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留学一年后月薪反而缩水,海归变"海带"?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23 移动端
  回国几个月,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24岁的留英硕士张佳玲掰着手指数了数,苦笑道:“参加了4次面试和2次笔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的时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在不断刷新邮箱和生怕错过每一个陌生来电的期待中,她感到,花了1年多时间,搭进几十万元,好不容易给自己的学历镶上的金边,正在一天天被现实剥去光环。

  给张佳玲找工作现在是全家的“一号任务”。父母和亲戚启动了庞大的私人关系网络,这显然比大海捞针般广撒简历要高效得多。好几个直接送上门的机会,被她给拒了。先是父母托人帮她安排了一个在银行的工作,推销信贷产品,这让她觉得“干的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差了十万八千里,实在不喜欢”。亲戚先后给她介绍了好几份实习,可有的“工资低”,有的“不能转正”,还有的“不能解决户口”,被她一一拒绝了。气得亲戚摔下一句话:“能耐没多大,还好高骛远!”

  可她觉得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工作地点在北京,合理的实习时间后能转正,有升职空间,税后薪资不低于6000元,并能落户。她反问亲戚:“如果连这些都达不到,那我出国留学的意义在哪儿?”

  找工作和找对象,在她看来是一个道理,“不能将就,慢慢来吧,总会等到那个属于自己的。”

  和张佳玲一样,多数海外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回国40.9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2.1%。而在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

  然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一回国便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一边是国内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不断刷新着“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一边是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岗位需求逐渐下滑,使得越来越多留学生加入“慢就业族”。

  这一族群毕业后并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在家陪父母,或是游学、考察、支教等,不急于确定职业和人生规划。而这一现象,在海归群体中更为常见。这些年轻人,大多家庭条件澳际,对赚钱养家并没有迫切需求,同时追求更高的生活和工作品质,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一一摆在眼前,让他们放慢了就业的脚步。

  辞职留英一年月薪缩水7000元

  同样是留学生,娜娜其实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不同,她曾在北京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在一家杂志社,每月税前工资1.5万元吧”。两年前,她辞职去英国读研究生,为了换个环境充个电,更重要的是拿个海外文凭能给履历加分。

  娜娜家境普通,出国留学花去了她的全部积蓄,还向父母伸手要了“赞助”。她回国的目标很明确:“学以致用,抓紧变现。”毕业前半年起,她就开始在网上向国内心仪的单位发出求职信,也明显感受到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前一个月,她早早订好机票飞到北京,时差都没倒过来就赶着去笔试面试。成功杀过最后一关,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泼了一头冷水”。新工作税前月薪8000元,同时附加严苛的要求:工作时长不定,要有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准备,每个月出差10天左右。

  思前想后,娜娜放弃了,“我不是想混口饭吃而已”。她觉得,自己出国留学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攒能力、攒经历和攒人脉。既然朋友圈里都是一群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干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在创业之路上“杀出一条血路”。她目前已经酝酿了创业项目的雏形,决定沉淀一段时间四处考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创业。

  先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再思考未来

  毕业好几个月了,张越压根没考虑过找工作,“正在计划环球旅行!”留学回国后,他没怎么在家待,更没关心过未来的工作,“想趁年轻做些疯狂的事”。

  张越记事起,他的父母就一直在忙生意,多年打拼积累了丰厚的家业。他从来没为钱发过愁。在欧洲留学期间,他经常周末就打个“飞的”,去意大利逛个街,或是去法国看个秀,他打趣说:“爸妈太忙了,没时间看世界,我帮他们到处看看看,也算是一项工作了吧?”

  张越已经制订了到2017年春节前的旅行计划,以英国为起点,再把欧洲各国走一遍,然后去美国、非洲,再去澳洲、日本和东南亚,最后回国陪父母过年。

  “谁说这就是蹉跎岁月呢?”张越并不认为“慢就业族”是一种贬义词,他想利用毕业后的第一年做个环球旅行。他认为,这种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会让自己对世界、对自己的未来有不一样的审视。

  他自嘲说:“再说我现在除了四处游历的见识多一些,其他技能基本为零。就算让我现在急急忙忙找工作,凭我,能找到什么工作呢?也没有这个必要,还不如先好好享受人生,增长阅历。”

  同样家境优渥的王雅珊,留学回来一直没找工作,先是在家筹备了一年自己的婚礼和新房装修,随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跟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个广告公司当老板,结果业务量太少,不到一年便关张。最终,她在家人安排下也进入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她坦言,几年前决定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她的目标很现实:“不想活得太累,轻轻松松干一份体面的工作,相夫教子,衣食无忧。”

  说起留学的经历,王雅珊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我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甚至都没法和外国人顺畅地交流。”不过留学期间,她倒是游历了十来个国家,见识到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视野总是要宽广一些,这也算我的优势吧?在外企工作,这些异国文化的背景挺重要。”

  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回国40.91万人。而在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可以看出,出国留学已从先前的“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海归”已从“黄金时代”逐步进入“镀金时代”。“海归”过剩,供过于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金贵了。

