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看看英国文法学校的发展史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192 移动端

英国文法学校是指以教会、寺院、个人或团体捐办,以传授古典知识和文法为宗旨的教育组织,毕业生一般进入牛津、剑桥大学、或成为官吏、医师、法官和教师等社会中上阶层人员。

  英国文法学校的主要历史特征

  1.古典型

  文法学校的称呼与其教育任务密切相关。由于文法学校主要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能言善辩的政治家、雄辩家等社会上层的官员和教会主持,所以文法学校自萌芽始,就以教授古典语言、修辞、文法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根本目标。中世纪,成立之初的文法学校以神学和“七艺“为主,从而鉴定了其课程的学术性传统。“七艺”包括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文法在七艺中居于首位,也是上层社会交际必备的通用语,因而成了文法学校学习的重心。古典主义传统在鉴定了文法学校较高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上功不可没,但其轻视实科,背离时代需要且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从古典性、学术性向世俗性、科学性靠拢是文法学校的最终发展道路。

  2.宗教性

  基督教会从事教育是英国教育史的一个显著特点。事实上,教会提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压抑抱负,逆来顺受被认为是美德。在传教士看来,宗教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属于教会的职责。在过去近1000年的时间,教会一直对教育控制着,直到1870年,这种势力才逐渐减弱。即使如此,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国家课程”中,仍然把宗教作为必修课之一,足可见宗教对英国社会和教育影响之深刻印记。教会对教育的热心,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宗教权威至上、禁欲主义的教育目的,不仅阻碍了教育的世俗化,也成为国家兴办公立学校的保守力量。


  3.贵族性

  捐办与私立是文法学校的主要办学特色。在以教会、寺院、个人或团体捐款为主的文法学校,初创目的是培养当时使用拉丁语职业职业所需的英才学生,在选拔时向社会所有阶级开放。但随着文法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经费不断上升,文法学校逐渐被贵族和中上阶层所占有,走上了精英教育之路。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文法学校的培养对象从原来的贵族、僧侣子弟逐渐扩大到大工业家、大商人、乡绅等阶层子弟,而下层阶级的入学机会几乎完全被剥夺。

  4.纪律性

  纪律性表现在文法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方法上。中世纪的文法学校的许多特点持续保留到近代初期。如文法学校一般招收12~16岁的学生,一间教室,一个老师,每天上课时间很长,可能是10小时以上,早上六点开始,每周学习6天,采用体罚。作为英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拉丁语,其文法规则繁缛复杂,一直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记录、背诵,课业负担很重。教师教学严厉,体罚盛行。文艺复兴后,英国乃至欧洲多位哲学家对其暴力性的教育方法不断抨击,这种近乎斯巴达式的教育方式才有所改观。直到20世纪以后,社会对儿童心理有较深刻认识后开始有所改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事实上,这种严厉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学生掌握深奥、系统的知识确有收效,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反效果,学生的内心会留下阴影。

  欢迎访问澳际教育宁波频道 欢迎咨询澳际教育留学顾问

如果您有兴趣留学,澳际教育可以帮到您。在澳际宁波分公司有专业的教育顾问,能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为您制定个性化的留学方案,为您的留学计划提速并保驾护航。您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联络我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