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半路出家”的财富大佬们留学路上取得哪些“真经”?

2017/04/07 11:00:12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84 移动端

  据《留学》杂志报道,迩来两年,有不少中国企业家去美国读书,王石在哈佛进修了两年半,王功权在哥伦比亚大学做客座研讨,刘强东两次玩“失踪”赴美留学,最近一次是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四个月,瘦身36斤。

  王石闹出了“红烧肉八卦”,在微博秀红烧肉牵出了红颜知己的八卦、王功权则是上演了“私奔风云”,抛家舍业和情人在一座小城归隐月余,相较之下,刘强东正面得多,他成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信徒。

  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深藏黄金屋,但是这些财富大佬个个都坐拥数亿、数十亿财富,不缺女人,更是穷的只剩下钱了,他们却对国外校园心向往之,为了什么?创业的艰辛,一路的奔波,都挡不住他们放下事业,闭关留学。

  “半路出家”的财富大佬,他们的留学之路有何不同之处,他们又从澳际上取得哪些“真经”?

  一、游学打造升级版刘强东 马云最危险的敌人

  现任京东商城的CEO、少壮派富豪刘强东从两万元创业,到坐拥百亿财富,十五年的创业路上他一路狂奔。在成功的巅峰,他却在2012年突然“失踪”了,只留下微博签名上的一串字——“低调、低调、再低调!”原来,春节前后,刘强东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了40多天,而且他似乎对留学意犹未尽,今年再次玩“失踪”,继续赶赴美国,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游学了四个月,这期间完全没有回国。

  关微博、换手机、学英语,顺带减肥36斤,39岁的刘强东停下来,闭关清修,思考人生。待游学归来,刘强东一改低调姿态,“扬帆2014”刀锋直指马云的阿里巴巴帝国,沉寂一阵的电商江湖沸腾了。刘强东两次留学,目的在于求得在京东高速发展关键时期的一份坦然和淡定,锻炼自己的强大内心。以今日京东稳居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第二的庞大体量,升级版的刘强东正成为马云最大的敌人,他在电商领域的舵手地位正在加强。

  1.哥伦比亚游学中途的瘦身秘籍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游学四个月的刘强东都学了什么,做了什么?

  外界猜测,电商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刘强东去美国一定去和美国大公司谈个合作、去见见投资人勾兑下融资或者上市的事情。事实却非如此。

  “回来之后我听我们的同事和我说,大家没有一个人相信我在那真正的上学,我们还有很多友商也在开玩笑问我干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刘强东显得有些无辜,他解释说,“其实没有”,“在哥大我也有很多的同学,其中也有中国人,做个绝对纯粹的学生,享受最快乐的四个月,我相信这四个月的时光让任何一个同行知道,他们一定会羡慕得发疯。”

  在课程方面,刘强东幽默地说,自己学了英语,但是自己的英语有个特色,那就是“美国人听不懂”。

  刘强东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瘦身”经验:早餐牛奶加上鸡蛋,中午水煮白菜,晚餐是牛奶加上蓝莓,“关键就是管住自己的嘴”。靠着这份饮食计划,刘强东六个月减掉了36斤,精神状态非常不错,人显得十分自信。

  即使没有谈合作、见投资人,刘强东在美国也并不像他自己所说的单纯地“享受学生生活”。远在美国时,他仍然和京东近在咫尺。依靠京东的信息系统,刘强东在世界任何地方可通过手机、iPad看到京东所有的数据;他还可以通过内部的监控系统,了解微博、论坛用户对京东的评价。

  同时刘强东在美国保持了他关注用户体验的习惯,时不时在京东网站上下订单送礼物给他在国内各地的朋友。很多产品在发布之前的关键节点,刘强东也会使用体验。除此之外,他还在考虑人才培养的问题,继续寻找高管,他在美国实在抽不开身的时候,就邀请人到美国面试。

  事实上,刘强东的角色正在从亲临战场的前方主帅向全局性首脑进行转换。对于刘强东来说,不仅是瘦掉了身体的赘肉,他更重要的是卸掉了无谓的日常困扰,放权于团队,使得自己更有精力专注于战略把控。

  2.火热前线的突然撤离:是不是一个阴谋?

