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文列表> 第三次全球化

第三次全球化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2520 移动端

最近,清华大学的魏杰教授,在多次演讲中都提到一个概念,叫“第三次全球化”。什么意思?这个提法很新鲜。

第一次全球化好理解,从哥伦布发现美洲算起,一直到二战后,主要是欧洲人主导的向全球殖民的过程。

第二次全球化,就是我们现在的这轮。它是战后,由美国人主导的国际贸易全球化。咱们中国,在后半场才加入到这次全球化的过程中,是这次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中国的加入也让这次全球化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你想,国际贸易的全球化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理论”。简单说就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擅长的产业,大家专心做自己擅长的就好,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这样大家都有活干、有饭吃,总体上的财富效应也是最好的。

但是中国来了之后,大家渐渐发现有点不对劲,为啥?

因为中国什么都能做。刚开始搞点鞋帽衣服袜子,然后搞家电、电子产品,然后汽车也开始造了,后来大飞机、高铁、IT,什么都开始搞。

不是说好了,各自只搞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吗?你怎么啥都搞呢?你啥都搞,其他国家搞啥呢?

没办法,中国经济的规模太大,内部也足够多元,既能生产,也能消费,命中注定是一个全能型国家。

所以,这几年就连第二次全球化的主导者美国,也开始反对全球化了,就是这个原因。

那怎么解决呢?这就有人提出,中国要来主导第三次全球化。

什么是第三次全球化?用魏杰教授的话说,就是指——“技术、市场、资金、劳动力这些资源的全球配置。”

这句话,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有点虚,到底是啥意思?所有的全球化不都是资源的全球配置吗?这第三次全球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直到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到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邢予青老师的一篇文章,才觉得有点开窍了。

这篇文章,是研究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我们先把全球化的问题放下,先替美国人操操心。

美国的贸易赤字是很高的,也就是说美国出口的东西比进口的东西要少得多。而且已经持续多年如此,美国几乎和所有的贸易伙伴都是贸易赤字。

这确实符合我们的直观判断,中国人拼命生产,然后把好东西漂洋过海卖给美国人消费。但是美国没有什么可以卖给我们的,美国的贸易赤字当然就高。

但是疑问也产生了,美国人长期这么入不敷出,怎么还一直强盛呢,这不是坐吃山空吗?

我们前面提到的邢予清教授的文章说,不对,那是统计方法有问题。美国贸易赤字没有那么高,有很大一部分,美国的出口被漏算了。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是全球价值链的整合者。它们把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的环节,外包给其他国家,比如咱们中国。它自己呢,逐渐实现了去工厂化,只专注于产品的研发、技术革新和品牌营销。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耐克公司。耐克占全球运动鞋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但是它们没有任何生产设施,完全实现了去工厂化。它是利用对品牌和技术的垄断,获得每一件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最大的部分。

换句话说,这些公司也在出口,出口的是它垄断的无形资产。但是有意思的事来了,这部分出口,其实没有算在美国的出口账本上。为啥?

因为那些耐克鞋,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生产或者组装后,再进入国际市场,没有通过美国的海关。与美国海关记录的贸易统计没有任何关系,它的销售额对美国出口数字的贡献当然就是零。

但是,对于购买这些美国产品的国家而言,这是实实在在的本国国民收入流向美国啊。和从美国直接进口什么大豆和牛肉等等,没有区别。

说到这儿,你肯定想起了另外一家公司。没错,就是苹果公司。

苹果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公司,但是在美国本土,基本没有苹果手机的生产线,生产绝大部分是在中国完成的。

所以,一部苹果手机生产出来,比如从中国出口到日本,这笔出口记在谁的账上?中国的账上。但是钱谁赚走了?苹果公司。

这笔巨大的利润,让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不断创新高,让美国的投资者获益。

你看,怪吧。中国没挣那么多钱,但是账上记了一笔很大的出口数额;美国挣了很多钱,但是表面上啥也没有。然后美国反过来指责中国对美国出口,是贸易不平衡,是中国欺负了它。

按照邢予青教授的估算,以2015年为例,如果把苹果公司获得的附加值算作美国的出口,美国对大中华地区的出口就会增加13.1%,对大中华地区的贸易赤字就会减少6.7%。

请注意,这仅仅是苹果一家公司。如果把耐克、可口可乐等等美国公司在中国获得的附加值全部算上,中美之间的贸易远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不平衡。

再比如说日本,日本和中国一样,每年对美国也是巨大的贸易顺差。还是以2015年为例,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700亿美元,其中600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造成的。

但是日本人买了大量的苹果手机啊。苹果手机在日本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是70%,比咱们中国还高。但是在账本上,这算是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因为在中国生产的嘛,在贸易统计上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把这部分苹果手机算上的话,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就会增加10.1%,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下降9.1%。还是那句话,这只是苹果一家公司的效果。所以,美国人没有看起来的那样吃亏,没有他们说的那样委屈。

好了,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是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模式。

过去的国际贸易,是你卖给我石油,我卖给你汽车,你卖给我服装,我卖给你电器,都通过海关结算,都计入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账本。

但是现在这种新型国际贸易形式,往往是大公司主导的,在产业链内部进行。大公司在全球设立各种节点,有的研发,有的设计,有的生产,互相买卖,都绕过海关统计。

本质上,它已经不是一个贸易现象,它是一个价值网络现象。原来的进出口统计数字,已经不能描述这个现象。

请注意,这不是特例,其实很多国家、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现象。

就拿服装品牌来说,西班牙的ZARA、 瑞典的H&M、日本的优衣库等等,都在进行类似的运作,都是用它们垄断的知识产权从海外市场获益。

所以像中国这样,负责制造零部件、组装产品的国家,出口数字就会不断增长。而像美国这样,从价值链中获得最大附加值的国家,反应在账本上则是出口不增长,甚至下降,长期保持贸易赤字。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啥?

是全球化的模式,正在发生一次巨变。

说到这儿,我们才听懂了魏杰教授判断的真实含义,第三轮全球化要来了,它的本质是——在全新的价值网络下,“技术、市场、资金、劳动力这些资源的全球配置。”

第二轮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赢家,那第三轮全球化,中国能不能起主导作用?这是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机会和挑战。站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明白“一带一路”等等政策的深远含义。

好,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本节目参考资料: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邢予青:《美国称贸易赤字巨大,他们统计时可能遗漏了什么?》(作者为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文根据作者的英文论文“Global Value Chains and the Missing Exports of the US”缩写而成,本文首刊于2017年10月16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相关留学热词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