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我在美国读博士学到了什么?时间管理与导师选择的秘诀!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1269 移动端
开学在即,小伙伴们是不是还在担心,到了美帝上学的各种不适应?我这就为来为大家奉上如今正读PHD的学姐,从之前五年的美国留学生活经历中总结的一些学习技能和反思。
 
多方面发展的目标
2010年9月,我来美国华盛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campus)的第一天便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全方面的发展,多去尝试新鲜的东西,学业和兴趣爱好兼顾,不能只做传统意义上低头死读书的学生。
 
将近五年后的今天,我拿着博士和硕士的几纸文凭、一份华大的工作邀约、诸多课外活动的纪念,给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划上圆满句号。我想把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走过的直路弯路都记录下来和你分享。
 
美国俗话说“只学不玩,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我接触到的很多美国同学和朋友,不光学习上好,生活里的兴趣爱好更是五花八门,课余时间做的公益志愿者活动也很多:大到世界森林环保组织,小到街道组织的给流浪人员发食物的活动。我也想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处城市的特点,尽量扩充自己留学生活的宽度和广度。
 
我同时做很多事情。常用马戏团的杂技演员自比——那个可以同时扔很多橘子的杂技演员,一个落下同时另一个马上被扔起,无论是五六七个都可以有条不紊同时操纵。虽然自知和很多前辈不能比,但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自己对时间和各项任务的驾驭能力慢慢上升。
 
给读者一个大概而直观印象我同时在做什么事情吧,来美第五年也就是博士毕业的最后一年,学校里每周20个小时做本科生的咨询顾问,帮助他们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院。在华盛顿大学不远的西雅图太平洋大学教两门中文初级课程——是该校第一位中文老师。
 
学术方面,一方面在攻读英语系博士,要求写一篇200多页的英语博士毕业论文——英语系写作要求尤其高,几乎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丝毫马虎不得。另一方面在读经济系的硕士,这个学科很难、很有挑战性。
 
美国的社会里很重视人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参与能力,只在象牙塔里读书的孩子是被认为“单调而无趣的”。为了变得有趣充实起来,我在西雅图的中文电台担任主持人,采访当地华人界的演艺文娱界人士以及报道文化事件——走出校门,接接地气。我也在孔子学院担当志愿者,向海外的朋友们传播中华文化。

有效时间管理的五大利器
平衡好学习、工作、课外活动、公益教育活动等等方面并不简单。很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种平衡的能力和态度,鱼和熊掌兼得,并不是不可能,只要好好规划和付出努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需要平衡和兼顾的多种事情,对此,我的经验是:
 
首先,用最大的热情和喜欢去做事情。
 
因为喜欢,可以花很多时间在里面不觉得疲倦,并且觉得快乐,甚至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我深深的喜爱我所做的事情,我真的特别幸运无论是自己的工作、学习还是社会活动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对于所做事情的强烈兴趣是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因为你喜欢,所以你愿意投入,所以你不计较得失,所以你愿意进步和成长。
 
其次,我进行很仔细的规划,事分轻重缓急。
 
重要事情的截止日期一定提前标记在手机的电子日历(包括考试、提交工作报告日等),多种彩色标注。同时采用“倒推法则”——估算如果在最终时间截点需要递交成果,那么提前多久应该做到前面的一步,以此类推。提早开始做准备,然后按照倒推的计划一步步完成,每次划一个勾表示小目标实现。
 
对我来说有一个特别有用的方法就是“化繁为简”:一篇30页的论文看起来很吓人,不过我拿到任务以后会马上想,我大概会做什么题目,有哪几个应该细分的部分,每个部分大概的篇幅会是多少。当一篇240页的论文被划分成了8个章节,每个章节就只需要30页左右了。一个章节再细分下去,你会发现一个部分可能只需要4-5页,并且还可以细化。这样一个“化繁为简”法能够省下很多时间精力,至少在心态上在没有做之前不害怕了。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的时候都会有很浓浓的荣誉感。相信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可以试试化繁为简,化腐朽为神奇:)
 
第三个时间管理的秘诀是“适当的奖励”。
 
比如打羽毛球、跳莎莎舞、电影、吃好吃的对她有帮助,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放松快乐的事情。我会用不同的方法奖励自己或大或小的成功:小的来说,也许是一个两小时的羽毛球锻炼放松,一个20分钟的桑拿,一餐酣畅淋漓的小肥羊火锅,一个晚上什么都不做就看场电影的休闲,一个在超市里想买什么好吃的都给自己买的放纵。稍大一点,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赛,百老汇的演出,TED一天的专场演讲,诸如此类。再大一点,迪斯尼公园的旅行、夏威夷岛的放松、回国以后N多天的清闲(其实清闲得有点太多了)。
 
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各自的能力和消费习惯也不同。但我觉得,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些奖励放松,用实际的行为对自己说“你太棒了。继续加油哦!”这是很好的继续充电、让自己充满斗志的方法。
 