  众所周知,2013年几大电商平台之间的战争打得十分火热,那么刘强东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远离战壕,跑去美国游学?外界都觉得太不正常了,甚至认为刘强东有些阴谋,但复出后的刘强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思考和考验团队。

  在刘强东看来,去美国上学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一个连续狂奔了15年的创业者想要“享受一下学生时代平等自由的快乐时光”,刘强东这样描述去美国留学的初衷。

  这个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经历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运作后,留一些给自己停下来思考的时间是很有必要的。近几年京东的快速发展也让刘强东的出国留学少了些后顾之忧。经过十年的运作,京东拥有庞大的消费体、海量数据、物流、IT研发团队,这些是保证刘强东出国留学的基础。

  “如果一家存活了10年的公司CEO一天都不能离开,是非常危险的。”说起自己的团队,刘强东显得十分自信。有了这份自信,刘强东到了美国后把手机号换了,国内高层和他唯一的联系方式只有邮件。据刘强东自己说,他甚至都没有去拜访任何的美国互联网公司,只是有空和一些创业者聊聊天。

  关于留学的原因,刘强东否定了外界的“阴谋论”,他解释去美国和京东IPO没有一点关系,除了自身水平提高的需求,刘强东的“消失”也是为了检验团队自主性。发展了十年的京东需要一次检验,检验的结果出乎刘强东预料,这四个月,京东交给了刘强东一份满意的答卷,“很多人觉得京东在我去美国留学四个月的时候,会被打乱,其实没有打乱。”

  考验团队的目的已经达到,京东不仅没有乱,反而表现非凡。

  3.刘强东“取经”之后:心态平和,视野开阔

  游学的另外一个目的——给自己时间思考,刘强东又得出什么结论呢?刘强东没有给出思考的具体结果,面对众多记者的追问也只是用“超出预期”、“做学生真好”来总结自己的美国之行。虽然调侃自己在美国只学了英语和减肥,但他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

  去了美国之后,高管们感觉到刘强东的变化很明显。他的心态越来越平和,他想不起这半年来让他特别激动、高兴或者生气的事,哪怕公司的重大事件也激不起他内心太大波澜。他和高管们交流时说:“倒不是说我对事业不重视,不想干活了,这些细节和个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必然的。从文化、系统、流程中解决,关注个案没有意义。”

  中国式教育让刘强东从小养成二元思维方式:黑与白、对与错。美国教育给刘强东最大的触动是,教授讲了很多案例,提了很多问题,90%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唯一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的不同思维和视角。他意识到,“人和人之间要更多宽容,没有对和错,要有包容心。游历很有好处”。

  刘强东变了很多,但他说,少年时代带着船队出海的梦想还没有磨灭。他有个朴实的想法,欧美日韩公司开遍全球,将财富源源不断带回自己国家。中国缺乏很多全球性的企业,不断拿家里钱买别人东西,这也许是中国人很拼命却越来越苦的原因。他敬佩联想、华为,为它们骄傲自豪,靠自己努力将业务发展到全球各地。如果有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会好很多。

  在玩了两次“消失”之后,刘强东表示“明年肯定不会再上学了”。虽然国外留学的经历给刘强东和京东都带来了很显著的变化,而且刘强东自己也说如果明年再上半年学,京东会发展得很好,但是现实是,长时间的空窗也让刘强东觉得,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CEO,要对自己的行为和企业负责。“(我)要(再)学习一年,所有人全跳起来了,第二天都约我见面聊聊。”

  4.拎客

  刘强东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2004年他做出疯狂的决定,关闭所有的店面,将线下的经营搬到线上,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

  京东商城

  2010年,京东商城跃升为中国首家规模超过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2013年5月京东商城超市业务正式上线,京东将超市也搬到线上。2013年7月30日,京东首次披露金融布局,称支付业务年底上线。

  二、王石哈佛圆梦 房地产大佬的深度转型

  在2011年,王石做当家人的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这意味着王石所掌握的财富攀上了新的高峰,同时,已经实现实地登顶珠峰、创造中国飞滑翔伞攀高6100米纪录的王石,在60岁这一年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应哈佛大学的邀请前去留学。

  王石现在总结自己留学是有更高的目标和理想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修为,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作为中国企业家,企业究竟要走向何处”。他的修为完成了吗?

  1.王石的留学情结

  说起留学的原因,王石坦言,“留学是我的一个情结,很早就有。”

  王石1974年被选送到兰州铁路学院给排水专业,197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做技术员,是个典型的“工农兵学员”。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训练,大学生活对他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并一直希望可以有机会去留学。

  1983年,王石到深圳去闯荡,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王石想以深圳这个窗口为跳板,打算在深圳干两年后就出国留学。然而改革开放头几年,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深圳作为特区,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没有具体计划的王石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只能做一年看一年。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王石说,“像我这样的‘文革一代’没有接受过好的知识训练。在深圳做了多年,始终想着要出国学习,但总是一年又一年推迟。到了50岁,开始觉得留学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一是年纪大了,另外也觉得接受知识训练是年轻人的事情。过了50岁后就没再想过出国读书。”

  王石能够实现年轻时的梦想,得益于万科和哈佛之间的一个项目,每年暑假都会安排一些哈佛的本科生到万科实习。在一次合作双方见面吃饭的时候,哈佛“中国基金”项目的执行主任问王石:“王总有没有兴趣到哈佛做访问学者,学习半年或一年左右?”王石毫不犹豫回答“我愿意”,而且选了最长的时间——一年。

