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纽卡同声传译导师讲述:我们如何培养翻译官

刚刚更新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6504 移动端

同声传译专业的主讲师Dr Fred Wu在纽卡斯尔大学已有将近20年的任教经历,同时他也曾兼任英国其他高翻院校的校外评审官。多年的任教经验,在言语不经意间,露出了一位“老译员”的娴熟与淡定。相比略带生硬和冰冷的“翻译官”,我更愿意称他为“译员”,有着自带的宽和与柔善,像每一个普通的“译员”一样,在新知里不断汲取着新鲜的养分。也许正因为“始终在修炼当中”,他让我感受到——这个专业背后不可缺少的那份沉稳智慧、冷静克制、永保好奇,甚至有那么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带着对同传专业的向往和疑惑,带着被叫嚣吹捧地愈发“高大上”的口译官,我想听听他怎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您在纽卡斯尔大学硕士翻译专业已有将近20年的任教经历,在这20年中,您感受到的中国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无论是语言水平还是学习态度,整体感觉学生的程度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语言包括语文的功底也越来越强,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课程越来越好能吸引更多高水平的中国学生。因为在客观录取条件上,我们的门槛也一直在涨,从最早的雅思6.5升到7分。学习态度这方面感受最深的,能感受到来到T&I (Translating & Interpreting) 专业的热情,很多同学来到这里都怀揣着一种向往和追求吧,想要成为翻译界的“男神”“女神”……

  ---申请环节中,你们最希望看到学生的哪些素质?什么样特质的学生相对更有可能拿到offer?

  应该说各方面都要能够平衡发展,并不单单是语言好就会收录你的。均衡来看,我们要看到这个同学的热情,以及对出国留学这件事情的心态。因为T&I这个专业特别重要的是你要像一块海绵一样,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要有一颗对新鲜事物保持活力和好奇的心,还有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的能力。所以综合来说,我们希望未来的学生,能够反应能力要快;能够自然交流;会化解危机。在面试时自然大方当然最好,但是紧张真的没关系,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处理紧张状态。

  ---面试应该怎么准备?

  心态上来说,自然就好!其实我们就是跟你聊天,从聊天的过程当中就能感受到你是什么样的,也不会刻意给你压力。因为在聊天的过程中就是一种语言的交换,你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都是我们考核的重点,如果语文程度不够,做这一行会是很辛苦的。

  ---除了语言能力较强,没有其他专业的背景知识,会成为挡板或者劣势吗?

  很多学生申请背景是英语专业,所以未必有很强的其他领域专业知识,但翻译是一个需要know somethingabout everything的专业,也就是“you don’t need to know everything aboutsomething, but you need to know a little bit of everything”。 所以有人会问“我的专业知识应该从何时开始培养”,我觉得是from now,从现在开始准备!准备的方式就是日常生活中吸收新知。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越广越好,因为以后出去工作的话每一个case跨度是很大的,所以必须要接受新知。对于重要的知识领域你能够理解它的一些核心概念。

  谈到这个,就会说到一些国内外学习模式的差异。比如有些刚从国内过来的同学,很多人还会崇尚“学霸型”的学习态度,但是你来到这边会发现这不见得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的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一定要到处走走,感受新鲜事物。当然也不是光玩,要有智慧的玩。因为在玩的过程中,一方面吸收新知,一方面你还会培养和人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是翻译专业很重要的素质。但还是有必要选一样或者两样自己比较有兴趣的,能够自己去了解甚至钻研,比如如果大学有可以旁听的课程那会是很好的机会,或者外面不同专业的培训课程,甚至是会议。以学习会议口译来说,如果可以找机会多去参加会议去听听,在线的也可以,特别是国际会议,这样至少你会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让自己先行熟悉会议的环境。最简单最实际的就是跟进时事新闻吧(keep yourself up to date with current fairs)。但这个关注不能够是简单的知道,不能是肤浅的,关注到一些点之后最好能够深挖探究一下背后的动机,然后也可以看一下有深度有价值的评论文章,了解一下比较专业的评论专家的意见。尤其是国际事务,但切忌只关注国内的观点,因为口译员作为语言和文化的桥梁,千万不能只关注一种文化背景,否则你怎么帮助人家沟通呢。

  ---对于已经申请到口译专业的同学,在来英国之前,可以做哪些学术方面的行前准备?

