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过来人谈新加坡留学归国后感受
从新加坡留学回来到现在工作已经二个多月,我想把最真实的新加坡留学信息以及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想法告诉大家,最近这段日子,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很快融入国内的生活节奏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先谈一下刚回国时候的一个月吧:
1. 过路口的时候不看车:在新加坡等几个东南亚国家,车辆在遇见行人的时候都会主动停下,因为司机认为行人是弱势,容易受到伤害。不管在何等情况下,都是车让人的,不管什么情况,司机都会很耐心的等你走完再开。所以,听说一位朋友回国不到一个月就被车撞进了医院,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稀奇。上海车多人多,自己还是努力学乖一点儿。 2. 语言系统混乱:记得刚回国买地铁票的时候,我站在售票窗口一言不发的看着售票员大概有6秒钟后,好不容易想起来该说什么,脑子里转的全是英语。在新加坡生活了1年多,习惯了用英语买东西,一时间还真难转过弯来。平时想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转的全都是英语,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语言都是英文,所以经常和朋友们同事们谈事情的时候难免的也要用英文表达自己,感觉这样会让别人不舒服(可能很多人都想,小样儿,你不就是出了个国么,显摆什么),便努力的抑制住使用英语的冲动。于是乎,很多时候,我要在脑子里寻找上半天相应的中文,结果往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3. 吃完的快餐自己扔掉:在新加坡吃KFC和Mc Donald’s之后都是自己去倒的。并且那里的Sauce全是自助式的。回到中国之后就养成了好习惯,吃完自己收拾。不管别人帮你做了什么都说谢谢。 4. 总是把价格换算成新币:都回来多日,买东西的时候还总是习惯把价格换算成新币,一瓶统一冰红茶只要6毛钱新币,打一次车起价才要2新币,去家乐福的时候最开心了,买啊买啊买好多才要十几二十新币。 5.在车上,地铁上不吃东西:在新加坡的时候,车上和地铁上都是不允许吃东西的,哪怕是水也不允许,如果吃了,要被罚款500新币。以前在国内总在公车上吃早饭喝牛奶,现在回国了看到在公共场所吃东西的反而不习惯了。 6. 总是嫌餐厅太吵,城市太挤:似乎每家餐厅里都会有几个人可以旁若无人的大声讲话,或是劝酒的,或是大笑的,或是感慨人生的,或是彼此恭维的,或是抱怨家常的。不管你坐在哪个角落里都可以分享到他们的谈话,以至于餐厅里的其他人不得不也扯着嗓子说话,对面的朋友才能听见你说了什么。在北京,不管你到哪里,你面前都是一堆人的后脑勺,地铁、公交车和商场是最让人心烦的地方,你被挤被撞都是不可缺少的经历,如果没有人跟你说对不起,你也丝毫不必动肝火,谁让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吵闹和拥挤是否是北京繁荣发达的脚注呢?怀念新加坡餐厅里嗡嗡的谈话声和细碎的餐具的声音,永远有座位的公交车和地铁。 2个月以后,已经适应了过马路的时候左看右看,尽管前面是绿灯。 现在已经习惯了碰到人的时候说对不起,不再说excuse me,没事儿翻翻《论语》和报纸,不时的也是妙语连珠了,只是再也看不进去翻译过来的英语文章,偶尔看了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那》之后又开始了Thinking in English的坏习惯。 我晾干的盘子放在厨房,没多久就落上了灰尘,每次用之前,还是要用水冲一下。 猛然有一天,我想到自己的工资也才几百新币啊,于是再逛家乐福的时候就要收敛一下,能坐地铁就不打车了。不过新加坡家乐福里的奶制品和肉类都比国内便宜,最离谱的是奶酪和黄油,同样的东西,在国内要比国外贵上一倍还多。哈哈,想到在中国的新加坡人们,大概也会理解我在新加坡花15块钱人民币买1斤豆腐的心情了。 渐渐,我也少出去吃饭了,或者花多一点钱去人少的餐厅,谁能够抵御得了中华美食的诱惑呢?最近也都听说国内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也正考虑似乎该回到农村自己种地,既可以躲避大城市的污染和吵闹,也可以吃上放心的食品,多活几年了。说不定种出个绿色食品的品牌来,让大城市的人都吃我种出来的蔬菜水果,我也就发财了。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