUBLESHOOTING)、测试与调整(TESTING AND ADJUSTING)、拆装(ASSEMBLY AND DISASSEMBLY)等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绝无问题的。

  我去年11月来加拿大以后,就将自己定位在维修工的层面上,一门心思就想找到这样一个位置。因为我知道要找工程师的工作需要时间太长,难度太大,况且维修工的工资收入也不差,我又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认为我这样的打算是非常现实的。

  我开始上了个针对新移民找工作的WORKSHOP的班,以了解加拿大找工作的方式、习惯以及简历的格式。在这个WORKSHOP里,老师也说过不止一次,我想找的这种工作只要用心去做还是好找的,还告诉我在什么地方这种工作会容易找。

  改好经过精心包装的简历后,已经是2004年元月份中旬了。我开始发简历,不管是传真、电子邮件、还是网上填写,我都不懈的发出,甚至为了早日找到一个工作,我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修改简历,然后发出,这些职位包括清洁工、大楼管理工、值班人等等,前前后后总共发出了四五十份吧。开始没有一点反馈的消息,经过近一个月,我对这种方式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加拿大对于我们外来人太排斥?

  就在从希望转向失望之时,也就是大约在距第一份简历发出一个月半后,我接到了第一个面试,不是维修工,但对方也要求有一定的维修基本功。不过这已经不是我发出的第一份简历了。对方要求我于某天的下午面试。因为这个地方公共交通不方便,又有个朋友正好在这家公司上早班,那天清晨五点不到,我带上西装、棉被、水和食品,搭朋友的车过去。等了一整天。我一会儿在车里睡觉(带上棉被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车里睡觉)、一会儿看一下有关面试的资料,累了就在外面的超市转一下,终于等到了下午。在面试前一小时我换上西装,又用带的水作了简单的洗漱、对镜整理好后才进入公司接待的大门。 上12345下

共5页

阅读全文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