  首先准备掏空自己吧!掏空各种国内的那种固定式思维,这个真的很重要。我相信大多数人从办签证开始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差异,因为很多同学开始跟英国政府打交道,然后有些人就开始吐槽。为什么不把这个当成第一步呢,吐完槽之后想想人家为什么要这样要求?了解一下比如英国政府为什么有这些规定。由此作为突破口,你可以顺带了解一下英国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等等,慢慢你就会熟悉为什么在处理移民处理留学生这些问题上会有这些政策。别带着国内的文化眼光来看西方的世界否则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学习障碍。我们常说口笔译员是跨文化语言沟通的桥樑,如果不真正理解需要沟通双方的其中一端,这桥怎么可能搭的稳呢?

  其次,中国同学不太习惯英国大学授课的方式。T&I这个专业,因为是中英翻译,大部分是华人老师,但采用的还是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比如要多参与,多讲话,要能独立思考。不问老师问题就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尤其是研究生,真的是“师父领进门”。和完全西化的专业相比,我觉得我们的中国学生蛮幸运的,因为作为讲师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孩子的心态,能够体悟面对文化冲突的那种茫然无措,但我们还是会鼓励大家要尽量融入。

  这两点心态作好准备之后,你就不会觉得什么都很迷茫。至于专业方面,可以先找一些书自己来看吧,至少知道这个专业有名的学者,学习一些他们的想法。很多翻译学的书,一定要找中英版本对照着看,了解英式思维。

  ---从中国大学衔接到英国硕士课程,T&I专业的中国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学习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这个专业的孩子都相对很优秀,很耐磨,有自觉性,有的还挺有“自虐精神”,受得了“苦行僧”式的节奏。倒是有一点,因为每天有太多的任务要做,所以会比其他专业忙很多,有些同学如果时间管理能力不强,日子长了会出问题,比如作业完成不了,或是压力过大,所以这也是T&I专业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毕业之后想做freelancer,顾名思义就是没人约束你,所以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就变得很重要。所以来这个专业,某种程度就是呈现了你未来的工作状态,只是强度没有那么大,但很多人已经手忙脚乱了。所以在时间管理能力上,也是重点学习的一环,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点拨之类的,但是还是要自主学习。

  ---专业技能极强、强度很大、非常辛苦、压力太大,这些会阻碍一些同学申请这个专业吗?会不会有很多人难以承受这样高强度的挑战?

  99%的同学都顺利毕业了啊。虽然也有少数的同学中间休学,但大多不是课业上的问题,而是其他不同的原因。压力肯定是大的,我们专业有一个说法,叫做“play hard, study harder(拼命玩,玩命拼)”。 T&I专业的同学也很会玩,会玩会学其实是能力的表现,要能够平衡好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这个专业是要融进生活中的。如果你未来想要成为一名freelancer,生活中大大小小、点点滴滴的技能未来都很有用,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你的专业技能。

  ---作为如此“高大上”的科目,我们同传专业有没有一些额外福利,比如集体出游,边提高专业技能边拓宽眼界之类的?

  我也很希望集体出游,因为跟年轻同学在一起能够感受到年轻的活力。我们每年暑假都会带学生出游,去欧盟参观,维也纳联合国实习啊等等。我记得学校第一年也会针对我们专业办一些英国境内的出游活动,让大家多了解多熟悉英国文化,因为学校也很重视这个专业,所以这也是一种班游的模式。这样的机会的确会有!

  ---对于两年制的同学,第二年四个小分支(口译,笔译,口笔译,翻译研究)是很重要的分水岭。很多同学比较向往口译方向,如果没能走到理想的一个方向,会不会给Ta很强的失落感?

  的确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客观地来说,即使分不到口译方向,其他方向也会有其他的亮点,并不会感到无聊。特别是将来想要在高校工作的同学,Translation Study也是很好的方向,不是说没能分到口译方向,世界就塌了。我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在第一年摸索自己适合的方向,二年级我们就会把你分配到适合你的方向去,实际上是“适性发展”。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多人想学interpreting,但是被分到了translating, 但其实这也是给你更多的机会准备自己,并不是说你未来就不可能再从事interpreting。我们常会跟同学讲,不是说你没有分到那个pathway,就跟那个专业断了线,不是盖棺定论的。比如我自己是教同传的,我们同传课有模拟会议,每两三个礼拜就会有一次,每一个春季或者秋季也会有大型的模拟会议,是开放给所有同学参与的。而且组织会议的都是同学们自己,还是有很多机会跟口译保持接触的。

  ---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翻译这一行当?天分占的比重有多大?

