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留学热词资讯列表> 雅思口语Part 2经典话题——地点类.
澳际留学网雅思口语Part 2经典话题——地点类.频道,提供准确丰富专业的出国留学相关信息。海外优质的教育和相对合理的留学费用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去海外留学。很多同学对雅思口语Part 2经典话题——地点类.有疑问,下面澳际小编整理了最新雅思口语Part 2经典话题——地点类.相关资讯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相信各位考生都会在备考雅思口语part2中遇到地点类的题目,大到国家、城市,小到餐厅。今天我们将学到地点类描述题的头脑风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展开描述,不妨试试下面这三个拓展方向。
雅思口语part 1: Sports 语料
莫纳什大学快捷课程设置-澳洲留学网,莫纳什大学雅思要求雅思:Part 2和Part 1的文学方向要求雅思6,写作6;Part 1的其他方向要求雅思5.5,单项不低于5。托福:Part 2和Part 1的文学方向要求托福69,写作21;Part 1的其他方向要求托福52,写作15,口语14,听力阅读5
对于part3的回答,我们要尽可能得有结构性有逻辑性。
正在备考雅思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情形:口语part 1回答只会说“Yes”、“No”;说完后和考官相对无言,度秒如年。
很多考生牟足了劲,想在雅思口语Part1中大放异彩,大可不必哈! Edwin在跟ex-examiner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Your priority in Speaking Part 1 should be to show your fluency, not difficult grammar or vocabulary.
雅思口语中常用的地点词汇和句型总结
Describe something you do to help you study or work:What it isHow you learn itWhen you do itHow you feel about the method.
记住这4个Simple Rules,轻松应对雅思口语Part 1
填写位置或地点是part1填空题的高频考点。由于这个话题的“百搭”体质,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场景。各位“烤鸭”在做part1填空题的时候,有没有被某个地点的拼写而急得抓耳挠腮过呢?如果有的话,那就快来看看明老师总结了几类常考的地点吧。o
继上一讲的prospect类型题目之后,今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们的五个提问方式,condition题目的回答模式。好了,大家可以根据框架以及关键词的提示先练习起来,下一讲见~
继上一讲的contrast类型题目之后,今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们的第二个提问方式,analyze题目的回答模式。好了,大家可以根据框架以及关键词的提示先练习起来,下一讲见~
2024年5-8月雅思口语新题汇总❗️❗️
大家在备考雅思口语part2,有没有遇到类似这样的题目:描述喜欢的书、喜欢的电影、喜欢的歌、喜欢的电视剧,喜欢的文章等...下面这个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很适用于以上那些题目哦!
赶紧去找小本本记下来吧~
继上一讲的solution类型题目之后,今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们的第四个提问方式,prospect题目的回答模式。好了,大家可以根据框架以及关键词的提示先练习起来,下一讲见~
继上一讲的analyze类型题目之后,今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我们的第三个提问方式,solution题目的回答模式。好了,大家可以根据框架以及关键词的提示先练习起来,下一讲见~
对于大多数“烤鸭”来说,口语应该是永远的痛:千言万语憋在心中,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尤其到了part3的问答部分,几乎成了考官的个人solo。今天,我就来教大家如何打破尴尬,优雅从容地应对雅思口语part3。以下表达不仅能帮大家争取宝贵的思考时间,也能使大家的回答更自然。 1. Well, I have to say this is a tricky question. Let me think about it for a second. 这个问题有难度,让我想想。 当考官问到非常大的社会性话题,比如经济啦、文化啦、性别啦等等,就可以在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先把这句话抛
口语话题词汇-- City life
关于part2如何展开,我们先来进行一个example的分析:How to speak at length? 好了 5种方法是否可以掌握呢 practice起来吧~~
雅思口语Part 2经典话题——地点类, 1. A tourist attraction 2. Workplace 3. a place with a lot of water 4. a city you visited 5. Cafe or restaurant 6. a place for shopping 7. a garden youve been to 本文来源于康志刚老师文