第四,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不尝试就觉得太难或者不可能。
 
其实自信和能力的积累就像是滚雪球,一点一点越来越大。我是做传媒的,自信的积累感觉就像主持了一个几十人的活动做好了,下次去个百把人的场子不怎么怯场。长此以往,当台下观众数千上万的时候也可以从容自若。而当登上了数千人的舞台,以后再做几百个人的活动,自然就很得心应手了。想想学习中,如果说今天两小时你可以看15页英文书,试试看明天给自己提高一点儿要求能不能读16页呢?生活中如果今天跑了2 mile,明天能否保持并且添加0.1 mile?慢慢积累,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天花板。
 
最后,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所以一定要吃好,睡好,做做适当的体育运动。这一点很多亏了我的爸爸,他一直灌输给我这样的习惯,再苦再累不能不吃不睡。所以留学在外,无论多累多辛苦,我都会按时吃一天三餐,争取睡7个小时,而且尽量在晚上十二点前睡觉(实在不行的话争取一点)。我很喜欢运动,比如打羽毛球、打壁球、跳莎莎舞、游泳等等。这些形式都让我充满了活力,在体育运动之后冲个澡整个桑拿又可以精力充沛的去学习工作了。
 
亲,每个人都有最合适自己的时间规划方法,让我们都不断探索,找到更好、更高效的自己。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另一个重要话题——留学美国,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
 
找好导师成功一半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
 
某天清晨起来,看到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发来的邮件,显示的时间是凌晨一点二十九分——她是我博士论文的主席教授,对于我的课题有一票否决权和最终发言权。邮件大意说这是她目前看过并且修改的文章内容,还会继续修改。不过明天是母亲节,作为母亲的她也要过节,如果没有改完的话,还请我原谅。
 
我读完邮件诚惶诚恐,受宠若惊。一方面,我自己也很少为自己的论文熬夜到一点半,现在一位教授为了我的学习熬夜,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另一方面,教授还在征求我的原谅,如果她因为过节没有把文章看完,我惴惴不安。
 
回想认识这位教授的第一天起,她就给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学业和研究上的指导,还是帮助寻找奖学金的客观现实。教授就像是一盏明灯,总是在黑暗的路上照亮学习的方向,也在最为郁闷灰心的时候给你一剂强心剂,为你打气加油。因为我和Sandra教授的良性互动,我获得了巨大的鼓励、具体的支持、实际的建议和学业职业方面的指导。想想我在美国五年与诸多教授的关系以及其中的获益,我不由想给各位在留学、要留学的同学们支一记狠招:留学美国,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其实中国大学校园里也在一定程度上适用~~)
 
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效率、心情。遇到了性格相投、充分支持的导师,学生会信心百倍,事半功倍,效率超高。相反,如果教授不在意学生的成果,两人风格气场不搭,学生做项目可能会拖延很久、没有信心,严重地还会导致硕士博士延迟毕业。如果一个论文小组里老师们想法不一,希望提的建议也不在一个方向,夹在其中的学生就更加难受了,这是我们俗称的两个老板“two bosses”——一种学生尴尬、影响学习研究效率的不良情形,一定要尽量避免。
 
接下来,我来讲讲如何——
 
主动出击积累关系
 
曾听到一位在华大工作了20年的老教授说“我们不是服务人员。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慢慢花时间建立起来的,不是金钱或者其他东西可以得到的。”我对于这句话很赞同,因为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需要花时间累积。
 
试想老师要教那么多学生,很难一个一个都顾及到。在美国,学生的主动尤为重要:主动在课后介绍自己,让老师知道你的名字,院系,感兴趣的学习方向等;在老师的办公室时间主动去找他/她,请老师答疑,以及各种个人发展问题的询问;课程结束以后主动和老师保持联系、汇报近况,有问题可以继续征求意见……如果你的导师愿意花时间了解你、指点你、推荐你、为你说话,这是一种多大的支持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这种支持。
 
在我第一年来华盛顿大学读教育系硕士的时候,第一学期的统计学课程有两位老师同时开设:一位是中国的李教授,从斯坦福毕业;另一位是美国老师。两位都在学生中间很受欢迎,而我毫不犹豫地选了来自中国的李教授——不隐瞒地说,当时我认为除了专业统计知识,也许可以从这位老师身上学到作为国际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切身体会。
 
选上课了以后我很认真地学习,做笔记、问问题,而且在第一次下课的时候就向李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背景、所学专业、想发展的方向。李教授特别能够理解留学生的难处,她总会把自己当年留学斯坦福的经验教训、和美国人接触的心得体会给我分享……一学期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以4.0的最高分结课。而之后,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每个学期见面一两次喝咖啡——她知道我的进步和成长,也给我了不少中肯的建议。现在想来,五年前的我多么明智,不是上完课走人,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一位真诚热情的人生导师,照亮我风风雨雨五年的留学生涯。
 
