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让学姐告诉你在King's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1103 移动端
初来到伦敦是去年的九月中旬,天气微凉但却难得的晴朗。出了希思罗机场,uber一路向东,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素未谋面但却在影视书籍中认识了十几年的城市,然后在某一个拐弯处,印象里伦敦的地标性建筑,开始一一浮现。我惊异地看着那些积厚流光的砖瓦,却惹得uber司机忍俊不禁:“先别兴奋,这可是你们国王学院的学生每天上学的路。”
我平时上课的校区Strand,顾名思义,坐落在泰晤士河岸旁。校区比邻着Somerset House,这座建于都铎王朝的古典建筑里如今藏着皇家美术学院,冬天还会开放露天的溜冰场。学校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内就可以到达Covent Garden和Holborn商业街,络绎不绝的餐厅和商铺给国王学院提供了独天德厚的地理优势。专业平时的课不算多,但每个星期的阅读量在十八小时以上。一般每天下课我都会去Maughan图书馆,花一英镑买杯King’s size的红茶,然后在这美轮美奂的图书馆里找一个角落安静地看几个小时的书。图书馆通常是24小时开放的,文献资料齐全,学习氛围极好,即使是在深夜赶论文的时候,也能透过书架上厚重的书籍看见隔壁手不释卷的学生。
专业课上平时三四十个人,几个月下来教授能清楚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教哲学的教授在我们系是最受青睐的,他的课几乎没有课件和板书,仅凭借着博闻多识便能娓娓道来两小时。尽管从来没有过作业,但因为课堂注重参与和交流,每天三四个小时的阅读量不可或缺。碰上学期末的论文和考试季,偌大的图书馆座无虚席,百万的藏书量也是供不应求。在十个星期内信手拈来上千页的学术文献,对国王学院的教授们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作为一个国际生选修文科专业我也有过疑虑,但第一学期的学习还算顺利。教授都有固定的办公时间,学校还会为每一个学生安排导师帮助解决学术上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我的导师是位来自日本的教授,她不常在办公室和我们见面,总是每隔半个月选一个附近的咖啡店,随性地与我们从理想聊到八卦。
伦敦大学多样的社团我早有耳闻。来伦敦的第一个星期,国王学院在Barbican美术馆开展了两天的报名活动,两层楼的会场充盈着不胜枚举的社团宣传广告。在一系列的尝试和筛选后,我参加了模拟联合国和国语辩论社。相比于高中时参加的模联,大学社团的学术实力跃进了全新的层面。国王学院的模联在全英国威望素著,每年都会受邀参加各大学举办的会议。上学期随代表团参加曼彻斯特及谢菲尔德模联,不仅让我认识了来自英国各名校的朋友,更是让我从其他代表从容不迫的演讲和驾轻就熟的文件撰写中汲取到了经验。


由于专业里的华人屈指可数,我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朋友都是在国语辩论社中认识的。社团的教练来自马来西亚,对国语辩论热忠到了废寝忘食,总能对于日常的模辩做出中肯的评价和指导。我在去年十一月参加了牛津大学举办的国辩新生赛,在与曼彻斯特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的交锋中,真实体会到了出口成章的含义。
伦敦是个充满机遇的城市。一次偶然在学校的网站上看见Debatemate的招聘信息,我不假思索便完成了申请。Debatemate是伦敦的教育公益组织,它每年会从伦敦各高校中招聘在校学生,专注于通过为伦敦教育水平不尽人意的中小学提供辩论培训,从而解决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工作的书面申请非常简短,但要参加面试和培训。正式录取后,每个星期只需根据自己的安排工作两三个小时,工作弹性很大,收入也很可观。更重要的是,诸如此类的经历让我明确了事业规划,并在不经意中做出了铺垫。不仅是公益性的工作,身边很多朋友也都顺利通过国王学院的career portal找到了与财务管理方面相关的实习工作,早在很多大学生还罔知所措的时候,就已经清晰了理想并夜以继日地努力。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