  此外,王石的身份不仅仅是个企业家,当时的王石已经在香港科技大学[微博]的商学院有一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只拥有实践经验却理论知识不足的他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提高,“教学和讲演毕竟不是一回事。”因而,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梳理成了王石去哈佛的直接原因。

  然而说到当年留学哈佛,王石透露那时还是有为难情绪的,而这个绊脚石就是他的“哑巴英语”。去哈佛的时间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不能再拖了,就去了,当然这还是有为难情绪的。”

  2.哈佛校园中的一个“外星人”

  到了哈佛之后,王石发现哈佛的学习并不轻松,“我想休息一下的机会非常非常少。在哈佛,清闲的就是游客,学生要匆忙得多。”近一年游学生活,王石最常有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他曾自嘲说,哈佛的象牙塔生活“如同赶集”一样忙。

  王石直言:在哈佛的第一年几乎处于崩溃状态。之前担心的语言问题果然成为最大的障碍,课堂上完全不知道教授在说些什么,只能通过大量的课前阅读来弥补听力、口语的缺陷。“那时候真的觉得在哈佛每天都是煎熬,每天都在盼着星期六,因为到周六就可以睡懒觉了。由于晚上熬夜太厉害,白天上课就会打瞌睡,经常觉得自己没有出头之日,最糟糕的是别学无所成,再把身体累坏了。”

  然而困难不是只有语言问题,在接受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亚洲研究中心的邀请后,王石选择了商业伦理和城市群落研究的课题,并选择了“资本主义思想史”、“宗教如何影响社会”课程。这些艰涩的理论让王石很是头疼,加上哈佛的高压学习模式,使得王石的眼睛受损严重,不停地耗损导致眼睛充血、视网膜硬化。王石曾在微博上描述自己的留学生活:“上午英语学校,中午专题讲座,下午图书馆、口语训练课,应酬只能在晚上,返公寓大量作业。时间衔接以分钟计,行走匆匆,哈佛节奏。”

  除此之外,没带秘书没带翻译的王石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如同一个“外星人”,刚到美国不久被银行列入信用卡黑户;坐地铁买东西,却找不到回来的路。这些都是王石在美国遇到的困难。正是这样的学习生活节奏和体验让王石有了更多关于自身、关于万科更深层次的思考。

  3.王石“取经”归来的改变

  留学回来后,香港科技大的助教对王石说,他讲课的感觉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变化正是王石留学的收获。王石说他讲课时更注重逻辑性了,并且不会单纯地去告诉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而是更加注重引导,更多地和学生们互动交流。“我也突然发现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是老师,传播知识、传播案例,是在帮助学生提高,现在更多觉得自己是个启发者,同时我也从学生那里收获颇多。”

  而作为一个企业家的王石,在哈佛的学习更是令他在对万科未来的思考上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经营上,王石一直信奉“拿来主义”,坚持学习西方的经营理念,而与中国传统概念割裂开来。“万科追求阳光下的利润、不行贿,我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假如这些做法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行不通,那么我就进行国际化,通过开展国际业务来回避中国市场上的一些局限性。”正是因为王石在中国这样还不完善的市场机制里一直坚持现代的价值观,所以到成熟的、理想的市场环境里,会更加得心应手。

  但是不这样做下去,万科就解决所有问题了?不一定。王石又有了更深的思考:“一时的、一步的领先,不能保证你能一直走下去。”

  9月下旬,王石赴美国波士顿与师友话别,结束其在哈佛大学的两年学习生活。10月,他转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不难相信,以后中国不仅有个企业家王石,很有可能还会出现一个学者王石。

  王石认为,人是需要有一种精神寄托和信仰的支撑,哈佛学习过程中,有讲到美国信教的变化,王石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他明白了基督教宣扬的背后框架,最起码强调的价值观是好的,如和邻居和善相待。王石觉得,中国未来进步当中,基督教信仰是一个有组织的进步力量,他们和政治不是对抗的,不是说反对政府组织存在,而和政府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合作,是一种非暴力。类似这样的问题,让王石很受启发。

  在2013年之前,万科一直是“能卖多少就卖多少”,竭尽全力提高销量和收入。2010年万科销售额过了1000亿元,2011年,不是故意少卖,是尽力才卖了1200亿。

  王石清醒地认识到,这说明市场本身变了。改革与开放是中国的两大红利,加上中国的市场太大,所以万科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现在全球很多行业前十位的公司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我们的竞争力是否真的能排在前十位?万科是不是真的第一?不是的。如何从量的第一到质的提升,配合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这是万科需要思考的问题。

  4.拎客

  王石

  1951年出生于广西。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转业后就职于郑州铁路水电段。1978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广州铁路局、广东省外经贸委、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1984年组建万科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股份化改组之万科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起不再兼任公司总经理。现任万科董事会主席。2010年,万科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年销售额超千亿的房地产公司。

  万科

  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2010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面积897.7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81.6亿元。营业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