光主动、愿意花时间还不行,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老师、问合适的问题。
 
了解教授针对发问
 
每个教授的专长背景都不一样,大家应该充分学会利用不同老师的特点、学习他们的特长。这样她/他才会最酣畅淋漓、切切实实地能够帮到你。
 
举个反面的例子,你和男友/女友分手了想寻求安慰,于是询问教授到底要不要努力挽回、要不要结束异地、要不要从此放弃爱情……这事儿还是别找教授了,人家不了解你的私事儿,也不感兴趣,更谈不上愿意掺和指导。找教授,一定要有针对性。
 
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好了。
 
我们华盛顿大学的传播系有一种帮助学生演讲的服务,任何与公共演讲的话题都可以到那里去讨论。在那里我认识了传播系的Matt教授,向他介绍了我的主持演讲的特长,以及希望提高双语能力的意愿。他是一个美国有名的演说家和语言培训专家,对我所从事的新闻、中英文交流的工作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有中英文主持演讲的时候经常会去预约一个20分钟的时间跟他见面,预讲一遍我想谈的内容,听听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也跟他聊聊关于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他很愿意帮助我,并且所给出的意见也很中肯——我和一个公共演讲方面的大牛老师因为对于主持演讲的爱好建立了联系,我每次带着问题都能得到他的第一手指导。
 
在我的论文搜集过程中认识了人类学的郝瑞教授,人家中文英文说的一样好,而且还能说彝族话和粤语,学生都佩服得一愣一愣的。这位教授接受我的采访时总是很愿意谈,包括他对于中国学生的了解,他教过的中国学生,他能够给中国学生的建议等等。后来因为共同的研究兴趣,他开始指导我的博士课题——他已经指导过140多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一个英语系小小的我的课题,对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郝教授给了我很多写博士论文的意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多快好省的整理资料、如何从资料中归纳规律、得出共性……一年多来他一步步的指导让我有如神助,一年之内把博士毕业论文搞定。没有郝教授,我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对于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这一个话题的共同研究兴趣让我可以提出好问题、他也可以尽力帮助我。
 
无论是谈双语主持的传播系教授,还是论写博士研究论文的人类学教授,我和他们请教的恰好是人家的专长所在。美国的很多教授谈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课题,眼睛是放射出光彩的。他们相信教学相长,他们愿意悉心指导,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找到他们,并且问合适对口的问题了!
 
请教授写推荐信
 
很多大三的本科生问我怎样找好老师写研究生院的推荐信(letter of recommendation)——我帮人写过,也因为工作关系读过很多教授的推荐信,那么就来说几句~~
 
这个时候老师对你的了解尤为重要。如果一个老师只能写上“某某某,上了我的**课,得的成绩是几点几。”这样的推荐信效果几乎为零。如果一个老师已经认识和了解了你几年,看到了你的成长,为着目标做出的努力,学术上的进步和个性上的发展,这种深刻了解的信才会有分量。而如前所述,教授们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肯定不能一个个学生地去了解,所以需要你给老师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她不光记住你的名字专业、所得成绩,还要和老师定期保持联系,汇报你的进展,询问你的问题。这样的老师会特别愿意给你写推荐信,而且是很真实、很有分量的那种!
 
请老师写推荐信一定要提前开口说,不要拖到最后一个星期——教授有那么多学生,有时候可能要写十几封、几十封信,所以一定要提前一两个月打好招呼——而你如果一直和教授保持联系汇报近况,他们也会知道你想申请研究院,并且愿意出力的。
 
请准备好自己的资料:申请文书,申请研究所院系方向;上过该推荐老师的课程、时间、绩点、论文题目;希望老师着重强调自己的品质——恩,不是学术造假,而是老师可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你希望强调的范围里多写上几笔——比如学术热情、研究经历、学术潜力、做实验严谨勤奋程度等等。你有这个需求,也恰好有这些品质,不妨提出来让教授帮你重点指出。而你所准备的材料越具体详细,教授所需要准备的时间越少,出来的推荐信效果也越好。亲,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不是教你诈,或者教你充满心机。从我的经历来看,如果上完了教授一学期的课,她/他对你毫无印象、也叫不出名字;你上完一门课以后再也不和那些教授联系,那么大学校园里的很多大师的资源其实是被浪费的。到了你有问题需要解答、有难题要人商量、有申请需要人推荐的时候,脑子里也想不出几个能够托付此事的人,这种走投无路、孤立无援的感觉其实是很难受的。
 
为了避免那时候的窘迫,请各位留学生朋友们从第一节课、第一个学期就开始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与你的教授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和联系吧!展现真实的自我,虚心谦逊地求教,尊重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拿出海绵吸水的求知态度,我相信,这样的你一定会打动你的导师,而你的留学征程也就成功一半了!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