  有天分固然是好,但后天的训练也会大大弥补先天的不足。比如分神训练,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就会开始正式练习,而且你在早期的交传训练中一边听一边记笔记也是一种分神练习。所以你说天分嘛,有的话当然更好,但是这么多年观察下来,我觉得无论天分如何,所有人都可以学的,只不过差异在于要学多长时间,才可以到市场上去工作。也有很多同学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个专业的。我觉得这也很好,至少你学会了multi-tasking,更灵活了。

  ---想未来从事翻译行业,靠自学可以达到理想效果吗?

  还是有非科班出身但也成为非常出色的议员的。相对来讲,自学笔译的风险要相对较小,因为它出错的影响不是立即的,是有时间去修改纠正的,但口译就不一样了,自学可以,但要有心理准备,这个路是会有点崎岖的。如果是自学的,还会有一个限制,就是你可能比较难融入真正的口译圈,机会相对比较少。但是培训班有比没有好。

  如果你未来真的想走这条路,我还是建议你去真正学习正规的课程,因为培训班它会有一些“定式”,一些“技巧性”的投机,也就是所谓的“秘笈”,但未必是真实的口译环境。譬如“口译笔记”这件事就是一个典型,很多培训班像对待一门“新的语言”一样让你去死记硬背一些符号,但其实在我看来是一种误区,违背了口译笔记的初衷,口译笔记的符号应该是独属于你自己的,能够起到提醒(memory trigger)和梳理的作用,只要你能明白就好。

  ---您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方向是怎样?

  基本上都保持跟语言有关。客观地讲,毕业生的就业走向真的很广,而且分布世界各地。有高校的,英国大学任教的,比如有几个学校course director都是我们专业毕业的。有的同学甚至还在论文阶段就已经被国内一流的大学提前“预定”,打算回去任职了,所以高校是一个蛮常见的就业途径。

  当然有更多是做freelancer的——有帮各国领导阶层,大企业CEO做翻译的,也有政府单位,两岸领导人出访,或者联合国秘书长等等。但freelancer也是一条比较艰辛的路,往往要在行业内积累至少3-5年的经验,有足够的资格,才有可能拿到大型高端的任务。头6个月到1年是很辛苦的,而且你要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任务,包括笔译,包括市场调研小同传等等。

  总体来讲,在市场上freelance和in-house工作的占较大比重,而且有很多发展非常成功的T&I校友,任职的单位从各大国企、外企,到自行创业开翻译公司的都有,以上海北京为主要基地。我提到过的一些纽卡校友都曾为两岸领导人做过口译,最近还有一位到美国发展的校友,为奥巴马在一场会议中同传。

  ---您在其他高校也担任过翻译专业的评审官,相比其他几个强校,纽卡同传专业的主要优势在哪里?

  基于一种“良性竞争”的原则,我们很难评判谁好谁坏,只能说不同学校的课程各有各的优点。纽卡呢,第一个优点是资源很多。因为纽卡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如果你有足够开放性的心态,能把大学丰富的资源好好利用,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公开讲座啊之类的,都是对T&I非常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点我觉得专业的优势是同学。优秀的同学来自国内最顶尖的一批同学,而且人数多。这个有好有坏,一方面可能竞争激烈但资源有限,但是另一方面好处是你可以跟更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成为未来的工作伙伴。我们有些校友在这个圈子里工作久了也会接触其他学校出来的学生,但给出的反馈还是觉得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功底更扎实,而且互助精神更浓,会形成一个大的人际网,校友人情味儿特别浓,注重团队合作的精神,这应该也算一个隐形的优势吧。我们常常开玩笑说“纽卡是一个‘总舵’,全世界有我们许许多多的‘分舵’”。

  当然,两年的课程设置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两年是绝对值得的,因为很多一年制的同学都说一年太短了。甚至有些同学,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一年的offer去选择两年制的。从某个角度讲,这倒是个也不错的选择,因为想要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人文风情等等这些比较深入的东西,一年时间太短。所以我们的课程可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同学来学习,无论是一张白纸,还是已经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好像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找到适合她们的pathway。

  “自然就好”、“永远对新知充满热情”、“from now”是这场谈话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总结。在新知里永远保持谦卑,或许才是打开这扇“高翻大门”最好的的敲门砖。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