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顾名思义,北方方言,套近乎的意思,但在
留学申请方面,就是和想申请的大学导师提前以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了解,如果该导师有回复或者有意收你为徒,那么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就无形增加了成功的机率。这个概念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似乎很新鲜,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多少有些了解,一般申请北美的学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多有套磁的要求,有的专业即便没有硬性要求,但在申请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套磁是否有效,重在细节。
1. 不要怕花时间,争取多套一些学校,毕竟套磁的同时也可以选校;最好不要用同一个模版发给很多教授;
2. 套磁的信尽量针对教授的研究领域进行一下修改,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有心得,可以加上。套磁信的末尾附上简要版的CV;
3. 虽然Gmail的功能相当强大,但是由于垃圾邮件多。很多学校都屏蔽了它。因此套磁的时候可以建议选择yahoo和学校里的邮箱;
4. 把套磁过的教授名字和信箱保留下来,有回复的标出来,哪怕是模版;对于没有回复的教授,过一段时间换个信箱骚扰一下;
5. 对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的老师,每天尽量只套一个;如果过两天还是没有回复,再换一个套;
6. 可以从某个领域的大牛开始,找他的学生,这样在套磁对象上容易寻找;
7. 通过阅读论文提问的方法可以考虑,但是毕竟比较花费精力,大家酌情使用;
8. 套磁的重点对象应该是毕业没多久的Assistant Professor;
9. 一个小技巧:先从系里的老牛开始套(当然,要没退休的)。一般来说他们的时间比较多,回信率不低。虽然他们大多数都不会招生,但是你可以请他们推荐几个同专业的老师(有时候他们也会主动推荐)。这时候再联系那些老师,以Prof. OldBull recommended to me your group....做为邮件的开始,往往有良好的效果;
10. 套磁信里千万不要乱表忠心,很容易引起反感,到时候想反悔也不好说。可以考虑以询问明年是否招生为名义,这样比较合理,很多时候虽然没套上,也能得到一些有利于选校的信息;
11. 联系你感兴趣的教授的中国学生也是个办法。有些时候他们会把信转发给老板或者其他教授,这样就起到了吸引教授注意力的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2. 如果有私人关系,那就好办多了。一定要充分利用;
13. 如果科研做的好,有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一定不要放过。开会是最好的套磁地点。
14. 多参加讲座,每年都有不少国外教授来中国大学,利用讲座机会多和他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