  与此同时,“海归”的贬值也体现出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看重留学背景,在招聘用人中更趋理性,愿意花高价雇“海归”撑门面的企业日益减少。更重要的是,一些速成的学历本身质量不佳,一两年的求学背景仅仅通过语言关,在专业上也没有比本土学生更多优势,用人单位当然不买账。

  而问题是,海外求学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付出太多急于求回报的心态让一些“海归”低薪岗位看不上,而实践经验的缺乏又使得他们高薪岗位不胜任,悬在中间既尴尬又难受。虚荣和浮躁的心态将求学视为短期投资,急功近利使得一些“海归”求职非北上广、月薪不过万免谈的条条框框,不仅遭受现实的水土不服,更束缚了个人发展。

  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为自身找准定位,仅仅依靠留学光环远远不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经验。毕竟学习是终身的,留学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规划,它需要一生来收获。有了留学经历,丰富了人生阅历,意味着个人能力有所提高,但还需要融入社会,融入单位,职业发展的路还长得很。所以,职业态度需要端正,茅庐未出,少些好高骛远,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等待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

  海归人数增加,中国留学生如何提高留学含金量?

  考证有助求职晋升

  中国高校连年扩招后,大学生纷纷投身“考证大军”,五花八门的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求职者的含金量,帮助他们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提高胜出的几率。其实走出国门留学海外,考证同样重要。

  中国学生喜好读商科,根据留学机构澳际教育的调查报告,每10个申请出国读研的中国学生中,有7人选择商科,这7人中又有5人选择金融。而几乎所有金融人都有投行梦,盼望着毕业后能进入华尔街或一类券商银行工作。

  CFA资格证一直被视为进入投行的“敲门砖”或“华尔街的入场券”,它的全称是“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即“注册金融分析师”或“特许金融分析师”,是全球投资领域最严格、含金量最高的从业资格证书,由美国CFA协会颁发。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第一次举办考试以来,CFA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金融第一认证体系。

  持有CFA证书者能进入哪些企业?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从过往统计看,CFA的持有人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全球一线金融机构,比如瑞士信贷集团、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等。

  海归就业抓紧“一带一路”机遇

  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对国际人才的需求热度不减。伴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递增,中国对国际化人才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在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海归的价值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海归的优势展现得更为明显。此前,海归返华带回来的是技术,之后是模式,如今带来的是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模式。从实际案例来看,海归有非常强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技能,更容易就业成功。

  实际上,中国的引才政策早已为海归择业释放信号。参考从中央到地方的海归引才政策不难发现,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并非国家及地方发展的首要稀缺人才。

  落地到北京、上海、天津、青海、宁夏、山西等省市的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上来,不难发现,各省市对海归人才需求其实已经细化到小的学科分支。据了解,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制造等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这也为留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指导。

  留学生们在选择专业、学校时,不妨观察近5年内国家人才需求,再结合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海外工作经历加分,提醒:勿打零工,利用假期到正规公司实习

  四川成都一家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杨飞霞,做高级猎头已有几年,认识不少求职的海归。她介绍,现在的海归群体基本分为两类,一种是从海外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这些人不是因为出国才变优秀的,洋文凭只是锦上添花,无论在哪儿,他们都是站在求职金字塔顶端的人。

  根据澳际教育今年6月发布的《海归就业报告》,66%的受访者觉得海外工作经历有助于日后求职,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尽快适应并进入状态。另外一项有趣的调查显示,海归群体内部因为海外工作时间长短,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具有5年及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在中国的平均年收入为16.5万元;而具有5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平均年收入达到26.71万元。

  澳际调查团队还发现,中国目前大部分岗位在招聘中并不会对海归区别对待。62%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此外,沟通力和执行力也是企业重点考察的方向。有84%的企业主认为,海归最应具备的技能是流利的外语,其次是创新能力。

  杨飞霞表示,留学生想要返华顺利就业,最好在出国前根据自身情况,理性规划学习和职业目标,如果有海外工作经验,返华竞争力就会大很多。不过她也提醒,想获取有用的工作经验,留学生最好不要打零工,利用一个假期去正规公司实习,才能有完整系统的体验。

  勿沉溺于中国圈子

  中国学生远赴海外学习生活,除了要克服语言和心理上的障碍,“社交关”也是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很多学生虽然身在海外,但每天接触最多的还是“自己人”,为了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留学生往往沉溺于“中国圈子”。

  在华盛顿州读书的翌晨把“中式交际圈”比作双刃剑,它使刚到异国的中国留学生迅速摆脱孤独,也使他们的交流范围大大缩小。不过在翌晨看来,“有没有圈子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你必须具备进入、积累和保持圈子的能力”。

  他表示,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天天在图书馆和宿舍之间徘徊,全部精力只为成绩达到3.8或4.0,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当我们学有余力时,也可以尝试参加一些有营养的社交活动。“这方面美国学生比我们洒脱得多。学习成绩好坏决定日后是否成功是每个中国学生的思维定式,但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反思。”翌晨说。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