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新加坡的族群和谐之路
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新加坡教育也呈现出很强的包容性和公平性,这也是吸引众多留学生前去留学的原因。新加坡有宗教信仰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3%。新加坡提倡宗教和种族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族群之间多年来和睦共处,有赖政府与民间团体的携手合作。今天小编为大家回顾一下新加坡为促进种族与宗教和谐所走过的路。
●独立前措施
成立于战后1949年3月18日的新加坡宗教联谊会(Inter-Religious Organisation),是民间多个宗教领袖自发创立的联谊会,它多年来致力促进新加坡不同宗教团体之间的了解。这个联谊会的成立反映了民间团体对促进种族和谐的自觉意识和不懈努力。
联谊会的十个宗教成员是:印度教、犹太教、袄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锡克教、耆那教和巴哈依教。
人民协会则是另一个凝聚各族群的重要基层平台。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回教徒举行穆罕默德(Prophet Muhammad)诞辰的游行,却酿成马来族与华族之间的种族暴动。为了安抚族群之间的情绪,政府在暴动后快速成立由不同种族人士组成的亲善委员会,并安排他们偕同议员到住宅区慰问居民。
●种族和谐政策
政府为汲取1964年7月21日种族暴动教训,将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教育部从1997年起,以各种形式和活动让年轻一代认识历史,提醒他们种族和谐的重要。全国学校鼓励学生在这一天穿上各族传统服装上课,借此了解各族习俗。组屋种族比例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在维持种族和谐方面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组屋区开始出现某个族群聚居的情况,有鉴于这对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将产生严重影响,政府在1989年3月1日实施种族比例政策,按比例分配组屋给不同种族国人,确保每个组屋区有不同族群共住,落实国民融合目标。
●民间组织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敲醒了种族极端主义的警钟。族群互信圈(Inter-Racial Confidence Circles)于2002年在这个紧张局势下成立。它在2007年改名为全国族群与宗教互信圈(Inter-racial and Religious Confidence Circle,简称IRCC),以更好反映族群互信圈在促进不同族群与宗教和谐时所扮演的角色。
每个“互信圈”由选区里的不同族群、各种宗教的信徒、社区以及教育与商业组织的领袖组成。他们负责通过各种促进族群沟通的方式,加深各族群以及宗教信徒间的感情,同时加强彼此的信心,避免恐怖行动等外来因素破坏社会的和谐。
●促进青年了解
成立于1997年的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People.sg(前称为中区联合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为青年推动促进宗教和种族和谐的各项计划,包括进行与种族相关的调查,了解社会融合方面的课题、趋势及现象。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